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琴
摘 要:識字教學要構建新的教學理念,要多識少寫。低年級識字教學要擴大識字總量,優化教學結構,優化教學手段,并通過加強復習、拓展閱讀等方法幫助學生防止識字遺忘。
關鍵詞:識字教學;興趣;多識少寫;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一方面要重視以識字技能為重點的認知目標;另一方面要關注以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為重點的發展目標。讓學生一接觸漢字就能喜歡漢字,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識字。
一、構建新的識字理念
兒童只有積存一定數量的漢字,才能理解和運用書面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思想。兒童心理發展學認為,在語音學習方面,2~4歲是敏感期,5~7歲的兒童視覺敏感度不斷提高,6~7歲這個年齡段是機械記憶力最好的階段,因而小學低年級是識字的最佳時期。
首先,先識后寫,重識輕寫。在人教版課標本教材中,識字的目標要求是多識少寫,識寫分流。學生識字的重點應放在“識”上,而不是“寫”上面。教材編排上采用識寫異步的原則,先認識一些使用頻率高的常用字,先寫一些筆畫較少、結構較簡單的字,識字寫字各自形成序列。
其次,“識”與“寫”適度整合。教材注意識字內容的分解與有機整合。獨立識字課,使識字教學獨立自成體系,又融合于隨文識字課和語文園地中,互為聯系,讓學生較早利用漢字閱讀,又為識字能力強的學生提供主動識字、獨立識字的條件,同時也不會給學習能力低的學生造成壓力,使全體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
二、探索識字教學策略
(一)擴大識字總量
剛入學的小學生,對學校生活充滿了憧憬。翻開一篇課文,他們首先想知道寫了什么內容。對閱讀的渴望必然激發學生識字的欲望。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新教材一開始就進行識字教學,順應兒童的心理和學習需要。教材在拼音部分,每篇課文都配備了情景圖和一首兒歌,圖文并茂。入學幾天就能讀懂方塊字,學生心里很高興。抓住兒童學習漢字的黃金時期,直接從漢字學習入手,先識字,用課文識字取代一個一個的孤立識字,使識字的語言環境變得豐富多彩,使識字教學的過程變得生動有趣。
學習心理學認為,學生最熟悉的是不需要下功夫教的。根據這個道理,在學拼音階段的識字都是“爸爸”、“媽媽”、“大米”、“土地”、“讀書”、“飛機”等這樣的詞,是學生最熟悉的事物。學生只需把字形同字的音、義聯系起來即可。有了音義作基礎,記住字形就不難了。這樣,在閱讀中識字,在識字中學拼音,在識字中積累語言材料,在語言材料的閱讀中再鞏固生字,有助于識字、閱讀、發展語言三促進。
(二)優化教學結構
新的識字教學內容由課文、拼音和漢字三個部分組成,要求教師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的進程,即學習課文、認識漢字和學習漢語拼音交叉進行,新授和復習交叉進行,在語言環境中更好地體現漢字音、形、義三方面的結合,結合詞句和課文內容識字,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字的音、形、義三者之間的聯系,從而提高識字質量,形成立體的結構。
(三)優化教學手段
教育家卡羅琳針對兒童的特點曾提出“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他們的思維。”的教學觀點。教師要寓教于樂,創設情境,讓學生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輕松、有趣的玩耍氛圍中記住漢字。“學中玩,玩中學”是解決識字中“學得快,忘得也快”這個難題有效的方法。
(四)防止識字遺忘
遺忘是學習和記憶相伴隨的心理過程,學過的東西,假如不及時復習,時間過得越長,遺忘的內容就越多。我們要允許學生忘卻后再重新記憶,通過反復記憶達到永久記憶的效果。
為了防止學生的遺忘,教師可以采用以下辦法:
注重復習。普通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環境中復現七次,就能在較長一段時間里被識記住。如果在教學中注意這一心理規律,有意識地創設不同的語境復習所學生字,就能使學生最終達到熟記的目的。
拓展空間。學生在課堂中識字的時間是有限的,布置教室環境,為學生創設一個母語環境,擴展學生的識字空間,鞏固在課堂上的識字率,有助于激發學生在生活環境中積極主動地認識新字,積累新詞,使學生在自然狀態下掌握的書面語言日漸豐富。教師可將教室里許多現成物品,如門窗、黑板、電腦、課桌、粉筆盒等分別貼上各自名稱的字卡,隨時讓學生看見這些東西而聯系識字。
加強閱讀。學生在新的語言環境中會遇到學過的字,會興趣盎然地再學習,獲得的是溫故而知新的效果。教師可采取分層要求、循序漸進的方法,引導不同水平的學生閱讀:優等生借助漢語拼音閱讀,能直呼的就直呼,要求復述故事的大意;中等生先讀生字,再借助拼音逐段地讀,不求快,要求讀音準確;學困生閱讀比較困難,便引導他們“找朋友”,即從書中找出自己學過的生字,并用鉛筆在其下打一小點。這樣,人人都在閱讀,人人都能閱讀。日積月累,打點的字越來越多,學生便可以自由閱讀了。這樣學生都能在讀中有所得,在讀中獲得發展。
辨析訓練。通過辨析練習,使學生頭腦中建立字音與字形的聯系,逐步區分同音字、形近字,豐富學生的詞匯量,積累一定量的書面語言,為日后的書面表達打好基礎。如,給“皮”加部首可以組成坡、波、破、跛、披、被、玻、婆、菠等字;可以編成兒歌:“有土堆成坡,有水波連波,碰時擦破皮,走路跛一跛,披衣床上坐,被子多暖和,透過玻璃窗,夕陽染山河,外婆來看我,帶來甜菠蘿”。
總之,語文教師要把低年級識字教學當成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常抓不懈,認真實踐,積極探討研究。我們要因材施教,使孩子們真正掌握識字的方法,提高識字能力。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引導學生去挖掘漢字中的奧秘,通過各種教法,各種途徑,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熟練地掌握所學的生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識字學習由枯燥變為有趣。讓他們獨立探索、大膽想象,去想各種各樣的巧妙辦法,這樣,識字教學會變的很容易,學生必定能夠越學越輕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