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春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育已經完成了從傳授基本的數學知識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轉變。在這過程中,涌現出很多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而提問作為一種易操作、易把握的特點受到了廣大教師的好評,成為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
關鍵詞:提問;小學數學;有效性
有效性的提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他們獨立思考,激發他們獨立探究的熱情,但是很多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常常存在著一些低效提問或者無效提問,這極大地耽誤了教學進程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針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本文提出一些策略。
一、富含新意的提問,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文似看山不喜平”這是對于文章寫作來說的,其實在課堂提問中也是一樣的道理,有時候,同樣的一個問題,你提出時平平淡淡,學生回答得也就平平淡淡,但是如果提出的時候新穎有趣,那么自然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產生新奇有趣之感。所以教師在課堂提問的時候,不妨變換一下提問的角度或者換一種提問的方法,讓學生感到有趣,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思考問題答案上來。
比如在學習六年級下冊“統計與概率”的時候,我在上課伊始,就為大家拋出了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六月飛雪么?”同學們聽到這個問題,有些驚訝,他們不明白數學課上為什么會出現這樣一個話題,再說了六月飛雪是什么?不是冬天才下雪么?學生普遍這樣想。我為大家解釋了六月飛雪的含義之后,接著引導大家:“那你們覺得六月飛雪存在么,有多大的可能性發生啊?”學生開始思考起來,除了“不可能發生”這句話之外,別的什么也想不出來,“那你們怎么用數學的語言說明六月飛雪是不可能發生的么?”學生搖搖頭,用求知的眼神看著我,看到這樣的情況,我打開書,開始為大家講述關于概率的問題。
二、提問要有邏輯性和目的性,促進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推導
課堂提問的設計一定要具有強烈的邏輯性和明確的目的性,要注意學生的認知程度和學習基礎,要能夠使他們通過思考問題答案,而循序漸進,逐漸掌握所學的知識,切記不能出現隨口提問或者前后順序顛倒的情況。同時,提問還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即我提出問題的這個目的是什么,以及學生回答后會得到什么答案,最后這個答案繼續往下延伸,會帶出什么樣的問題,教師在提問前一定要有明確的思路和前瞻性,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提問的作用,讓學生可以跟著你的思路將學習繼續下去。
比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小數的乘法”的時候,我在上課之初,先帶領大家溫習了整數的乘法和除法,以及他們的運算方法和規律,等到大家都溫習完了之后,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整數和小數有什么區別么?”我知道學生肯定會回答:就是中間多了一個點,果然,學生是這樣回答我的,我接著問學生:“整數的乘法我們學過,那么小數的乘法會不會和整數的乘法是一樣的么?”學生思考了一會,沒有答案。“如果小數的乘法和整數的乘法是一樣的,那么小數乘法應該是怎樣的?”聽到我的話,學生紛紛開始思考起來,不一會就利用整數的乘法推導出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式。我對大家的推導過程進行了指導,接著開始了后續的教學。這樣的提問,條理清晰,目的明確,很快速地就幫助學生打開了思路,讓他們通過自主思考完成了相關知識的推導,不僅加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讓他們獲得了成就感。
三、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問題
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習慣了對早已設計好的問題進行教育教學,反而忽略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師面對學生忽然提出的問題會有些手足無措,錯失了很多的教學機會。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之中可以適當地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一旦某些問題不能引導學生,那么就通過學生的問題進行再次設計,臨時生成一些新的問題,用來調整和改善教育教學活動。
比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億以內數的認識”的時候,我本來計劃用“萬以上該如何表示?”這個問題來引出大數的認識的,結果上課之初,學生就提出了一個問題:“老師,億是不是最大的數字啊?”這個問題一下子就打亂了我的思路,使我原來的推導出現了問題,但是我沒有生氣,而是就著學生的疑問,提出了另一個問題:“萬以上是十萬,那么億以上是不是十億啊?”這個問題的提出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上來。看到學生們求知的眼神,我開始為大家講授關于億與十億的關系……
四、提問還要注意有一定的探索性,能夠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在日常教學之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設計一些促進教學的問題,在課后學習中,教師也要適當地提出一些問題,促進學生的思考和他們數學思維的形成。比如,在學習完分數的混合運算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分數混合運算和小數混合運算以及整數混合運算有什么不同?它們各自的區別是什么?”這樣的問題設計不僅可以讓學生重新溫習以前學習的知識,還能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形成,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總之,在日常教學之中教師一定要設計一些令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促使他們進行主動思考,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為切實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楊燕.淺談小學課堂提問藝術[J].學周刊,2016(29).
[2]莊毅.基于學情,“問”出數學的精彩[J].學苑教育,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