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波
摘 要:傳統的師本數學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當今數學高效課堂的要求,轉變教育理念促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提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是教育教學課堂發展的趨勢。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運用生本教育理論,讓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在學生自己主動地學習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課堂教學的活力,從而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顯得十分重要。
關鍵詞:初中數學 生本理念 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9-0-01
生本理念指導下的教育、教學即為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就是教育教學應以生為本。郭思樂教授就生本教育時強調:“教育必須轉化為學習,學是教的本體,教原本就是用來幫助學的。”由此可見,生本教育與傳統的教育理念相比,無疑是教育史上的一個根本的變革,生本教育毫無疑問的抓住了教育的本質,扣住了教育的真諦,它是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完美結合。在之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大多數是以師本教育模式為主的教學。這種模式雖然使得課堂上的老師的可操作性會比較強,也更容易完成課堂上的任務。但這種模式使得學生的用腦和動手時間大打折扣,從而造成教學效率低下。我認為,將生本教育思想深入到初中數學教學中去,建構起一種生本教育模式,使數學教學課堂滲透多元、探討、自主,變被動為主動學習方式大有裨益。現就傳統初中數學的師本教育和生本教育初中數學教學談幾點想法:
一、傳統初中數學的師本教育與生本理念下的生本教育的不同
傳統初中數學的師本教育與之前在蘇聯流行的“個人本位”教育理念大相徑庭,這種教育大多以“社會本位”為出發點,從社會本位角度出發去思考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這便和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相互沖突了。在中國,傳統教育中師生之間的課堂關系大多數是不平等的。在傳統教育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常常被忽略,從而壓抑學生的個性特別是創造力的發展。
生本教育是由著名教授郭思樂創立的,是為提高學生的好學程度而設計的一種教育教學模式。它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方式。接下來,我們一起探討一下生本教育的特點:
1.突出學生:在數學老師的悉心指導下,使得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要規定每節課中老師的講話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十分鐘。剩下的時間都交給學生,進行上臺發言、小組討論、交流體會、自主學習等。
2.突出學習:我們的任課老師要明白,讓一個學生學會學習遠遠要比學到知識更加重要。比如提高學生的查閱資料能力、或準確表達自己意見的能力;學會在課堂上聆聽同學、老師的講話;上講臺口頭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對別人觀點的質疑等。
3.突出合作:21世紀對人才素質的重要要求之一便是學會合作。強調學生小組學習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特點之一。把班里的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以4-6人為最佳。上課的時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合作中發揮自身的作用。
4.突出探究: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是生本教育對學生的要求。讓所有學生都有話可說,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讓學生的思維在討論中相互碰撞、讓智慧的火焰熊熊燃燒、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生本教育優越傳統教育的特點
“生本教育讓我體會到了‘一碗水與‘一桶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幫助孩子找到水的技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源源不斷的得到資源,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創新人才。生本教育具體地說就是:
1.在知識傳授上,生本教育更像李小龍的截拳道,正如李小龍在闡釋自己的截拳道時說:“截拳是一種思想,它不排除其它拳法,反而會吸納其他各個拳種的優勢。”生本也應該是一種思想,只要能很好的幫助學生學習,都可為我所用,簡單的說它就是一種學習術。
2.在教法上,它要求老師要勇敢的接受挑戰,善于與學生共同討論問題。在教學時,教師應重視“理”的闡明,“思”的提升,所謂“理不明則學難以達,思不深則學難以彰。”
3.在觀念上,教師應轉變自己的心態,在課堂上應坦率亮出自己的不足,學生也應視老師的不足為正常。
4.在課程評價方面,應更著重于知識的傳授過程,少一些條條框框。
三、初中數學教學應大膽采用生本教育的方法
1.嚴格備課課程。以往的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因而備課的重點往往放在技能的訓練、知識的習得上。在生本教育的課堂教學中,備課的重點應轉移到學生的發展上來。教師不僅要考慮課堂上讓學生學什么,怎樣學,更應考慮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發展有什么作用,要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對教材的處理是否能吸引學生學習;問題的設計是否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方式是否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等。總之,從學生的發展著眼,真正在備課的每一環節中都想著學生的發展,想著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那么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在真情的涌動下,回歸教育的真實,回歸生命發展的自然。
2.實現學生自身的感悟。讓學生動手做,學生只有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和創造性地做,才能使知識內化為他自己的知識。如,在學習“截一個幾何體”這一節的內容時,我讓每位學生準備好蘿卜、小刀或馬鈴薯,切成圓柱、正方體、棱柱等物體,用小刀從一定角度去進行截取,通過不斷的實踐,并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得出結論。如截取正方體,得出截面的形狀,還有三角形(包含等邊三角形)、四邊形(包含正方形、長方形、梯形)、五邊形等。
3.讓學生大膽質疑。教師應當充分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解疑,讓學生具備創新思維能力。在課堂中,教師可運用語言、文字、多媒體、實物等途徑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并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讓學生敢于對教材上的內容質疑,敢于對教師的講解質疑。敢于提出問題,勇于實踐、驗證,并尋求解決的途徑,是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必備的素質。
參考文獻
[1]肖寬鋒.如何實施生本教育[J].科技信息,2008,8:218.
[2]柏慶華,牛江梅.課堂教學的再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8,16:228.
[3]李燕娣.生本教育與數學教學方法[J].新余高專學報,2005,10,(2):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