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亮
摘 要:現代學徒制是我國職業教育實現工學緊密結合、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途徑之一。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雖尚未成熟,處于試點探索階段,仍成為職業教育研究的熱點。通過對國內現代學徒制文獻的梳理,分析現代學徒制研究現狀與不足之處,以期學者們對現代學徒制有更為深入的了解,把握研究動態與趨勢。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 職業教育 校企合作
從已有研究來看,推行現代學徒制的意義與價值主要體現在能夠有效促進學校與企業、教育與產業的緊密結合,提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孫佳鵬等[1]認為現代學徒制是破解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難題的良藥,充分發揮了學校理論知識教學的優勢和企業實踐技能培養的優勢,將學校本位教育與工作本位培訓緊密結合,實現了雙主體育人,校企聯合培養理實一體的復合型人才的目的。孫曉燕[2]認為現代學徒制能夠緩解日益嚴峻的就業矛盾,節約教育資源和企業成本,促進教育與產業的結合。王洪斌[3]從分析當前我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出發,提出現代學徒制符合高職教育特點,以“育人”為核心,能夠有效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我國高職人才培養的新出路。
一、現代學徒制內涵與特征研究
關于現代學徒制的內涵與特點,大多從學校和國家兩個層面進行分析。學校層面上,認為現代學徒制是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國家層面上,認為是一種職業教育制度。謝俊華[4]、胡秀錦[5]等人將現代學徒制看作一種重要的人才培養模式,并從學校層面分析現代學徒制的特點。普遍認為現代學徒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充分體現了就業導向原則與因材施教原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學生可獲得勞動報酬,減輕了學業上的經濟負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社會適應能力,就業前景比較樂觀。孫佳鵬等人認為現代學徒制是將傳統的學徒培訓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的一種基于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制度。他們從國家層面分析現代學徒制的特點,總結現代學徒制具有以下典型特征:國家戰略層面的制度管理;多元參與的利益相關者機制;以企業為主、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學徒為主的雙重身份;統一規范的教育培訓標準;與國家職業資格體系的融通。
二、德國職業教育“雙元制”的啟示對現代學徒制的啟示
瑞士、德國、奧地利采取的雙元制教育被認為是一種典型的現代學徒制,和傳統的學徒制不一樣,傳統的學徒制就是把小孩子送到師傅家里,一邊在師傅家里生活,一邊當學徒。現代學徒制是指企業和學校合作的一種職業教育制度,叫做雙元制,一元是企業,一元是學校。這種雙元制的現代職業教育制度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可以降低兩個門檻。在職業社會學里有一種所謂的“門檻理論”,就是說青年人要從學校教育過渡到勞動市場去就業,需要邁過兩個門檻,第一個門檻是從普通的學校教育到職業教育,第二個門檻是從職業教育到就業。不管怎樣,只要有一個門檻高,青年人在邁這個門檻的時候就有可能失敗。所以說,一種有效的職業教育制度可以很好的降低兩個門檻,幫助青年人順利實現從學校到勞動市場的過渡,這種雙元制或者現代學徒制教育方式無疑就是一種可以降低兩個門檻的制度。
德國采用的這種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是現代職業教育制度的重要的組成部分。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有哪些典型特征呢?
第一,所謂的雙元制就是指企業和學校,有兩個學習場所,學生在兩者之間的學習是有規則交替進行的。第二,有兩種類型的老師。在學校有老師來指導或者進行教學,在企業有專門的實訓教師進行指導。第三,經費來源也是兩種類型。在學校的經費由政府的公共經費支持,在企業培訓的經費大部分來自企業的投入。第四,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在推廣的這種所謂現代學徒制有多種形式,有工學交替、雙元制、跨企業培訓等,但是最核心的就是企業和學校兩個元合作式的教育制度。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基本特性就是所謂的雙元特性,具有四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有兩個學習場所,一個是企業一個是職業學校。因為有兩個學習場所,所以學習者也有兩種身份,在企業里面的身份是學徒,在職業學校里面的身份是學生。這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身份,所以德國人專門創造了一個詞叫雙元制職業教育中的學生者,因為他既是學徒又是學生,既不完全是學徒也不完全是學生,這是一種很特殊的學習者的方式。
第二,在企業里面有一批受過專業教育的人指導學生在企業中的學習,因為他既不同于以往手工業里的師傅,也不像職業學校的教師,他還需要得到國家認可的培訓資格證明,所以這些人也有一個專有名詞,我們把它翻譯成實訓教師。當然在職業教育學校里面還是有職業學校的教師,所以說他的師資也是雙元的。
第三,在學校和在企業里的學習內容都有相關的規定。在企業里的教學大綱或者企業的教學標準,德國稱之為企業的培訓條例。這些培訓條例是由教育部開發,專業部長簽署的帶有國家政府條例性質的,規定了企業培訓的學習內容。這些框架教學計劃規定了每周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長,這是德國的特點。他的雙元制職業教育的立法和管理權限也分在不同的層面,對于企業是由聯邦政府來管理的,對于學校則是由各州政府行使管理權。
第四,管理和調控職業培訓。企業的職業培訓由企業負責,學校的培訓由學校或者各州教育部門負責。在企業的教學過程更多的是和生產過程相聯系,所以叫做生產過程的系統化,在學校里面更多的是和理論學習相聯系,所以叫做學科系統化的教學過程。
參考文獻:
[1] 孫佳鵬,石偉平.現代學徒制:破解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難題的良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7).
[2] 孫曉燕.試論現代學徒制對我國職業教育的意義[J].職教論壇,2008,(1).
[3] 王洪斌,魯婉玉.“現代學徒制”———我國高職人才培養的新出路[J].現代教育管理,2010,(11).
[4] 謝俊華.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職教論壇,2013,(16).
[5] 胡秀錦.“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