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鵬翮
摘要:閱讀在現代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個人能力體現的基礎,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小學階段是人生的奠基階段,是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黃金時期,對于塑造學生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學階段閱讀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也主要圍繞著如何在小學階段開展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這一主題展開相關研究討論。對閱讀教學這一概念以及閱讀教學的措施做了相關的介紹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現代教育在發展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與思考能力。閱讀教學在現代語文教學中也扮演這重要的角色,能夠培養學生的的學習能力,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閱讀教學不僅僅是單一的從語文課堂方面來講,更需要的是拓展語文課外的閱讀教學。只有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才能夠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顯著的提高,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何謂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其實就是學生、教師、書本之間的溝通與對話,這一過程要求老師通過實際的教學活動使得學生能夠對書本有相應的了解與認識,使得學生能夠獲取書本的深層含義。然而,閱讀教學又可分為傳統的閱讀教學與新型的閱讀教學。傳統的閱讀教學在實際中存在一定的落后性以及弊端,不能夠真正的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而新型的閱讀教學能夠從不同方面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傳統閱讀教學模式弊端與問題
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通常以向學生灌輸知識為主,教師作為課堂的主要角色,將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一股腦兒地講授給學生,而學生作為知識的接受者以被動的形式進行學習,知識點全靠死記硬背。這種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無疑增加了學生的厭學心理,其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都大打折扣,學習成績更是難以提高。課堂教學中,正確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作為引導者,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鼓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卻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另外,在傳統閱讀教學中,一些教師還存在這樣的問題:備課不充分,對教材內容理解不透徹,無法掌控教學的全過程,致使課堂氣氛死氣沉沉與預期效果完全不同,教學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在教學目標上,刻板地照抄參考書上的詞匯、語言,難以引導學生對知識技巧的掌握和運用能力的培養,與實際生活脫離嚴重,這樣必然無法使學生在閱讀中帶入真情實感,也就難以實現教學目標。
二、優化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1.巧妙提問,激發閱讀的興趣。
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要善于通過課堂提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教學中巧妙地進行提問,不僅有助于優化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藝術感,而且可以在師生的互動中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實現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科學的提問要求教師對問題內容和提問時間把握得恰到好處,具體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①直接觀察法,一般適用于低年級的小學生,通過圖畫內容提問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畫內容尋找答案,提問方式可以為:圖畫上有什么內容?你看到后有什么想法和感受?②聯系實際生活,學習不光只限于課本內容還包含生活中的內容,很多閱讀理解中的問題都需要結合實際來進行理解,比如,假如在生活中你遇見了賣火柴的小女孩你會說什么?你會幫助她嗎?怎么幫?這就需要學生聯系生活來進行回答。③設置系列相關問題法,提問的問題環環相扣引發學生思考。教師可將文章主線以問題的形式串聯起來,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了解了文章的主線,很容易去理解全文的主題與內容。④橫向遷移法,以課文中的共同元素進行提問,先拋出一個問題再提出類似性質的問題。⑤矛盾質疑法,找到文章中作者前后矛盾的觀點,或者與之前知識相矛盾的觀點來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引導其體會作者的復雜心理與情感。
2.重視讀書方法,培養良好規律。
努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學生學好閱讀水平的關鍵,只有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自覺地在閱讀上付出時間,同時也會在閱讀中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面。對此,教師要在課堂外多開展一些讀書活動,讓學生分享閱讀過程中的收獲,促進學生的情感和學習交流,而這也是知識內化提升的過程。通過正確的讀書方式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可以幫助學生培養閱讀興趣,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①教材,教師在對教材文章進行講解前,可提前了解作者,通過作者的奇聞趣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閱讀該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得學生在學習教材內容之外對課外知識也進行涉獵。②故事,教師可以挑選情節跌宕起伏、富有懸念的故事在休息時間讀給學生,在精彩處停下,引導學生到圖書館或圖書角尋找書籍了解完整的故事,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③活動,為了讓學生愛上閱讀,可定期舉辦讀書分享活動,并選出“讀書明星”給以獎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反復幾次后學生便不需引導,自行進行閱讀了。
3.邊讀邊悟,手腦并用。
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時,不能僅僅用腦子進行思考,還應多動手,如:對重點內容做批注、圈點畫線、摘抄、做筆記等。這些方式在激發學生思維潛能的同時還能幫助其更深層次地去理解文章知識并提高記憶質量;同時,動筆思考的過程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提升自學能力。隨著學生動筆習慣的逐漸養成,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寫一些相關的閱讀心得,及時記錄自己的讀書感悟。在這樣的反復訓練中,學生可以積累知識,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
三、結語
閱讀教學是現代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是現代閱讀教學中重要發展方向。本文通過對閱讀教學知識的介紹,分析在現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最后針對這些不足之處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旨在更好地提高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升中高年級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
參考文獻:
[1]楚虹陽.讓閱讀有趣一點——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16(18).
[2]楊瑞紅.淺談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