王群 劉強
摘 要:“話語權”就是說話權,即控制輿論的權力。話語權掌握在誰手里,決定了社會輿論的走向。當前,青年學生成為上網族中的主力大軍,他們是祖國的未來,如何做好他們的輿情引導顯得尤為重要。在對新時代高校加強網絡話語權與輿情引導的意義、現狀及表現分析的基礎上,探討如何加強高校網絡話語權,采取合理措施,加強網絡監管,適時引導輿情,嚴格監控不良言論,抵制不良信息傳播,對于熱點輿情及時正面引導,澄清事實,建設和諧健康的網絡輿論環境。
關鍵詞:高校;網絡話語權;輿情引導;考量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7-0243-02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特別是對于高校青年學生來說,基于他們特定群體的思想特點、生活環境,他們更習慣于利用網絡處理各種事務,在這一虛擬空間里他們能夠暢所欲言,進行交流。互聯網作為一把雙刃劍,人們在享受它能夠跨越空間的距離,便利、快捷地了解五彩繽紛的知識與信息時,也應當看到網上顯現和隱現地充斥著威脅人們正常學習和生活的網絡安全、網絡話語權、輿情導向等容易脫離掌控的問題。因此,面對新問題新矛盾新情況,新時代高校如何加強網絡話語權與輿情引導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
一、充分認識新時代高校加強網絡話語權與輿情引導的意義
青年學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生力軍,他們信仰什么主義、舉什么旗、走什么路,決定未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青年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思想極易受到不良言論的誤導、扭曲和侵蝕。當前,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大眾傳媒、自媒體異軍突起,信息傳播路徑日益多樣化,信息量幾何式增長,高校學生話語權實現的時間和空間得到極大的拓展。高校學生作為一批高素質的網民,其網絡表達逐漸引起社會的關注,因為他們思想活躍,對新知識、新事物有敏銳的洞察力,對社會熱點問題關注度高,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青年學生感性認識比較豐富,他們的言論極易影響學校網絡環境和輿論導向,基于此,高校如何加強網絡話語權,正確引導青年學生的網絡輿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二、新時代高校學生網絡話語權與輿情引導的現狀及表現
近年來,網絡以其傳播的廣泛性和迅速性給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在網絡空間里,人們之間的聯系更加便捷,交流更加順暢。青年學生是上網族的主力軍。根據課題問卷調查數據顯示,很多大學生上網主要是利用QQ、微信、飛信等聊天交友工具,其中聊天、游戲、看電影或聽歌的占65%;瀏覽新聞占10%;登錄購物或團購網站的占25%;很少有同學上網的第一件事情是查閱學習資料。
在問卷調查中,高校學生關注利益訴求、國際形勢、理論熱點、社會熱點,除了解決問題之外,更多的是為了明辨是非、堅持真理。在有關“愛國”“懲治腐敗”“國家治理”“環境污染”“醫療問題”“教育問題”等等的認識上,他們絕大部分有正義的良知,希望國家富強、文明、和諧,人民向善向好。但由于社會轉型期間經濟的高速發展催生了畸形的功利主義價值觀,一些網絡媒體為了制造某種效應,達到自己的目的,故意夸大某些負面新聞,嚴重影響了大學生話語表達。其中也有少部分人,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對我們黨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不能正確認識,對社會主義道路、制度、理論、文化產生懷疑,以至于在網上發表一些偏激言論。
互聯網具有開放性和交互性,青年學生在網絡虛擬的世界里擺脫了真實生活中的各種法規的嚴格限制和周圍人們的輿論監督,他們在享受便利的同時,常常認為在虛擬空間里自己的言論不影響他人,可以隨心所欲。當下,這種慣性思維使青年學生在網絡話語表達中受到很大的考驗。一些低俗的、虛假的,甚至不堪入目的網絡信息充斥網絡環境,青年學生由于社會閱歷淺、思維不夠嚴密,其發表言論時常過于偏激,引發不良輿情。因此,正確認識網絡話語表達是為真理而辯還是為實現某種效應而爭是用好話語權的關鍵。
三、新時代高校加強網絡話語權與輿情引導的路徑考量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重大變化,網絡話語權和輿情引導將面臨新情況新問題,高校信息監管部門應該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加強對網絡監管,嚴格監控不良言論,抵制不良信息傳播,對于熱點輿情及時正面引導,澄清事實,從而建設一個健康的網絡輿論環境。
(一)高校加強校園網絡輿論陣地建設,大力開展網絡道德宣傳,正確教育青年學生運用網絡話語權
對于大學生而言,利用網絡并在上面發表自己的思想和言論,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高校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與興趣。現在,高校里的網絡逐漸發展和完善,學生的信息搜索和獲取越來越依靠校園網絡。高校網絡媒體主要有學校新聞網、個人博客等媒介,成為老師學生了解社會、學校的窗口。從近幾年的一些網絡事件來看,大部分都是由校園網開始的,之后逐漸發酵,校園網絡成為高校學生民意訴求的主要途徑。基于此,高校要重視對學校網絡新聞事件的報道和一些熱點問題的關注,建設積極、文明、和諧的校園輿論環境,推動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倡導網絡之間的責任意識,還網絡世界一片純凈的天空,是高校師生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高校應結合青年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針對新時代網絡話語權表達的特點,創新教育方式方法,使青年學生對如何使用網絡話語權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高校應根據新時代新矛盾新問題,制定學校師生有章可循的網絡話語規范,讓師生廣泛參與其中,討論、修改、完善。對于青年學生中出現的網絡話語失范現象,要因勢利導,不能粗暴干預,通過開展網絡話語權的網文競賽等活動,或其他的“有話想給學校領導講”的方式,征求師生意見,使他們暢所欲言,合理合規進行網絡話語表達,正確使用網絡話語權。
(二)高校要善于培育網絡輿論領袖,充分發揮他們的輿情引導作用
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現代社會,網絡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輿論場所,話語權日益平民化。一個網站的版主、有影響力的評論人,他們對問題的一些精辟的正確見解,容易引起共鳴,在網絡中能夠被人們認同。如果把他們的意見建議通過某種方式傳播出去,會起到一般網民言論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更容易讓一般網民接受。假如讓他們擔當網絡輿論領袖,一定會有效控制和引導網絡話語,實現網絡輿論的正確引導,網絡輿論環境將隨之大為改善。我們完全可以展望,未來網絡輿論環境將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溫馨、更加富有理性,成為師生交流更加便捷、暢通的輿論平臺。
(三)高校要加強與師生的網絡交流互動,正確運用平臺交流,暢通師生輿情表達
網絡話語空間,給高校師生網絡交流互動帶來了很多的便利,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強調教師傳授知識的權威性,使教師擁有至高無上的話語權,造成“單向灌輸”教育教學話語權“一極獨大”的局面。而網絡創新了新時代教育教學的新途徑,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臺,打破以往傳統教育教學一元對話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話語權,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與教師平等交流,真誠對話,表達自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態勢。在交流中,教師及時了解學生之所想、之所需、之所急、之所困,整合網絡話語信息,為學生辦實事、解難事。對于學生提出的目前難以解決的事情,耐心解釋,化解他們心中矛盾,解除思想上的疙瘩,有針對性地引導他們思想上充滿正能量,擔負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同時,校園網絡既是師生情感宣泄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學校匯民聲、集民智和聚民意的平臺。網絡平臺拓寬了傳統的民意表達渠道,可以使民意直達學校和有關領導、部門,更好地促進學校與師生進行信息的溝通、思想上的交流,這種公開回應的方式能夠獲得師生的信任,得到師生的支持。
學校應建立新聞信息發布系統,利用校園門戶網站、官方博客、微博、微信等媒體發布最新信息,以應對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危機。尤其是學校的門戶網站,在師生心中最具權威性,因此,對相關網站的建設和維護要高度重視,并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確保師生對學校的監督權和表達權。加強以學校新聞信息網為載體的輿情信息互動模式的建設,以學校分管部門領導負責的方式回復師生留言,促進學校與師生之間的溝通。另外,還可以開通學校與師生的在線交流微博、微信平臺,開放評論權限,與師生進行直接交流,提供全面而完備的網絡反饋平臺,從而塑造一個開放互動的網絡輿論環境。
(四)加強輿情孕育期的預防監控,及時啟動輿情擴散的導控機制
網絡輿情的發生有一定規律,其發展一般經歷“孕育、擴散、消減”三個階段,應及時采取合理措施,進行導控。
輿情孕育期的預警工作。通過定時搜索、重點監測、人工巡查等方式,對重點網站、論壇、微博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控,及時了解網絡輿情的最新動態。應用輿情分析技術對突發事件輿情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和處理,識別輿情熱點、敏感點和危險點,根據網絡輿情性質、輿情影響程度以及輿情涉及的范圍等相關因素,啟動相應的網絡輿情應對級別,實現學校應對網絡輿情的差異化引導,以有效控制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將網絡輿情化解在萌芽中。
輿情“擴散”的導控機制。輿情信息公開是網絡輿情引導的關鍵,相關部門一定要通過不同的平臺,主動、迅速發布事件相關信息,信息公開了,才能得到師生信任,輿情才會向學校所希望的方向發展。對于突發事件的報道,要多層次、多角度和多領域地集中報道,形成輿論合力,引導社會輿論。發揮網絡輿論領袖作用,引導突發事件的相關言論和觀點按照預定方向發展。當輿情變得激進、非理性時,學校就需要啟動輿情干預阻動機制,采取有效的網絡技術手段對不良的網絡輿情信息進行屏蔽、禁言、刪帖等,從而使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向理性方向發展。
輿情消減期的善后工作。網絡輿情進入消減階段后,應加強對網絡輿情的最后動態跟蹤,采取相關的措施,主要包括影響消除、利益補償、責任追究和總結反思等相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