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先海
【關鍵詞】 小學數學;生活情境;作用;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9—0061—01
數學與各個學科都有必要的聯系,是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小學數學的學習對于學生整個學習生涯都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教學更是和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在現實生活中有著重要作用。但是我在教學過程中卻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覺得數學是枯燥無味的,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學得很吃力,成績也不是很理想,更不能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本文從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方法兩方面進行了闡述。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我們應該不斷進行創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和他們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在生活情境中快樂地學習。
一、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1.數學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
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能比較直觀地告訴孩子們數學是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的,從而啟發孩子們明白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對于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更有詳細的闡述:“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但是小學生的抽象思維還比較低端,他們不可能明白這些純理性的說教。現實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觸到數學,因此我們教師列舉生活中一些運用數學的例子,小學生們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數學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了。
2.將抽象的數字形象化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建議“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我們的教師都對心理學有一定的了解,小學生的認知力還比較薄弱,理解力更是不強;而數學本身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如何讓抽象的數學變得形象起來,以便于孩子們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這是我們教師要提高教學有效性所必須解決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引用這些生活情境,學生會很自然地對數學產生一種形象的熟悉感。比如,三年級下冊《小數的初步認識》,我課前布置學生,要求他們在購買學習用品時,要觀察商品的標價。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把他們收集到的標價展示出來,去掉后面的單位“元”,就出現了一些數。我從而引出課題“小數的初步認識”。由整數發展到小數,對于學生來講是抽象的,我從平時學生接觸過的標價入手,這樣學生對小數的認識就由陌生轉變為熟悉,化抽象為具體了。
3.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
傳統的教學比較注重說教灌輸,讓學生長時間在課堂上處于壓抑狀態,極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我們在課堂上引入生活情境能給孩子們創造身臨其境的感受來學習數學,并讓他們在情境中扮演一些角色,行使角色權力,這樣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
二、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1.營造良好活躍的學習氣氛
在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靈活把握課堂上學生的情況,根據不同的情況設計不同的生活情境,從而達到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使學生能夠欣然接受。營造愉悅的學習氣氛,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緊接著將學生帶入到事先創設好的生活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
2.創設的生活情境要貼近生活
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教師創設的生活情境要盡可能地貼近生活,把數學融入到生活中。立足于現實生活創設教學情境,能使課堂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愿意學習。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能夠增加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動力, 能夠提高課常教學效率,從而優化教學效果。
3.創建拋針引線的生活情境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采取層層深入的教學方法,把數學知識和問題進行分層,做到拋針引線,以一個問題的提出引發學生多個問題的提出,讓學生能夠一層層深入地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就能夠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在生活情境中快樂地學習。
來源于現實生活的數學情境,學生更容易接受,能使數學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息息相關,從而使數學生活化。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