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摘 要:小學語文是一門開放型的基礎學科,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對小學生初識客觀世界、接受中華文化滋養、養成良好的性格和品德、推進其他學科的學習等具有重要的意義。擬提出了一些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方法,以期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小學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方法
一、翻轉課堂式教學
所謂翻轉課堂式教學,是指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這個教學方法突出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具有形式新穎、兼而有序、自主學習、突出個性、信息程度高、時代性強等特點。
眾所周知,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流水賬”“一條龍”式講學,把課文的主要信息都集中在了課堂上,并由教師傳遞給學生,雖然也是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實現的,但其實更強調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實際上并沒有得到強化。而翻轉課堂式教學,則將“信息傳遞”的重要環節放在了課前,課文的主要信息集中在課前的“自主學習”上,實際上屬于一種“強化的探究性預習”。在課前,教師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教學視頻,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在線輔導。而在課堂上的“吸收內化”則是一種集體互動,教師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學生在“信息傳遞”環節中產生的疑問和遇到的困難,并在課堂上給予充分有效的輔導,而同學們之間的相互交流則是對各自所學知識的積累和綜合。這個教學方法的本質是,突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過程,重視學生之間對知識的積累綜合和強化。與此同時,課堂上的“吸收內化”環節直接體現學生課前“信息傳遞”的效果,這要求學生必須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做好“課前的自主學習”,從而使學生養成一種自立、自主、自律、自學的習慣。
教師大膽采用這個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還能提高學生自主掌握課文知識的能力,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二、情境教學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基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展開不同模式的情境教學。比如,模式1:通過問題導入情境、創設生活化情境和創設多媒體情境的配合使用。
1.通過問題導入情境。這個情境教學,抓住了小學生好奇心強,容易對新事物、新知識感興趣的天性,通過問題導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問題導入的方式,可以是以教師設問導入,也可以是以小學生提問導入,可以是課文相關問題直接導入,也可以是類似問題間接導入,教師應當合理安排。
2.創設生活化情境。小學生不僅對學習新知識感到好奇,也對認知新生活感到好奇,而且小學生很多的靈感和疑問往往既是在生活中的,也是在課堂上的。同時,小學生的身心發展也需要生活經驗的積累,中高年級的學生會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情境,如采取角色扮演對生活情境進行演示,或對課文情境進行生活化表演,或者在生活中舉例子來輔助課文教學,如對《蝙蝠與雷達》一文,教師可引申到社會生活中的“蠅眼照相機”“直升飛機”等眾多的仿生學成果。教師要因此結合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生活,在生活中把握學習。
三、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法是當代教育非常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具有形式新穎、傳輸信息量大、易于操控、速度快、互動性強等眾多優勢,可以顯著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帶動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法的運用思路因教師而異,本文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法上的主要思路如下。
1.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聲情并茂是語文課堂追求的一種良好狀態,但是傳統的紙質課本和教學模式,視聽體驗比較單一,教學面較窄。采用多媒體教學,則可以將圖片、視頻、聲音等不同形式的知識完美地結合起來,將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高度聯動起來,從而將傳統的靜態教學升級為動態教學,將單向教學升級為集成互動教學,教學組織形式和表現內容都呈現了多元化,極大豐富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同學們可以直接明了、印象深刻地掌握課文,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也會得到提升。
2.開闊學生視野。多媒體教學可以很方便地和互聯網進行連接,從而可以很方便地引用社會經濟生活中各行各業的案例和相關知識,教師可以據此對小學生進行知識的拓展,開展開拓性的互動。依托多媒體教學,常常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如《草船借箭》一文,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可以很方便地引用《三國演義》其他著名章節的音視頻,如三顧茅廬、刮骨療傷、空城計、火燒赤壁等,傳播其中的傳統思想文化,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還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語文教育教學領域,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這需要教師根據自身的教學素養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個性和需求,進行具體的取舍和布置。
參考文獻:
[1]剛蕾,徐爽,唐強.關于“翻轉課堂式教學”的探討[J].考試周刊,2016(77):153.
[2]劉佳.小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方法[J].學周刊B版,2011(6):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