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立波
摘 要: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比起傳授給學生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相關學習能力,其中,物理探究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關乎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對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探究問題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初中物理;探究問題能力;培養
物理學科是在初中階段新增設的一門科目,因此,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才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物理學習之中。學生只有善于思考,敢于質疑和探究,才能逐漸地形成自主學習能力。那么,針對初中物理教學,有哪些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能力的具體策略呢?
一、優化教學設計,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逐漸得到了重視。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勇于突破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打破“一言堂”,明確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只是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其次,在教學設計上,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那些存在于教案中的環節一個都不能少,并且扎實地落到實處。最后,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空間,實施發展性評價,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激勵學生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再接再厲。
例如,在做“測定平均速度”這個實驗時,我并沒有像往常一樣為了趕教學進度而忽視實驗環節,而是精心準備了實驗器材,將學生劃分為人數相等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布置學生親自動手做了一次實驗。學生表現得十分興奮,紛紛表示這遠比在課堂上只能看著我做演示實驗的體驗好很多,并且自己親手做過的實驗,印象也會更加深刻,不是被動地被灌輸進去的知識,比單純地講授十遍的效果顯著。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開物理世界的大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和基礎。剛接觸物理學科時,學生一時之間難以接受,教師不妨以興趣作為突破口,幫助學生拿到開啟物理大門的金鑰匙。首先,教師應善于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時刻處于思考的狀態,鼓勵學生踴躍提問,多問幾個為什么,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只有存在疑問才會想方設法地去解決疑問,而在這個過程之中學生的探究問題能力自然會得到提升。其次,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對于一門全新的科目,教師不妨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元素入手,這樣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置身于我們所創設的情境之中,并且不再把物理視作是一項任務去完成,而是能認識到學習物理的價值和意義所在。最后,善于將復雜深奧、枯燥乏味的學科理論知識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學生轉述出來,降低難度,拉近學生和教學內容間的距離。
例如,在講授《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節課時,我拋出了一個問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接著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兩個有趣的小活動:
請大家用手摸著自己的喉頭部分,輕喊一聲“啊”,有什么感覺?
同桌兩人為一組,一人將橡皮筋拉長張緊,另一人用手撥動橡皮筋,觀察橡皮筋振動發聲。
與一味地講授而言,學生顯然會對有趣的活動表現出更大的興趣,在此過程中,學生漸漸地開始總結規律,積極探索,在不知不覺間就完成了學習任務,整個過程輕松快樂,真正實現了寓教于樂。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對于物理這類理科學科而言,邏輯思維能力顯得十分必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去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首先,在練習中規范學生的思路,嚴格要求解題步驟,保證嚴絲合縫,避免學生思維的跳躍性;其次,以小組為單位布置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并遵照執行,形成一個完整的實驗過程;最后,讓學生嘗試設計練習題目,明確編者意圖。“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學生能夠站在編者的角度考慮問題,那么無論什么題目拿過來都不是問題了。
例如,在做“用刻度尺測長度”這一實驗時,我并沒有遵循教材上既定的實驗步驟,而是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大到每個環節之間的順序安排、小到刻度尺等實驗器材的準備與檢驗,都由學生自行完成,并且在交流與探討的過程中不斷完善,確認無誤后按照此方案進行實驗,使實驗方案與實驗過程互相驗證。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的教學目標不再是單純的考試和分數如此功利化,而應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只有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學生才能在物理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順暢,也只有這樣,才會真正實現“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為學生今后的物理學習以及生活奠定無比堅實的基礎,讓學生愛上物理,愛上物理課!
參考文獻:
[1]劉念東.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探究問題能力的培養[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4(12).
[2]王魯.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探究問題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