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富堂
【關鍵詞】 山村學校;文化建設;實踐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8—0040—01
當教育快速邁向現代化信息化的時候,鄉村學校校長如何用現代理念來管理和引領學校發展,已顯得非常緊迫;尤其是在偏遠山區如何建設有特色的學校,如何讓鄉村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是對學校文化建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一、對學校文化建設的意義與必要性的再認識
前提是觀念的轉變。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一所學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每一位成員的思維與行為。一所學校沒有目標、核心理念這些精神支柱將無從發展。基于此,在觀念轉變上,我校立足地域實際,用學校悠久的歷史文化構建學校管理格局,用淳樸的民風和勤勞的“滴水穿石”的精神打造教育核心理念。
關鍵點是校長引領,發揮團隊力量。現代社會,團隊精神越來越重要,我們積極組織學校廣大教師進行學校文化建設討論,實踐證明思想上同心同德,才能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把學校文化建設推向前進。一是找結合點:選擇和定位學校辦學目標;二是找支撐點:推進教師專業發展;三是找生長點:打造人文校園,使其成為學校文化的重要依托;四是找準落腳點:堅持教科研一體化,使其成為學校文化的驅動力。校長作為學校的“掌門人”,找準抓手和載體,堅持不懈地行動,持之以恒地努力,方可有所成就。
理念要先行,創新是動力。辦學理念承載著一所學校昨天的歷史、今天的現實和明天的理想。我們確定了水坡小學文化建設的具體目標:充分發揮我校悠久的歷史資源和地處山區特殊區域的優勢,努力奠定物質文化基礎,努力將學校歷史資源和發展愿景形象化、現實化,以營造優美的育人環境;提煉體現時代特征、地域特色的學校辦學理念和“三風一訓”,形成能引領廣大師生全面發展的“水校精神”。豐富學校文化內涵,堅持立德樹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對學校文化建設的實踐探索
精神力的塑造。辦學理念:用水的智慧和精神創新教育。學校精神:勇往直前,滴水穿石。培養目標:培養新農村發展的文明人。隨著國家新農村的建設和扶貧脫貧工作的開展,我校作為一所招生覆蓋5個自然村的農村學校,把培養新農村的文明人作為學校的培養目標。校訓:做人如清純之水。校風:學水之智慧,懷水之胸襟。教風:法如水隨機應變,愛似水潤澤新苗。學風:滴水穿石。另外從校徽設計、校歌《校園里充滿陽光》的編排、校旗的設計、 校刊《我愛寫作》的創編,從教師誓詞、學生誓詞、家長誓詞、校服等方面都體現獨特的具有水文化的精心設計。
執行力的塑造。結合朱永新教授“新教育”理念,學校制度文化建設方面,按照民主程序制定公布完善的辦學章程,作為學校科學管理的最高依據。制定學校三年發展規劃和發展愿景。學校課程文化建設方面,以《跳繩》為主開發校本教材,確保學生每天1小時鍛煉時間。以《經典誦讀》為主開發校本教材,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強化傳統文化教育,以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
形象力的塑造。充分傳達學校“用水的智慧和精神創新教育”的辦學理念,成就師生的精神風貌,努力將學校歷史資源和發展愿景形象化、現實化,以營造出高度校本化的育人環境。注重全校師生的儀容儀表和言談舉止,制定了教師學生一日常規,定期開展校園拒絕時髦粗俗教育活動。包括見面、問答、著裝、課堂、隊列、就餐等,大型紀念和慶典活動必須向師生進行相應的禮儀教育。為了擴大學校知名度和美譽度,及時獲得社會公眾對學校的理解、支持和幫助,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必須善于找尋、整合并有效利用校外各種資源,為學校跨越式發展創造條件。
三、對山村學校文化建設管理的再思考
教育理念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育人目標要清晰,學校發展才會有動力,師生才會有精神支持和努力方向。學校有了凝聚力,為學生全面進步和發展提供了大背景,為小學生美好的童年生活和一生的發展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走出校園的孩子們總會記起自己小學的校歌,參加工作的同學總會記起兒時的“滴水穿石”的精神。每個人有了價值的追求,我認為這樣的小學教育同樣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通過水文化的引領,學校出現一片協調上進的氛圍,當每個教師的工作都成了自覺行動時,管理的最高境界即將到來,管是為了不管,而這些就是通過學校文化理念的塑造來滲透的。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