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對促進社會主義國家生產力的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以來,世情、國情、黨情、社情均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國已經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達。處于這一時代背景下的國有企業既面臨發展的時代機遇,又面臨發展的時代挑戰。國有企業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是業界所深思的問題。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我黨的一項優良傳統,在國有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新時期也為國有企業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撐、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
關鍵詞:新時期 國有企業 思政工作 工作策略
一、新時期做好國有企業思政工作的價值所在
新時期,國有企業面臨不同的世情、國情、黨情、社情,種種新情況給國有企業思政工作帶來了挑戰,但更彰顯了思政工作在國有企業發展中的重要價值。
(一)國有企業思政工作的引導價值
國有企業作為國家控制的企業,與其他企業同樣具有追求利潤的趨勢,而在國有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中,難免會產生諸多矛盾,引起國有企業職工的心理波動。最集中的矛盾體現為三類:其一是員工個人與企業集體利益之間的矛盾;其二是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矛盾;其三是報酬與奉獻之間的矛盾。三類矛盾若不及時協調,難免引發企業內部的人心不穩。思想上的問題,還需從思想根源著手。比如在處理第一類矛盾是,國企政工就必須結合思政工作的具體方法幫助員工恰當處理好個人與集體之間的利益關系,當個人利益的獲取有損于集體利益時,就必須以集體利益為主,必要時犧牲個人利益。
(二)國有企業思政工作的凝聚價值
凝聚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基本功能,也是一種基本價值。國企思政工作的凝聚價值主要體現在國有企業政工通過具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來統一企業上下員工的意志,培養員工間團結協作的精神,最終能夠提升企業的凝聚力。在國有企業內部,雖然每個個體的需求是多元的,具有差異性的,但是依舊存在共同性,如人的基本的生存需要、心理需要等。因此,為了國有企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企業政工就必須把握“求同存異”的工作發展,將企業精神、企業文化灌輸到員工的頭腦中,提升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從而凝聚共識。
(三)國有企業思政工作的激勵價值
組織中的激勵既包括物質激勵,又包括精神激勵,國有企業思政工作的激勵價值主要體現在其精神激勵至上。在國有企業的思政工作中,政工通過表彰、嘉獎等方法對員工的某一行為進行肯定和宣揚,能夠有效的形成示范效應,從其他員工的內在心理上和外在行為上激勵其他員工踐行這一行為。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二者不可或缺的關系。既要靠精神激勵來為員工開展工作提供精神動力,又要以物質激勵來滿足員工的基本需要,二者才能相得益彰,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思想保障。
二、新時期做好國有企業思政工作所面臨的復雜形勢
(一)國有企業思政工作的整體現狀概述
從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國有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進一步明確了國有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方針、工作機構以及工作體制。在工作方針上,經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國有企業將工作的重心放到了經濟建設之上,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主要任務。這一發展趨勢對國企思政工作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集中體現為國企思政工作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服務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從工作機構來看,從筆者所在的單位來看,目前在單位內部設置了必要的思政工作部門和政工隊伍,逐漸形成了兩種結構(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共同發力,“三項工作”(明確政工職責、提升政工素養、搭建政工網絡)同步開展的思政工作格局,工作效果良好。在工作體制方面,隨意國有企業的發展,企業的各項機制得到了完善,受此影響,國企思政工作的體制也逐步確立,如激勵機制、約束機制、評估機制等,這些機制的確立無疑有助于提升國企政工開展工作的實效。
(二)國有企業開展思政工作的內部困境
國有企業思政工作在近年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面臨著進一步發展的內部困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國有企業思政工作的針對性不夠強:現階段,伴隨著國有企業的壯大,國有企業的人事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工作崗位、人員數量等方面具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開展思政工作過程中就將面臨不同的工作對象。從矛盾的特殊性而言,不同的工作對象理應施以不同的工作方式,但目前部分國有企業在開展工作過程中還是存在“一刀切”,對于工作對象缺少調研,較好掌握企業員工的需求。
其二是國有企業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較為單一:相較于之前,國有企業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雖有一定進步,但是隨著互聯網絡技術的發展,單純的文字信息教育難以取得實效。如一些國企政工在開展工作過程中,只是派發相關教育資料,要求員工閱讀,很少對政策性、綱領性的材料進行解讀,如何讓思政工作鮮活起來,是國企政工所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其三是國有企業思政工作的企業文化與思政工作聯系不夠緊密: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凝結出來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綜合,對于凝聚企業員工的向心力,增進員工對于企業的認同感具有重要作用。據此而言,企業文化理應是國企政工開展思政工作的重要憑借。但是在實踐中,不好國企政工忽視企業文化的重要作用,將二者割裂開來,降低了思政工作的實效性。
(三)國有企業開展思政工作的外部壓力
國有企業開展思政工作在面臨內部困境的同時也面臨不小的外部壓力。從國內環境來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已經走過四十個年頭,步入了攻堅克難的歷史關頭,國有企業則是全面深化改革趨勢下的主要改革對象,改革過程中產生的“雜音”阻礙了思政工作的深入開展;在國際層面,全球化不斷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國有企業思政工作在歷史浪潮中也受到了西方思潮的沖擊,面臨著復雜的國際形勢。
三、新時期做好國有企業思政工作的實踐策略
從筆者所在的單位來看,作為主營鹽業的大型國有企業,在過去鹽業為國家專營,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企業也面臨著內外的壓力,如何發揮思政工作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鞏固思政工作在國有企業眾工作中的地位,政工在開展思政工作時應結合企業實際,順應時代潮流,做出應有的改變。
(一)注重發揮國有企業黨員干部隊伍的中流砥柱作用
新時期,國有企業若要做好思政工作就必須重視思政工作隊伍的塑造,真正培訓、鍛煉出一批“招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工作隊伍。筆者所在的單位所實行的兩種結構(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共同發力,“三項工作”(明確政工職責、提升政工素養、搭建政工網絡)同步開展的思政工作格局中,企業的黨員干部在具體思政工作中既是主要的組織者,又是政策、活動的宣講者,在實踐過程中,充分的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引導企業部門成員凝聚共識,明確奮斗目標,共同促進企業發展。
(二)準確對國有企業思政工作的對象進行定位
在國有企業的人力資源結構復雜,這也決定了國有企業思政工作的對象具有多元性、差異性,為此,在具體開展工作時,必須對工作對象合理進行定位。以筆者工作單位為例,在企業職工中,年齡較大的員工比例較大,這一類員工大多數是伴隨企業一起成長的,很多舊體制催生的舊思想依舊存在,對于這一情況,若不通過有針對性的思政工作來予以引導,改變,那么這些舊思想將對員工和企業造成不利影響,為此,還必須結合員工的工作崗位實際和年齡實際,循序漸進,步步引導,幫助其轉變思想觀念。
(三)助推國有企業思政工作的網絡信息化建設
二十一世紀,互聯網絡發展迅速,從互聯網絡背景下信息傳播的主要特點出發,結合當前國有企業思政工作的實際,需要國企政工加強思政工作的網絡信息化建設。就措施而言,一方面國有企業要在政策和資金上對思政工作網絡信息化建設予以傾斜;另一方面積極與通訊公司合作,將大數據、云計算等與思政工作有機集合,構建信息化平臺,占領信息網絡的制高點。
(四)構建國有企業思政工作與企業文化的對接點
企業文化作為國有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的總和,與國有企業思政工作存在內在的契合點,國有企業政工在平時的工作過程中要善于發現思政工作與企業文化的對接點,以企業文化承載思政工作,以思政工作完善企業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黎歡.中淺析經濟新常態下國企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一系列挑戰與對策[J].國高新區,2018,(03).
[2]王磊晶.新時期如何做好國企基層思政工作[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06).
[3]曲欣.新時代國企員工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研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8,(06).
[4]宋傳校.新時期國企職工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管理觀察,2017,(06).
[5]秦楚.五大理念與國企思政工作創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6,(10).
(作者簡介:楊妍妍,勞動關系協調師,在國企從事人力資源與黨建工作十余年,作者單位:廣東省鹽業集團中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