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教育重視課程整合,充分利用各種校內外教育資源,將文化知識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踐體驗有機結合起來。從教學實際出發,就在新教育實驗中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創新活動,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新教育;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創新
綜合性學習,是語文學習中一個比較新穎的概念,它深化了語文和其他學科間的關聯,注重語文與社會生活之間的銜接,以及學生實踐性創新性學習的過程。但目前,綜合性學習仍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薄弱點,尤其是在農村語文教學中,更是因重視語文成績,而忽視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踐行新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和新教育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必將成為語文課程中占重要地位的學習內容。
如何在新教育實驗中實施綜合性學習創新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結合單元訓練主題,在社會實踐中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
語文教材在每單元的課文學習后面,都安排有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所以,教師要結合語文單元學習主題,培養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實踐,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作為語文老師,在適應教育發展需求的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讓學生體會、感受、理解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從實踐中積累生活經驗。讓新教育從課內走向課外,走進生活實際中去,在社會實踐中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
二、結合新教育,創新綜合性學習方法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課程綜合化發展趨勢的一種體現,它使語文學習的內容更加豐富、新穎,也使學習過程變得更加開放,學習方式更加靈活,更具有主動性、探索性,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更加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的綜合,更加符合新教育要求,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需要教師進行不斷的充電提升,創新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以語文學科為主體,充分運用其他學科知識資源, 開展多學科互動式教學。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外資源,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從實踐中學習體悟文化知識,積累學習經驗,提高學習能力,最終使教師和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的學習體會,實現教與學的同步創新。
1.以當地自然環境為資源。人教版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以“環境保護”為專題的“綜合性學習”中,教師可以結合當前環境大整治,讓學生參與到清理鄉村垃圾的活動中去,讓學生和村民共同治理村子里的環境問題。例如:我在綜合性學習中開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動,向家長宣傳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讓學生調查自己家鄉的空氣和水源質量,是否受到污染;調查搜集人們進行環保而采取的措施等。讓學生參與這樣的社會實踐,可以使學生把從書本上學到的相關知識,運用在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中,既可以鍛煉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又能激發起學生熱愛家鄉、保護當地自然環境的思想意識,可謂一舉多得。
2.以當地特色農業為資源。我們當地的特色農產品是“冷涼型”高原夏菜,主產百合。同時,還種植藥材、菜花。在學習了《自然之道》一課后,我讓學生開展了綜合性學習。鼓勵學生幫助家長種菜、收菜,讓學生參加種菜勞動,親身體驗農民勞動的辛苦。另外,我還引導學生觀察蔬菜的生長,學習田間管理。通過讓學生干農活、寫農事、學農業科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農民伯伯的辛勞,使他們養成愛惜糧食、珍惜別人勞動成果的好習慣、好品格。
3.以當地民俗文化為資源。例如:第五單元的綜合性學習“燦爛的中華文化”,要求學生“用多種方式了解傳統文化”。對這次綜合性學習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由、自主學習。教師深刻領會這一點后就可以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引導。比如,讓學生通過長輩了解當地有關端午節的一些民間習俗,收集端午節人們開展慶祝活動的照片,聽老人們講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的淵源;還可以學著包粽子、做香袋。此外,還可以了解當地過清明節的習俗,了解姓氏文化等。關鍵是要引導學生綜合自己在自主學習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讓學生試著寫出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綜合性學習要科學分組,強調合作
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既要讓每個學生發揮其個人積極主動、求知探索的一面。同時還要培養學生間的合作意識、協作精神。比如:在集體活動中,小組內個人進行不同的分工,每個人都承擔著不同的任務。但個體的工作又要為集體服務,配合集體目標的達成。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除了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以及學生的團體意識外,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就是要建立一種更加開放的、有活力的語文學習課堂,使多種學科知識不斷進行碰撞和融合,課內課外學習模式相結合,使學生可以運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模式,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自身語文素養。在新教育實驗中,教師也要不斷創新綜合性學習方法,全方位多全面鍛煉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朱永新.新教育[M].漓江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王福儉,男,漢族,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1989年參加工作,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籍貫:甘肅榆中,副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