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雪蓮
【關鍵詞】 幼兒園;集體教學;組織;興趣;游戲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8—0122—01
一、將組織教學貫始終
1. 有效調控“胡思亂想”。當幼兒對所開展的活動失去興趣后就會胡思亂想、左顧右盼、氣躁心煩,還有些幼兒會在活動中不專心聽講,講悄悄話、做小動作、磨磨蹭蹭。對這些幼兒,教師要適時調控。活動開始之前,可以用手指游戲、律動操等幼兒感興趣的事來集中注意力。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可設計一些靜態游戲,如玩拼圖、畫畫等,給幼兒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使幼兒的心逐漸安靜,不再“胡思亂想”,以此來延續幼兒的注意力,以增進專心度。
2. 適時調控“胡說八道”。在日常教學的師幼互動問答中,幼兒答非所問甚至是“胡說八道”(不問亂說、答非所問、無序嘈雜)時,說明一是幼兒沒有聽懂教師的提問,二是沒養成傾聽的習慣。針對這些現象,教師在師幼互動問答中,一定要注意巧設語言情景,講究語言的藝術性。幼兒年齡小,理解能力較弱,教師在與幼兒交談時語言要簡單、直白,同時,還要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和引導性。教學活動中的提問也要設計得科學、合理、巧妙,切不可模式化、成人化。
二、設法激趣
1. 巧設情境激發興趣。興趣是產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條件。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越濃,注意力越容易集中。如小班藝術活動“水果寶寶捉迷藏”中,教師出示一張白紙,利用水油分離的原理,用白色油畫棒在紙上畫上各種水果寶寶。在幼兒“確認”紙上什么都沒有后,舉起小刷子,用水粉顏料朝畫上一刷,奇跡就出現了。畫面上呈現出一個個可愛的水果寶寶。幼兒對這種現象感到十分驚訝,興趣油然而生。這時,老師神秘地說:“這個小魔術很簡單,每個小朋友都會變,不信你們試試!”幼兒都躍躍欲試。在濃厚的學習興趣推動下,幼兒認真操作,仔細觀察,積極思考。
2. 以幼兒為主體帶動興趣。集體教學活動一定要體現“以幼兒為主體”的思想。要重視師幼共同探索,師幼平等對話,尊重幼兒的獨特見解。無論是活動內容的選擇、活動過程的設計,還是活動方法的運用及活動環境的創設,都要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調動起全體幼兒的積極主動性,啟發幼兒利用多種感官共同參與活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 借用多媒體引起興趣。對于幼兒來說,學習興趣往往是幼兒學習的直接動力。然而興趣和動機并不是天生固有的,我們可以通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來刺激幼兒的探究心理。而“多媒體”手段在幼兒教學活動中的合理運用,會更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的活動形式異彩紛呈,成為教學活動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尤其是教學用觸摸一體機集成了電腦、電視機、音響、投影機、電子白板、幕布、遠程視頻教學終端等諸多動能,強大的人機交互式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增強了課堂互動效果,使得抽象性的知識更加生動化、人性化,提高了幼兒教學活動的效率。
三、寓教于游戲中
《3-6歲兒童發展與指南》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以游戲為主”是幼兒園的教育原則之一,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把握好這一原則,恰當地運用游戲,“寓教于游”,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發展,在游戲中成長。
1. 設置適宜的游戲情節。游戲是幼兒現實生活的再現,是幼兒生理、情感、認知、社會性等各身心要素整體融匯的活動。幼兒生活經驗越豐富,游戲的情節就越豐富,在游戲中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就越大,這就使得集體教學活動中游戲情節的設置非常關鍵。教師在活動中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活動目標創設與活動相適宜的游戲情節。例如在中班數學活動“動物運動會”中,教師將活動設計為一個個有趣的比賽項目和頒獎儀式,幼兒在創設的游戲情景中和小動物一起比賽,積極性高,在游戲中認識了數字1至5,達到了寓教于樂、樂中有學的目的。
2. 靈活設置游戲形式。游戲是幼兒的主要學習形式,游戲過程不僅僅是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也是提高注意力的最好訓練方式之一。游戲時,幼兒不僅自己要集中注意力,而且也需要關注同伴,這就培養了幼兒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穩定性。游戲中不同角色的轉化,實際上也是注意力的轉移訓練,因此在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動靜游戲交替進行,避免幼兒出現注意力分散現象。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