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彬
【關鍵詞】 數學教學;低效;原因;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9—0094—01
一、目前數學課堂教學低效的原因
1.學生自身因素。(1)學生學習積極性差,學習被動。許多學生依賴性很強,學習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上課不專心聽課,對教師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及布置的練習總是漫不經心,若無其事,不肯動腦筋。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根據調查,大多數學生回家缺少監督,學習更不自覺,基本不復習,本來在校接觸數學的機會少,回家又不及時復習,知識就會很快遺忘,也有學生不重視基礎,學習不得法。(2)厭學情緒嚴重,對待學習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對待未來毫無知覺。調查顯示,許多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對學習難以形成愉悅的體驗。隨著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發展,學生數學學習情感態度、自信的發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過數學學習讓學生獲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數學學習目標極為關注的方面,而這一點在數學學習中卻表現得嚴重不足。
2.家庭教育因素。當今社會,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被人們稱為“生活在蜜罐里的一代”。在家里,家長認為學生年齡小不懂事不讓參與家務事。學生的吃穿住行全由父母照料,比如穿多大號碼的鞋,買衣服腰圍多少,學生一概不管,書本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不到實際生活中,以至于學用脫離,無法使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數學的魅力,時間久了,學生便覺得學無所用,失去了學習數學的熱情。
3.教師講授的因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要對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但教師在教學方式上存在著很多問題。通常教師在講新課時,不會設置懸念,直接引出課程教學而沒有鋪墊,也不會給教學創設情境,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有的教師盡管能在教育教學中和學生進行互動,但是在課上所進行的問題很多都是教師事先預設好的,這種問題相對比較簡單,并不能給學生的學習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這樣時間長了,勢必會給學生的數學思維造成較大的影響。
二、解決策略
1.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尤其是低年級兒童,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往往影響到課堂學習效果。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在小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放在首位,結合學生的年齡、性格以及喜好特點,合理地運用各種方式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引導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的融洽與否對課堂的心理氣氛產生直接的影響,從而對學生的參與學習發生重要作用。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力求創設和諧、民主的情境,使學生在課堂之中體驗一種美感。同時,還應注意適當的幽默,給學生帶來歡笑。此外,教師在課堂中師生相互考問,共同實驗,一起參與,更是注入了融融師生情。師生情感同步,也促成了教與學的同步,從而使學生獲得認知與情感的全面發展。
3.注意合作學習。新課改推行以來,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數學教學方法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其中合作學習方式備受推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基礎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數學教學課堂上應用,不但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讓中等生和學困生有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小學生是一個思考能力和心智都還沒有完全成熟的一個群體,還沒有完全形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但是可以將自己的觀點同別人交流和表達出來。合作學習打破了傳統教師“一言堂”教學模式設置的壁壘,讓學生之間能夠合作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4.布置多種類型的作業。數學作業是學生學習數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進一步理解、鞏固、運用所學知識形成技能的手段,更是掌握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效途徑。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應變換形式,多一些操作、實踐、應用、探究型題目,這樣學生會耳目一新,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設計應用型作業。學生數學修養的優劣其主要標志是他的應用意識的強弱,即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老師可把抽象的知識融入到鮮活豐富的社會生活中加以運用,從而實現教數學到學數學、寫數學到用數學的自然轉變。(2)設計探究型作業 。《課標》要求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作業中多設計探究題型。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