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新媒體可以為學生帶來豐富多彩的信息,提高的信息的實時性,并且還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另一方面,新媒體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容易對大學生身心產生不利的影響,進而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方面增加了不少難度。本文主要針對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展開介紹,文章中首先介紹了新媒體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有利之處,然后介紹了新媒體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不良影響,最后介紹了新媒體環境下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新媒體 實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體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有利之處
(一)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媒體也開始逐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之中,我們當前所用到的新媒體技術非常之多,其中主要包括有手機報、微博、微信、飛信等等。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很多優勢其中包括時效性強、交互性奧、互動性強、資源豐富等等,同時,如果將新媒體應用于教學方面也具有很多優勢,其中包括互動性強,、人性化特點明顯、可以進行實時互動等等。當代大學生普遍都比較喜歡一些新鮮的事物,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利用新媒體并與各種網絡工具結合起來,并與多種網絡工具之間進行結合,進而為大學生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載體,其中包括微博、博客、QQ、BBS等,通過采用一種當前所流行的方式來為大學生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知識,進而成功實現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新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具有著跨地域、跨文化傳播的特點,因此,教師可以采用信息資源共享的方式來為學生傳播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內容,并實現手機網絡、電腦網路以及各種閱讀器之間連通其起來,進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群體中的輻射力度進一步增強。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真正的深入到學生群體當中。現在大學生在學習方面普遍都比較喜歡利用QQ、微博以及微信等,通過利用新媒體技術可以實時掌握我國的最新消息,并對不同國家、不同社會、不同民族的社會現象都能夠有所了解。總之,由于新媒體具備時效性以及便捷性的優點進而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幫助,使得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時效性能夠充分發揮出來。
(三)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新媒體主要包括了QQ、BBS、MSN、微博、博客等等,這些新媒體技術的主要特點是具有著較強的實時性以及交互性等,進而對廣大學生產生非常大的吸引力。學生在新媒體中一共可以扮演三種角色:信息傳播者、信息發布者以及信息接收者,通過利用網絡技術學生可以實現隨時隨地與人交流。教學活動離不開師生之間的互動,新媒體的產生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的機會進一步增多。通過為學生開展多項互動能夠有效克服傳統教學中單向互動的教學缺點,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網絡是一種虛擬的環境,學生在網上交流過程中可以不透漏自己的真實姓名,這樣一來有助于他們毫無忌諱的在網絡上進行交流。在新媒體的幫助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搜集一些學生所感興趣的話題,與學生們展開積極互動,進而了解學生們的內心世界,并為學生們展開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新媒體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不良影響
(一)新媒體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
微博、微信、郵箱等新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是跨區域、跨文化傳播的,因此具有著極高的開放性,從而使得信息傳播過程中容易出現雜亂無章的現象,學生在選擇信息的時候也不知應該從何選擇。同時,在信息傳播方面新媒體能夠為學生起到構建思想的作用,很多大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還不夠完善,進而容易在多種信息的蠱惑之下失去正確的判斷力,進而容易迷失自我。如果大學生長期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的話,則會導致他們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等都發生改變,道德意識也隨之下降。因此,新媒體的產生無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來巨大幫助。
(二)新媒體導致學生的認知出現了偏差
新媒體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具有極強的虛擬性,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人們相互之間可以暢所欲言的進行交流,進而能夠在將人的主體性以及創造性激發出來。大學生在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等方面還并不完善,因此對于信息的識別能力還是比較低,容易受到各種信息的影響,進而導致他們容易迷失自我,使得大學生的思想觀逐漸偏激,心理發展出現障礙。有的大學生甚至出現的人格障礙,不愿意面對社會,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最終導致大學生的認知觀出現了偏差現象,甚至會做出一些危害社會的行為。
(三)新媒體傳播多元化的信息,弱化了教育的效果
由于新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具有非常明顯的不確定性和分散性,因此很大程度上使得信息資源管理難度有所增加。由于現在媒體網絡的信息傳播者魚龍混雜,進而導致所傳播出來的信息良莠不齊,這對學生的判斷力給予極大的挑戰。現在網絡媒體上很多低俗文化以及快餐文化等社會道德底線極低,這些信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響非常明顯,進而導致大學生的道德觀念、思想情感以及價值觀等都發生了變化。因此,新媒體的出現也使得高校在思想教育成果方面進一步弱化。
三、新媒體環境下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重視培養學生的媒介素養
媒體素養即是指人們通過自身的解讀以及判斷進而對媒介信息合理使用。提高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即是指提高當代大學生是非識別能力。大學生由于思想觀念方面還正處在進一步完善當中,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應該對大學生給予正確的指導,讓大學生具備良好的媒體素養,面對復雜的事物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高校在為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學方面一定要對其教學方法進行不斷改善,在吸收傳統教育優點的同時爭取,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媒介素養教育,并且還要將道德、審美以及認知等引入到媒介教育中,進而帶領大學生熟悉網路媒體環境,從而能夠使得大學生成為優秀的媒介使用者。另外,高校在為學生開展思想教育課程中還需要與學生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其中包括學生們的創業問題、就業問題以及感情問題等等。尤其在關于就業問題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微信、QQ、微博等各種社交工具進而可以向學生傳遞各種招聘信息,為學生提供各種就業指導。此外,教師還可以積極與學生之間展開溝通,向學生傳播一些積極的思想,進而使得學生們對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意義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
(二)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思政政治教育也在日益變化,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素質高低也會對教育成果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進而能夠為學生更好的學習這門課程起到幫助。教師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既是信息傳遞者,也是信息接收者。在面對如果繁雜的信息,教師首先需要對這些信息進行接收,并對這些信息的教育意義進行判斷之后在將其傳播出去。但是,不同教師對信息的理解過程中都會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高校應該努力建設一批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水平,進而為提高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完善新媒體信息的監管制度
以前,學校一般都是通過學生社團或者學生會等組織來進行宣傳的,但是隨著信息多元化的形式進一步發展,學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來獲得信息,因此高校的校園媒體已經不再是學生獲取信息的唯一途徑,高校需要通過與外部環境相結合,進而實地思想政治教育范圍進一步擴大。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出現,新媒體技術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非常廣闊的舞臺,但是新媒體上的信息良莠不齊,這在一定為信息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少難度,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對當前的制度進一步完善,同時還要積極增強網絡監管力度。在傳統的觀念看來,在對學生開展思想教育工作過程中離不開社會、家庭以及學校的積極引導。但是社會由于包含的范圍非常之廣,因此當前不但要提高媒體傳播者職業素養,而且還要為其制定責任承擔制度,進而使得網絡媒體上的信息得到凈化。
四、結語
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新媒體可以為學生帶來豐富多彩的信息,提高的信息的實時性,并且還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另一方面,新媒體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容易對大學生身心產生不利的影響,進而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方面增加了不少難度。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科學認識新媒體的作用,并通過采取相應的辦法將新媒體的優勢充分利用起來,同時將其缺點有效克服,進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陳艷芬.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7,(10):109-111.
[2]劉興元.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聊城大學,2014.
[3]張菁燕.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調查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3):41-43.
(作者簡介:唐俊,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輔導員,研究實習員。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學生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