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瑾雯
摘 要: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得以實施的中介,是政治語言符號系統。由于新媒體技術的雙重影響,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呈現出話語內容脫節滯后化、話語語境多元化、話語傳播兩極化傾向的困境。因此,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必須進行轉換,加強話語的人格化和生活化的表達、創設對話式的話語范式、提升教育者的媒介素養,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關鍵詞:新媒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困境
習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發生了新變化,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受到的新媒體話語的沖擊。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須要重視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話語問題。從新媒體視野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內涵
解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的內涵,需要用“抽絲剝繭”的方式對其進行層層剖析。“話語是人類交往的前提條件,是主體間溝通交流的言語行為,即言說者和聽說者在特定語境中通過語言符號系統而進行的思想或精神溝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應該立足于教育實踐活動來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根據核心價值觀教育和話語的含義,可以認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是指教育者在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遵循一定的話語規則和規律,有效表達和傳播其話語內容中的價值取向、價值標準、價值準則,加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影響力,實現教育目的的政治語言符號系統。
2 新媒體視野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面臨的困境
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具有其獨特的傳播優勢,如超媒體性、超時空性、交互性、虛擬性等,并以其開放性、平等性和匿名性的生成方式構建了一個公眾意見表達的話語場域,多元話語體系給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話語內容、話語語境、話語效應帶來新的機遇但同時也存在著挑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要遵循時代發展規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網絡更新規律等,守好輿論主陣地,種好話語責任田,利用新媒體技術,使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真正活起來。
2.1 話語內容脫節滯后化
美國社會學家W.F.奧格本在《社會變遷》一書中提出“文化墮距”的概念,意為在社會變遷過程中,文化集叢中的一部分落后于其他部分呈現出的呆滯現象。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表達過程中,也存在著話語內容脫節“墮距”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新媒體容易造成兩種話語體系的沖突。“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凝練和概括的表述具有一定抽象性。在教育過程中,核心價值觀也往往會帶有官方話語、文本話語等政治范式的表述,話語體系和話語風格顯得莊重嚴肅。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的話語發布和傳播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即時性和共享性的特點十分顯著。不茍言笑、宣傳教育明顯的話語與新媒體環境下的話語創新之間已經產生了鴻溝,導致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話語體系產生滯后。第二,新媒體容易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內容碎片化和表面化。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新的平臺,有利于實現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平等互動,打破了以教育者為主導的“輻射式”話語傳播模式。但是,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內容發布和傳播往往是以零散的方式進行的,造成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內容的“碎片化”;另外,新媒體環境下,“教育實踐活動雖然堅持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流地位和主導地位,但從內向外呈現出逐漸弱化的趨勢;在政治理論觀點上雖保持了一致性,但從內向外呈現分歧、背離逐漸擴大的趨勢,”造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內容的“表面化”。
2.2 話語語境多元化
新媒體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帶來了挑戰,改變了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話語語境。第一,西方國家憑借其在新媒體技術方面的優勢地位推行文化霸權主義,消解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在文化交流過程中,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利用媒介載體對大學生進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滲透和價值觀的輸入,削弱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力,并對“民主”、“自由”、“平等”、“人權”等一些概念進行有意曲解,以煽動起大學生群體的極端心態和行為。同時,新媒體環境的開放性和復雜性,也為西方社會思潮滲透提供了便利,西方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社會思潮的涌入對青年的價值觀產生消極的影響。第二,“任何一種話語既是有效的,又是無效的,這取決于它的話語適應力。”這里的話語適應力即是話語在不同語境下的適應能力,也就是說,話語只有符合特定語境才具有意義與價值。在新媒體環境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必須要突破以前的政治性、以教育者為主體的語境,對話語內容進行創新,實現話語語境的現代性。但是,目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話語語境仍然存在著嚴肅刻板的問題,脫離新媒體語境使核心價值觀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3 話語傳播娛樂化和經院化
新媒體環境下,要警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話語傳播極端化傾向。第一,要警惕話語傳播的過度娛樂化。新媒體環境下話語信息內容冗雜,表現形式多樣,覆蓋面廣泛,出現了以商業和娛樂為代表的輿論場和以宣傳時政觀點,學術理論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輿論場“同臺唱戲”的局面。目前,在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話語傳播中可能存在娛樂化、庸俗化等傾向,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實效性。第二,在新媒體環境下,話語傳播具有媒介多樣化,內容生活化的特點,另外大學生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他們更傾向于選擇充滿個性的生活化話語。而課堂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更偏向于政治性話語和文本式話語。“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理想化、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工具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實際生活脫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過于呆板”等問題依然突出。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與闡釋學術化、專業化有余,但是生活化不足,這種經院化表述,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群體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程度。
3 新媒體視野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轉換的路徑
3.1 加強話語的人格化和生活化的表達
“生活是人的存在方式最完整、最生動、最質樸的表達。”言而有效的話語表達有助于增強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因此,要以大學生的生活為中心,關注他們的真正需求和發展,構筑人格化和生活化的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話語表達和話語體系。
人格化的話語表達有利于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力,加大學生群體對話語內容的認知和理解。如,2016年,在微信和微博上被廣泛傳播與轉發的一篇名為《大家好,我叫中國》的文章。該文章形式新穎獨特、圖文并茂,通過“個人簡歷”的形式將中國的基本面貌呈現出來,充分使大眾感受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遼闊山河,激發了大眾的愛國熱情。這種形式有利于受眾對“愛國”價值觀的認同。在高校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過程中,如果能將反映富強、民主、法治等主流價值觀的話語,通過巧妙新穎的設計,用人格化的方式展現,相信會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青年群體中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話語表達方式的生活化更能夠激起大學生的情感共鳴,有助于核心價值觀的“入腦”和“入心”。首先,可以從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豐富的話語資源。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生活化語言更新的速度很快,教育者要善于從他們的生活中提取話語素材,汲取其中優良的話語內容,剖析其話語風格,融入思政課的課堂教育中。其次,尋找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大學生需求的真正契合點。新媒體話語之所以受到大學生的青睞,是因為它能夠滿足大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因此,教育者應該要積極探尋核心價值觀教育要求與大學生實際需要的真正契合之處,并建立合理的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體系,滿足雙方需求和期待。再次,實現理論話語與生活話語的相對接。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難免對艱深晦澀的文本理論闡釋有抵觸和排斥心理。應該鼓勵大學生用流行語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詞匯進行闡發、或者鼓勵他們利用自己擅長的新媒體技術,如制作微電影或動圖表情解讀核心價值觀,將“大道理”變為“微話語”,“大理念”變成“小故事”形成生活化的話語場域。
3.2 創設對話式的話語范式
新媒體環境下,教育者必須要改變獨白式的灌輸模式,轉變教育觀念,創設對話式的話語范式。構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話語“共享”模式,不是主客體之間的“二元分立”而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互為主體的一種平等的對話模式。
首先,在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要營造民主、平等的話語場域,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表達權和主體人格。正如戴維·伯姆所說“對話仿佛是一種流淌于人們之間的意義溪流,它使所有對話者都能夠參與和分享這一意義之溪。”其次,教育者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創設“對話”式的話語范式并不是否認教育者在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對話”并不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將觀點進行協商,而是在交流過程中,教育者引領受教育者探尋核心價值觀的要義,并在聽取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理解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可信服的觀點和論據,促進他們對核心價值觀自覺反思、感悟和踐行。
3.3 提高教育者的媒介素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傳播歸根結底要落實到“人”,高素質的教育隊伍是必不可少的。新媒體語境下,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鴻溝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大學生已經能夠熟練掌握和應用新媒體技術并且融入了新媒體環境,而教育者卻還沒有從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走出來。因此,教育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增強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話語底氣和力量。
首先,教育者要熟悉新媒體環境下的話語體系。主動融入新媒體環境,并注意觀察和感受大學生在新媒體時代的話語體系和話語交往方式,用他們喜聞樂見的話語方式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并且了解新媒體的話語傳播方式和機制,把握其中的規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群體中進行有效傳播。其次,教育者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話語的創新研究。教育者要明確大學生接受話語的心理結構,觀察他們對話語的期待、接受的動機、接受態度等,總結新媒體時代大學生話語的形成和發展規律,將其運用到實際教育工作中,構建起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和滿足大學生需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話語體系。再次,教育者要明確自身的話語角色。新媒體時代,各種社會思潮迅速發展和傳播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道德認知和實踐。構建“對話”式的話語范式,消解教育者的話語霸權并不意味著教育者話語權的喪失。在紛繁復雜的新媒體環境下,教育者要敢于并善于介入大學生的話語領域,掌握議題設置的主導權,堅守好輿論陣地。在借鑒新媒體話語時,教育者一定要注意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對錯誤的思潮和言論進行及時的清理,避免出現低俗化的傾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DB/OL].http://www.zgdsw.org.cn/n/2014/0226/c218988-24467940.html。
[2]郭湛,桑明旭:《話語體系的本質屬性、發展趨勢與內在張力》,載《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6年第3期。
[3]侯勇: 社會視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研究[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 199—200頁。
[4]胡春陽.話語分析:傳播研究的新路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第251頁。
[5]趙崇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問題探析》,載《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5期。
[6]畢紅梅 付林溪: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轉換探析》,載《思想教育研究》,2015年第5期。
[7][英]戴維·伯姆.論對話[M].王松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年第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