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恒宇 劉嘉林 謝卓朝 張康軍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解剖性肝切除術在治療肝內膽管結石中的療效。方法:從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肝內膽管結石患者中抽選85例,采用數字隨機分配法將其分為兩組。實驗組43例,接受解剖性肝切除術,對照組42例,接受非解剖性肝切除術,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手術時間無明顯差異,P>005,數據不具備統計學意義;實驗組術中出血量與術后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同時,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1860%)、術后殘石率(0%)、結石復發率(232%)等均明顯低于對照組(4762%、1429%、2381%),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肝內膽管結石治療中采取解剖性肝切除術能夠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與結石殘留率,安全性相對較高,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解剖型肝切除術;肝內膽管結石;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65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9-230-02
肝內膽管結石屬于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類型,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手術治療方式已經逐漸被普及[1]。解剖性肝切除手術是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重要手段,通過手術治療能夠有效清楚患者體內結石,減輕患者痛苦。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分析解剖性肝切除術在治療肝內膽管結石中的療效,具體操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從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肝內膽管結石患者中抽選85例進行研究,隨機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43例,男女比例為21:12,患者最高年齡68歲,最低年齡26歲,平均年齡(4816±681)歲。對照組42例,男女比例為19:13,患者最高年齡67歲,最低年齡27歲,平均年齡(4809±676)歲。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數據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較高的可比性。
納入標準:第一,所有患者均被臨床診斷為肝內膽管結石;第二,本次研究患者知情,且取得患者簽署的知情同意書;第三,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排除標準:第一,具有其他肝膽疾病的患者;第二,不符合手術標準的患者;第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非解剖性肝切除手術。實驗組接受解剖性肝切除手術,具體操作如下:首先在患者右側肋緣下行倒T或者J形切口,將患者肝臟周圍韌帶切除,從而暴露病灶與肝臟。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確定患者病灶范圍以及病灶涉及的肝段和肝葉。其次,解剖第一肝門,同時醫生選擇需要切除的肝段,找到蒂,將其切除,并且沿著肝靜脈與缺血線走行,為了更好的保護患者顯露的殘肝靜脈主干,醫生選擇鉗夾法將患者肝內Glisson 蒂與脈管系統結扎起來。第三,將病變的肝段以及膽管結石切除,如果患者病變部位涉及到的肝段比較多,還需要采取多段結石切除法。完成肝段切除后,在選擇50Prolene 線進行縫扎。為了減少復發情況,手術過程中,需要利用膽道鏡對肝門部膽管狹窄處進行檢查,將其中結石取干凈,同時采取肝管-空腸術做好膽總管取石。完成手術后,對患者進行手術后的處理,包括止血包扎等。
13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主要以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并發癥發生率、術后殘石率、結石復發率等作為觀察指標。
14統計學分析
最后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差(x±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當p小于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無明顯差異,P>005,數據不具備統計學意義;實驗組術中出血量與術后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術后殘石率、結石復發率等比較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860%、術后殘石率為0%、結石復發率為232%;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762%、術后殘石率為1429%、結石復發率為2381%,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術后殘石率、結石復發率等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飲食方式的改變,肝內膽管結石發生率也越來越高。肝內膽管結石形成原因主要由于膽道狹窄而導致的異物堆積,從而造成膽汁分泌異常以及感染等情況[2-3]。由于人體肝內膽總管解剖結構異常,臨床上采取手術治療的方式難以將膽管內結石完全清除,術后結石復發的概率比較大。針對這種情況,解剖性肝切除手術屬于更為精細的手術治療方式,能夠將患者體內結石病變部位完整切除,同時,還能有效保留正常的肝組織,對患者傷害相對較小,患者術后恢復速度也會更快。因此,解剖性肝切除術臨床應用價值巨大[4-5]。
本文采取對比分析的方式,選取85例肝內膽管結石患者進行研究,分別采取解剖性肝切除術和非解剖性肝切除術。研究結果顯示,采取解剖性肝切除術治療的患者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術后殘石率、結石復發率均明顯更低。該研究結果與王旭杰等[6]在解剖性肝切除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效果觀察中相關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在肝內膽管結石治療中采取解剖性肝切除術能夠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與結石殘留率,安全性相對較高,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旭杰, 李恒國, 尤朝霞,等. 腹腔鏡解剖性肝切除術治療左肝內膽管結石22例[J]. 中國醫師雜志, 2016, 18(8):1245-1247
[2]蔣輝, 丁兵, 張瑜,等. 解剖性肝切除和肝組織切開取石治療區域型肝內膽管結石[J].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016, 31(8):643-646
[3]王甸北, 趙禮金, 涂奎,等. 解剖性肝切除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效果觀察[J].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7, 33(1):102-105
[4]王甸北, 趙禮金, 涂奎,等. 解剖性肝切除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效果觀察[J].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7, 33(1):102-105
[5]蔣輝, 丁兵, 張瑜,等. 解剖性肝切除和肝組織切開取石治療區域型肝內膽管結石[J].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016, 31(8):643-646
[6]王旭杰, 李恒國, 尤朝霞,等. 腹腔鏡解剖性肝切除術治療左肝內膽管結石22例[J]. 中國醫師雜志, 2016, 18(8):1245-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