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摘要:互聯網正深刻改變著農業發展,本文闡明了生鮮農產品的特點及發展趨勢,對陜西農產品物流現狀進行分析,總結了陜西目前生鮮農產品的物流體系,并分析復雜多層次體系下生鮮農產品物流模式及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互聯網+”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生態體系,以促使陜西生鮮農產品提升流通效率和上升式發展。
Abstract: The Internet is chang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profoundl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haanxi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summarizes the current logistics system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Shaanxi, and analyzes the logistics mod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under the complex multi-level system. Based on that, 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logistics system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Shaanxi. The "Internet+" cold chain logistics ecosystem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been built to promote the circulation efficiency and upward development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Shaanxi.
關鍵詞:生鮮農產品;互聯網;生態體系;陜西
Key words: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Internet;ecosystem;Shaanxi
中圖分類號:F32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33-0104-03
0 引言
人們對生鮮農產品的需求及要求提高,推動了生鮮農產品消費及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的推進,使得陜西農業借助互聯網實現跨越式發展和變革成為可能。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有利于促使生鮮農業全渠道流通變革。
目前,陜西農業經濟的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依托“互聯網+”發展生鮮農業專業化社會服務,建立適應電商安全體系的生態體系,對接市場精準高效生產,推動陜西生鮮農產品的流通方式及交易模式變革,解決產銷平衡、產品升級等問題,對于對推動陜西生鮮農業提質增效、拓寬農民新型就業和增收渠道意義重大。
1 生鮮農產品及冷鏈物流
1.1 生鮮農產品
生鮮農產品是指不能在常溫下存放,直接從產地采收的農產品,主要包括肉、禽、果、蔬、蛋、奶以及水產品等生鮮初級產品及農副產品,主要涵蓋果蔬、肉類、水產三大類。生鮮農產品是農產品中較為特殊的組成部分,主要特點在于其易腐易損性,鮮活程度是生鮮農產品價值的重要指標。
生鮮農產品具有強消費粘性、高重復購買率、段購買周期、高市場活躍度的消費特性,潛在市場規模巨大。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中國生鮮電商行業消費洞察報告》,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約為1391.3億元,將近1400億元,同比增長59.7%。根據BCG在《中國生鮮消費趨勢報告:新時代生鮮市場制勝之道》中預測,憑借需求拉動,到2020年,生鮮線上消費占總消費比例將由目前的7%增長到15%。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將達3,470億人民幣。隨著“互聯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深入推進及資本的注入,使得生鮮業競爭激烈,生鮮企業布局能力及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能力成為關鍵。
1.2 陜西生鮮物流情況
農產品物流是指從產地將農產品通過物流活動運輸和配送到消費者手中的重要環節。生鮮農產品因其特殊性,在供應鏈過程中根據產品品類特點的溫度分區控制冷鏈過程,成為必要方式。根據陜西省統計局數據,自06年至今,陜西物流總額持續增長,2017年陜西全省社會物流總額達到46749.4億元。在物流費用方面,2017年陜西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3450.5億元,占全省社會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5.7%,物流費用偏高;其中運輸費用占比68.3%,全省社會物流總費偏用,運行效率偏低。(圖1)
根據中國客戶網編輯整理,截止2018年初,陜西省注冊運營的生鮮果蔬倉儲企業536家。陜西省農業廳在2018年初發布了《陜西省農業廳關于公布監測合格及遞補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名單的通知》,2017年395家省級龍頭企業動態監測合格,同時,遞補123家企業為“陜西省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生鮮果蔬企業多,但生鮮農產品交易平臺存在小、弱格局。陜西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過程耗損大、成本高,冷鏈物流發展程度低,是造成農產品的新鮮程度下降和營養價值流失的最主要原因。陜西生鮮果蔬企業如何在線上線下融合的重要時機布局成為決定下一步經營發展的關鍵。
2 陜西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模式分析
2.1 陜西生鮮農產品物流體系
近年來,陜西發揮生態環境、資源、氣候環境的自然環境條件大力發展農業,培育了一批農產品品牌,生鮮農產品物流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復雜的多主體、多層次體系,如圖2所示。陜西生鮮農產品物流體系形成了主要以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要集散中心、區域性批發市場為重要節點的批發市場格局;綜合型和區域性綜合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成為整個農產品批發市場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生鮮農產品由農民經紀人、農村經濟合作社以第三方物流的方式,經由物流中心配送到消費者;以及基地直采,網上平臺進行產品推廣和銷售的方式,也是目前陜西生鮮農產品物流體系的組成部分。
2.2 陜西生鮮農產品物流模式分析
在生鮮農產品物流模式方面,主要有自營模式以及第三方模式。
2.2.1 自營模式
自營模式下農產品從農戶或農產品生產基地自營配送到批發市場或客戶。自營模式是目前陜西傳統生鮮農產品物流主要形式之一。農戶作為流通主體時,以自我組織的方式把生鮮農產品組織物流配送到大型的批發市場,或加入農業合作社以合作社為單位集體配送。農戶自營模式主要是以滿足批發市場送達為目的,物流配送較為單一,主要缺點在于:
①自營模式下農產品的物流量一般較小,農戶或農產品配送系統的規模也較小,導致配送成本與費用較高,流通效率低。
②抗風險能力低。單個農戶或農產品生產基地由于自身資金有限,對市場變化以及突發事件的承受能力較低,對風險的抵抗能力較弱。
③需要自建物流設施設備,一次性投資較大。
2.2.2 第三方模式
第三方模式主要以基地加配送中心的形式,由第三方農產品物流企業進行產供銷一體化經營管理。目前陜西生鮮農產品物流公司專業化水平整體較低,農產品加工配送業務的發展起步較晚。第三方模式在規模化經營及流通管理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主要表現在減少生鮮農產品流通環節,降低損耗及管理成本;運用新技術更新系統和服務;以及利用專業的庫存管理等方式優化配送,提供靈活多樣的顧客服務,創造附加價值等方面。
總體來看,陜西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相對滯后,生鮮農產品生態體系不完善,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水平不高;生鮮農產品物流企業規模不大,模式單一,服務體系不完善;技術應用水平低,生鮮農業品的供應鏈體系錯綜復雜,信息傳導效率低。
3 陜西生鮮農產品“互聯網+”冷鏈物流生態體系構建
3.1 “互聯網+”冷鏈物流生態體系
由于目前陜西生鮮農產品的流通受到流通渠道內的農戶、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及物流運輸等各個節點的制約,需要構建適應“互聯網+”冷鏈物流綠色生態系統,建立行業聯動機制,數據驅動降低交易成本,有效整合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互聯網+”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綠色生態體系是由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企業、供應鏈金融服務企業、物流企業、設備提供商等組織機構以聯盟或虛擬合作等方式通過互聯網平臺分享資源,形成的一種生態系統。其成員間信息共享、協同進化,實現自組織和他組織,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的“生態圈”,如圖3所示。將農產品種植、加工、集于一體,形成種植、電子商務交易、金融與技術服務等產業交叉融合的“互聯網+”的產業體系。
通過構建“互聯網+”農產品冷鏈物流綠色生態系統,進行流通模式創新,促使生鮮農產品生產集約化、流通高效、有序流動,形成良性循環和升式發展。以提高陜西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運作效率和服務能力,降低成本,促進農民增收和滿足城鎮居民消費需求。
3.2 建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生態體系的優勢
基于互聯網+時代平臺物流經濟走向,從降低社會化成本的角度,構建互聯網思維的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綠色生態系統,將從實質上改善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環境,優勢在于:
①聯動機制降低社會交易成本。大力發展生鮮農產品電商物流產業,將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與冷鏈物流有效融合,有助于陜西電商物流產業協同和聯動機制,發展現代生鮮農產品電商物流,打造綠色生態電商物流服務,實現要素實現最優配置。
②能促進電商物流企業園區化、跨業態聚集,有效地解決電商物流功能紊亂的問題,減輕環境壓力;通過電商業態與現代物流的結合,推進流通現代化,降低企業的物流費用,提高企業利潤水平。
③有利于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以生鮮農產品電商物流業的發展帶動和促進其他產業的發展,形成集聚效應,增大第三產業的比重,擴大吸收就業。
在大數據驅動供應鏈智能化的發展驅使下,陜西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也面臨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表現在生鮮領域的標準不完善甚至缺失,導致生鮮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不高,消費者產品選擇擔心商品品質問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鮮電商的發展。“最后一公里”的冷鏈宅配要求全程冷鏈,建立產地直采、標準化運作對供應鏈的要求更高,需要應用大數據變革供應鏈優化流程,降低產品損耗進行差異化競爭。促進生鮮農產品電商物流發展相關政策也應進一步完善。
4 結論
“互聯網+”背景下,電商物流呈現出全球化、農村化的趨勢,移動網購及線上線下融合體驗的多種模式增長較快,陜西通過建立適應“互聯網+”發展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提高生鮮農產品物流主體組織程度。“互聯網+”農業將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環節結合,加速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實現陜西農業信息化、智能化發展,進一步促進農業的標準化與規范化,提高企業品質控制能力,抗風險能力,促進生鮮農產品生產流通效率。
參考文獻:
[1]陜西省統計局網站:http://www.shaanxitj.gov.cn/site/1/html/126/111/list.htm.
[2]趙敏敏.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供應鏈構建及評價研究[D]. 青島理工大學,2016.
[3]高欣.互聯網+背景下江蘇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