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尚芹
摘 要:通過對2015年1月1日-2016年8月3日新余和分宜的最高最低氣溫資料進行對比分析表明:兩地氣溫差值絕對值≥1.5℃的天數比例超過總天數的四分之一,其中又以兩地ΔTg≤-1.5℃天數最多,超過差值絕對值≥1.5℃天數的一半;兩地最低氣溫差值絕對值≥1.5℃的影響天氣系統和天氣實況有一定規律,最低氣溫差值≥1.5℃時,多為高壓控制下的晴好天氣,日照充足,在探空圖上近地面都有逆溫層,而最低氣溫差值≤-1.5℃時,多為陰雨天氣或冷空氣影響,日照少或無日照;新余和分宜下墊面不同,可能也是導致兩地氣溫差值絕對值≥1.5℃的一個原因。
關鍵詞:最高最低氣溫;對比;統計;天氣系統
中圖分類號:S1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8-0242-02
1 研究目的及分析方法
新余新觀測站位于孔目江生態經濟區內,南門坑水庫東北面,新觀測站海拔高度189.3米,2013年12月31日20時以后正式投入使用。分宜觀測站海拔高度93.7米,二者經緯度分別為114°53′E、27°50′N和114°41′E、27°49′N。
新余和分宜觀測站海拔高度相差95.6m,經緯度相差分別為12′和1′,經緯度差別極小,按照通常規律海拔每上升100m氣溫下降約0.6℃計算,新余和分宜溫差應該在0.6℃左右,通過對近3年運行觀測的氣溫資料分析發現,兩站的最高最低氣溫資料存在一定的差異,二者的差值有時候遠遠超過了海拔高度差引起的溫度直減率帶來的溫差,對于天氣預報質量評分結果將產生影響,給預報員進行溫度預報帶來了一定難度。
究竟這種溫度對比差異有什么特點和規律,與天氣系統有沒有聯系呢,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對比研究和分析,找出兩站氣溫差異的特點和規律。
本文作者對2015年1月1日-2016年8月3日共576天新余和分宜的最高最低氣溫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計算兩地最高、最低氣溫的差值(用新余氣溫資料減去分宜氣溫資料,下同),分別對兩地最高、最低氣溫的差值絕對值≥1.5℃、≤-1.5℃分四種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找出氣溫差值分布的規律,并選取氣溫差值明顯和持續時間較長的典型個例,進一步分析當時天氣實況以及天氣系統,找出兩地最高、最低氣溫差值絕對值≥1.5℃的4種情況下,所對應的的天氣實況和天氣影響系統有何差異,為今后的天氣預報提供好的參考依據。
2 新余分宜兩地最高、最低氣溫差值絕對值≥1.5℃統計分析
從表1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在2015年1月1日-2016年8月3日這576天中,共有153天兩地的最高、最低氣溫差值絕對值≥1.5℃,所占天數比例達到26.6%,其中ΔTg≥1.5、ΔTg≤-1.5、ΔTd≥1.5、ΔTd≤-1.5四種情況對應的天數分別為3天、81天、48天和21天,在153天中所占比例分別2.0%、52.9%、31.4%和13.7%,其中ΔTg≤-1.5和ΔTd≥1.5兩種個情況出現天數最多,分別占差值絕對值≥1.5℃天數的5成和3成以上。
另外從兩地氣溫差值的絕對數值的大小和連續天數分析來看:ΔTg≥1.5、ΔTg≤-1.5、ΔTd≥1.5和ΔTd≤ -1.5四種情況差值最大分別達到了3.4℃(2015.2.14)、 -3.0℃(2015.6.27)、5.8℃(2016.2.8)和-2.1℃(2015.5.11),括號內為出現的日期。出現連續氣溫差值絕對值≥1.5℃的最長天數為8天,出現在2015年10月15-22日,期間兩地ΔTd≥1.5℃,第二長天數為5天,出現在2016年2月6-10日,期間兩地ΔTd≥1.5℃,另外還有多次連續3天氣溫差值絕對值≥1.5℃的情況。
3 新余分宜兩地最高、最低氣溫差值絕對值≥1.5℃分類討論
為了進一步分析兩地氣溫差值絕對值≥1.5℃情況與當時天氣實況以及天氣系統的關系,在四種情況下,分別選取氣溫差值明顯和持續時間較長的典型的個例,結合當時天氣實況以及影響天氣系統進行了初步分析,具體分析情況如下:
3.1 ΔTg≥1.5
由于此種情況下,一共只出現了3天,全部進行了分析。這3天中,有1天處副高邊緣,有降水,有日照,1天有高空低槽東移和地面弱冷空氣南下,有降水,有日照,1天處地面倒槽中,無降水,有日照,在探空圖上近地面都有逆溫層。
3.2 ΔTg≤-1.5
在此種情況下,我們選取了6次個例共14天為樣本進行了分析。其中有3次個例共6天都是位于副高或高壓脊控制中,晴天多云天氣,無降水,有較長時間日照;有2次個例共5天都是位于高空槽東移和低層切變控制中,以降水天氣為主,最后1天天氣轉好無降水,有5小時以上日照;有1次個例3天位于低層弱切變控制中,有弱降水,無日照。
3.3 ΔTd≥1.5
在此種情況下,我們選取了7次個例共23天為樣本進行了分析。其中有6次個例共20天都是位于副高或高壓脊控制中,晴天多云天氣,無降水,有較長時間日照;有1次個例共3天屬于高空槽快速東移過境,其中有2天處高空槽后偏北氣流中,無降水,有較長時間日照,有1天受高空槽影響,有弱降水,無日照,在探空圖上近地面都有逆溫層。
3.4 ΔTd≤-1.5
在此種情況下,我們選取了7次個例共10天為樣本進行了分析。其中有4次個例共4天都是處于高空低槽和低層切變影響之下;有3次個例共6天有冷空氣過程影響。以上兩種天氣形勢都有降水天氣過程,無日照或有弱日照。
通過以上分析,結果發現:兩地最高氣溫差值絕對值≥1.5℃時,影響天氣系統和天氣實況沒有規律可循,雨天晴天都有可能發生;兩地最低氣溫差值絕對值≥1.5℃時,影響天氣系統和天氣實況有一定規律,最低氣溫差值≥1.5℃時,多為高壓控制下的晴好天氣,日照充足,而最低氣溫差值≤-1.5℃時,多為陰雨天氣或冷空氣影響,日照少或無日照。
4 環境條件的可能影響分析
新余觀測站位于山區,植被條件較好,而分宜觀測位于城區,由于下墊面不同,在白天獲得相同的熱量時,新余升溫速度更慢,而夜晚失去相同熱量時,新余降溫速度也更慢,可能是ΔTg≤-1.5天數明顯較多,而其他三種情況天數較少的原因。
另外下墊面可能還有其他影響,比如通風,高樓較多后不利通風,熱量難以擴散。
5 結語
(1)在統計分析的576天中,出現兩地氣溫差值絕對值≥1.5℃天數的比例超過四分之一,其中又以兩地ΔTg≤-1.5天數最多,超過差值絕對值≥1.5℃總天數的一半。兩地氣溫差異最大時達到了5.8℃,并有連續8天氣溫差異在1.5℃的情況出現。
(2)通過分類分析發現,兩地最高氣溫差值絕對值≥1.5℃時,影響天氣系統和天氣實況沒有規律可循,雨天晴天都有可能發生;兩地最低氣溫差值絕對值≥1.5℃時,影響天氣系統和天氣實況有一定規律,最低氣溫差值在1.5℃及以上時,多為高壓控制下的晴好天氣,日照充足,在探空圖上近地面都有逆溫層,而最低氣溫差值在-1.5℃及以下時,多為陰雨天氣或冷空氣影響,日照少或無日照。
(3)新余和分宜下墊面不同,可能也是導致兩地氣溫差值絕對值≥1.5℃的一個原因。
參考文獻
[1]崔日權,曹永哲,姜永浩.龍井區域氣象觀測站與自動站氣象資料對比分析[J].吉林氣象,2013(2):34-36.
[2]丁培娟.自動站與人工站觀測記錄的差異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2,32(12):122.
[3]唐嘉穆,劉明.區域站與自動站氣溫對比分析[J].北京農業,2013年3月下旬刊: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