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萍 史耀勛
【摘要】慢性腎功能衰竭歸屬于中醫學“關格”、“癃閉”、“腎衰”等病證范疇,中醫治療具有明顯的優勢,尤其是中醫特色外治療法,效果理想。黃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是一種治療腎衰的有效方法,本文即重點探討了該方法治療腎衰的作用機理,筆者認為該方法具有針刺、藥物等多重效應,可健運脾腎、扶正祛邪,保護腎臟、提高免疫功能、改善造血及血流動力學等作用。
【關鍵詞】慢性腎功能衰竭;黃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機理探討
【中圖分類號】 R322.6+1
【文獻標志碼】
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9-117-02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多種腎臟病不斷發展的晚期階段,以腎功能異常,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為主要特點,同時可伴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壓、貧血、電解質紊亂等表現。中醫藥在治療本病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且治療方法、手段豐富,效果理想。近年來我院采用黃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方法,用于本病的治療,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現就其作用機理試探討如下。
1中醫學對慢性腎功能衰竭病名及病因病機的認識
11病名我國歷代醫家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有著較多的論述,也提出一些病名,如“虛勞”、“關格”、“癃閉”、“腎衰”、“水腫”等病證均與慢性腎功能衰竭類似。如《景岳全書》中言:“小水不通,是為癃閉,此最危急診也。水道不通,上侵脾胃而為脹,外侵肌肉而為腫,泛及中焦而為嘔,再及上焦而為喘”;《丹溪心法》中則云:“若遍身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閉,此屬陽水;若遍身腫,不煩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澀,此屬陰水。”以上論述不僅提出了病名,也認識到本病屬危證、急癥也。
12病因病機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發生發展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平素飲食不節、嗜食偏食、飲酒過多,或勞累過度、房室過多,或情志不遂,憂思惱怒,或它病失治誤治、病情遷延等,均可導致腎氣受損、腎用失司,水濕、濁毒、瘀血蓄積,致腎體衰竭而發病,腎體衰微,又可累及脾、心、肝、肺、膀胱等臟腑功能衰竭。故而本病病性以臟腑虛損,尤其是腎虛、脾虛為主,以濕、濁、毒、瘀等實邪為標,故在治療上應重視祛除實邪,但尤應注意扶正,以標本兼顧、治病求本。
2黃芪注射液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
21材料與穴位材料包括25ml滅菌注射器、黃芪注射液(規格為10ml/支);穴位選擇雙側腎俞穴、雙側足三里穴,共4個穴位。
22操作方法用滅菌注射器抽取黃芪注射2ml,對上述穴位處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再迅速刺入針頭,行緩慢提插,待得氣、抽吸未見回血后,緩慢注射入黃芪注射液,每穴05ml,再退針、壓迫止血。每周注射3次。
3黃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可能機理
慢性腎衰竭是由多種腎臟病病情不斷進展,腎單位不斷破壞,腎小球濾過率降低而引起的代謝紊亂綜合征。近年來其研究不斷深入,提出多種學說,如脂質代謝紊亂、腎小球過度濾過及腎小管高代謝等,引起腎臟免疫功能異常,腎功能逐漸惡化,最終發展至尿毒癥。因此調節腎臟免疫、保護腎單位、延緩腎間質纖維化是治療的主要途徑。
31黃芪注射液的功效黃芪被列為本經上品,味甘、氣微溫,氣薄味厚,可升可降,被譽為“補氣之圣藥”,具有補氣固表、利水消腫、斂瘡生肌、托毒排膿之效。而黃芪注射液是由中藥黃芪中的有效成分提取精制而成,是一種黃色或淡棕黃色的澄明液體,具有益氣養元、扶正祛邪、健脾利濕、養心通脈之功效,既可扶正、又可祛邪,健脾以恢復正氣,利濕以祛除實邪,用于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治療,有利于祛除毒邪,又可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32黃芪注射液的藥理作用據有關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注射液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作用機理是多方面的,如其含黃芪皂苷、葉酸等有效成分[1],可通過轉化生長因子而使患者體內血液中的內皮素水平降低,清除自由基,避免氧自由基的破壞作用,保護腎臟、延緩腎功能惡化、緩解腎衰竭癥狀等;黃芪注射液亦有雙向免疫調節作用,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清除炎癥介質及免疫因子在腎臟中的沉積等[2];另外,黃芪注射液具有改善血流動力學及血液高凝狀態等作用,又可糾正血脂代謝異常,減輕腎臟損傷等作用;黃芪注射液又可促進肝臟合成蛋白質,升高血漿蛋白水平,減少尿蛋白,故可改善低蛋白血癥,同時本品又有保護紅細胞,改善造血功能,促進腎臟分泌紅細胞生成素,改善腎性貧血等作用[3]。
33穴位注射法的作用機理該法是在中醫經絡學說、針灸方法的基礎上研制出的一種特殊治療方式,可以使局部出現經氣感應,產生刺激,并通過穴位傳導、經絡效應等途徑而改變機體局部、整體的陰陽平衡,促進機體功能恢復正常,同時又可將藥物直接注入病所、迅速發揮治療作用。通過對選定穴位進行針刺并提插,再配合注射入藥物進行治療,具有多重效應。本研究選擇腎俞、足三里等穴位,其中腎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具有補腎強筋、利水祛濕之效,而足三里穴屬足陽明胃經,具有健運脾胃、補中益氣、化濕通絡之效,將黃芪注射液注入腎俞穴、足三里穴,可具有健脾補腎、扶助正氣、利水祛濕、祛除實邪等作用[4],也體現出《黃帝內經》中“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菀陳則除之,邪盛則虛之”的思想。再者,將黃芪注射液注入足三里、腎俞穴,可通過穴位而貫通周身經脈、直達腎絡,迅速發揮黃芪注射液的調節免疫、保護腎臟功能的作用,并促進血肌酐、尿素氮水平的下降。
綜上,采用黃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法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具有針刺、藥物等多重效應,可健運脾腎、扶正祛邪,保護腎臟、提高免疫功能、改善造血及血流動力學等作用,療效確切,故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代國軍,刑天柱延腎湯保留灌腸及黃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慢性腎衰竭臨床研究[J].四川中醫,2016,34(11):76~79
[2]郭雪紅黃芪注射液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藥房,2015,26(21):3020
[3]譚云芝穴位注射對CKD4期腎性貧血患者貧血指標的影響[J].山東中醫雜志,2015,34(4):271~272
[4]徐云黃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輔助治療腎病綜合征的臨床療效研究[J].遼寧醫學雜志,2017,31(6):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