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
摘 要: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研究能使個人和社區繁盛的力量和美德”。 大量來自企業員工崗位適應性的調研資料顯示,畢業生不能滿足用人單位崗位要求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專業知識或者專業能力,更多的欠缺在于綜合素質,諸如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是畢業生不能勝任或者不能長期留在企業的主要根源。職業素養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是職業院校學生又快又好發展的基礎。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需要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職業院校既要注重對學生一技之長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更要注重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應當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制,樹立中職院校學生健康的人格,建立良好的職業道德。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中職院校 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B8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9-0-01
一、以咸寧職業教育(集團)學校(湖北新產業技師學院)為例,中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調查匯總
1.所學專業知識與未來將從事職業關系的敏感度
職業敏感度關系到中職院校畢業生是否能適用招聘崗位的需要。職業敏感度也是判斷一個人職業素養的重要方面。通過調查發現,中職院校學生的專業學習與實踐操作,對其將來所從事的職業是否存在聯系這個問題上認識普遍不足。中職院校在校學生中,中職一年級學生課余進行專業學習比重占同年級調查人數的10%,中職二年級參與課余專業學習比重占同年級調查人數的30%。通過調查發現,不管中職一年級還是二年級學生,對自己將來所學專業的發展趨勢均沒有深刻的認識,普遍都是通過教學過程所學習的知識來對所學專業進行判斷。
2.對行業內招聘信息的關注度
行業內招聘信息關注度直接影響著中職院校學生的就業期望值以及進修及學習的方向。通過調查發現,中職一年級學生通過瀏覽網站、閱讀報紙等方式了解招聘信息的人數為0。中職二年級學生通過瀏覽網站、閱讀報紙等方式了解招聘信息的人數占同年級調查人數的10%。對了解招聘信息的學生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查,發現了解招聘信息的中職院校學生中,其關注比重最大的是薪酬,其次是招聘單位,很少有對職位本身的信息關注。
3.了解并踐行職業道德的意義
職業道德是中職學生是否有職業素養一個重要的判斷標準。雖然中職院校學生還沒有走入社會,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參加工作,就算是從事暑期兼職工作或者頂崗實習的情況,也不能真實體現中職院校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職業道德情況。但是,通過學生對學校規章制度遵守程度以及對待學習的態度,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中職院校學生的職業道德。中職一年級學生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的人數占同年級調查人數的32%,基本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的人數占同年級調查人數的55%,不愿遵守或者忽視學校規章制度的人數占同年級調查人數的11%。中職二年級學生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的人數占同年級調查人數的18%,基本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的人數占同年級調查人數的62%,不愿遵守或者忽視學校規章制度的人數占同年級調查人數的20%。
4.將理論知識轉化到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理論知識轉化到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中職院校畢業生能否真正適應所從事工作所必須具備的條件。通過調查發現,有占調查人數63%的學生認為自己能認真聽課,有占調查人數總數32%的學生認為自己有選擇性的聽課,還有5%的學生沒有認真聽課。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有24%的學生認為所學專業知識課程難度高,自己無法理解和掌握知識。
二、中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所存在的問題分析
1.中職院校學生消極心理導致其職業敏感度普遍低
通過中考,將初中畢業生分流到普通高中與中職院校,沒有達到普通高中分數線的學生,只能到中職院校就讀。這樣公開的事實,給初進中職院校學生帶來了心理暗示,中職院校學生無形中會認為自己與普通高中學生不是一個等次,其所帶來的職業預期也低于普通高中學生。這種心態影響了中職院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專業知識學習動力不足,更不談主動關注招聘信息和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將自己未來的工作前途寄托于家長身上,認為只要家里能找到關系就會有合適的工作。在對招聘信息的關注中,學生對單位的關注遠遠大于對崗位的關注,也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不是每一個中職院校畢業生都能在名聲顯赫的單位有一席之地。只有正確對自己的優勢進行判斷,不斷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的工作才是適合中職院校畢業生的選擇。
2.職業道德是一個中職學生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
在學校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在社會要遵紀守法,工作過程中要遵守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這是學生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當然,當前社會風氣也影響著中職學生的紀律性。中職一年級學生比二年級學生能夠更好地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其實也能反映出學校的管理存在著一些漏洞。學生發現漏洞或者是學校規章制度執行過程中出現偏差,將會導致學生遵守規章制度的情況惡化。
三、提升中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基于積極心理學角度的對策研究
1.中職院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亟待完善
從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角度來看,心理咨詢室對學生進行的心理咨詢及輔導僅僅是對學生所存在的自知的心理問題或者疑惑進行咨詢和指導,屬于消極且被動的教育方式。中職院校應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都能擁有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生活。同時,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進一步完善學生與教師信息溝通的渠道,通過手機APP軟件開發、官網鏈接QQ等現代化手段,讓學生以輕松的心態面對心理健康教育,整個過程也更有私密性,校方和教師也能及時了解和關注中職學生的思想動態,有的放矢地進行針對性教育。
2.讓中職院校畢業生能夠擁有積極健全的人格
積極健康的人格是職業素養的重要保障。只有具備良好心態,才會能更好的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主動高效地遏制消極人格的出現,從而保障我們身心健康。
3.中職院校提高教學和管理的水平,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服務
教育從本質上來講,歸根結底是一種服務,一種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的服務。職業道德的形成與完善與學校教學與管理水平息息相關,學校規章制度是否能夠得到嚴格執行、每一位教師是否能夠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職業道德的完善與健全。所以,中職院校應當努力自身提高教學水平,通過改革措施,讓學生能充分了解自我、了解專業、了解將來要從事的職業,并能讓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嚴格遵守和執行學校的規章制度,讓學生能夠明白遵紀守法的重要性,為將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能嚴格遵守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翠英,胡義秋.積極心理取向的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必然性及其模式建構[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