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霞
摘 要:化學本身就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是一種探究性的活動。探究性實驗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改進和創新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讓探究性試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科學精神新風景線和化學教學落實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中化學 探究性實驗 改進和創新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0-0-01
高中化學實驗探究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體制對加強素質教育的需求,也是化學教學改革的必然結果,它是化學課程與教學關系的一次質的飛躍,創新高中化學實驗教學課堂教學方式,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血液。本文重點探討高中化學實驗探究性教學的創新與改進。
一、從實際出發構建探究框架,消除探究的基礎障礙
不同基礎的學生對探究式教學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是不同的,我們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仔細的分析然后采取相應的措施。首先,中、上等的學生喜歡和欣賞這種教學模式,他們能較快地適應這種教學形式,他們能有更多的機會施展自己才能,并能在一種滿足感中得到能力的提高。而較差的學生思維上存在著較大的惰性,因而他們對這種教學模式的適應性也較為緩慢,所以為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我們根據學生群體水平的不同特點設計不同的探究式教學。
如,對鹽類的水解規律的探究,我們采用了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
第一種教法(1) 實驗引入:用ph試紙測醋酸鈉溶液的ph,得ph大于7。(2) 提出問題:為什么醋酸鈉溶液呈堿性?(3) 組織討論: 醋酸鈉對水的電離平衡有何影響? (4)初步總結:運用電離平衡知識,總結出弱酸強堿鹽水解的本質和特征。(5)提出問題:氯化銨能否水解? (6)實驗驗證:學生的判斷是否正確。(7)啟發類推:強酸強堿鹽能否水解?弱酸弱堿鹽又怎樣?
第二種教法(1) 學生實驗:測出給定的九種可溶性鹽溶液的酸堿性。(2) 數據分析:將九種鹽按它們溶液的酸、堿、中性加以分類,并找出它們的規律。(3) 理論探索:看書或討論找出各種鹽溶液酸堿性不同的原因。(4) 總結規律:總結鹽類水解規律, (5) 驗證假說:測定醋酸銨、碳酸銨溶液的ph。
兩種教法比較,都按探究思路組織教學,但探究程序和體系不同。第一種教法偏于接受性探究,思維的發散控制在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中,有利于學生形成概念,這對于落實基礎,嚴格按照教材體系學習較為有利,適合于層次不高的學生。第二種教法偏于完全性探究,學生按照科學方法論去從事學習,在否定與肯定地不斷較量中,逐步完成了探究任務,思維量大,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科學態度的培養,但對于層次較差的學生不一定有利。
二、選擇合適的內容和方法探究,消除時間空間障礙
為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最大程度地獲得認知和情感體驗,積累方法和經驗。我們在內容上選擇具有核心和基礎地位的概念和規律性知識進行探究,核心內容的探究點不一定是教材上現成的知識條目,可以是圍繞立足基礎、針對主干內容提煉過的拓展性知識。當學生真正理解了這些知識,就等于掌握了學科知識的主干,形成了擴充和擴展自己知識結構和能力。我們也采用其它方法來跨越探究的時間障礙,解決的對策有:①把兩個課時合并到一起來完成探究式教學。②把復雜的探究課分段設計,分解成課前、課堂、課后三個部分去完成,放棄它的連續性。③簡化課題引入、復習提問等輔助教學,安排簡單內容課余自學。 我們還采用不完全探究的方法,就是可以不必一次探究透、探究完,允許學生針對某一問題或材料,螺旋式地分階段地開展不斷的探究活動。學生探究的場所突破了課堂的限制,教師放手讓學生課外去自主探究,學生探究的空間可以是圖書館、網絡、實驗室等不限定的場所,也可以是互動的交往空間和協作空間,教師只需要在課堂上進行激勵性的評價和總結。
三、處理好證實性實驗與證偽性實驗,增強探究的體驗性
在探究式教學中,除了證實性實驗外,我們有意識地設計一些“證偽性”實驗,使學生發現一些過去沒有注意到的因素和問題,同時也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曲折。①“否定性實驗”證偽,如:S2-、NH4+均能水解,兩者能否大量共存?多數學生認為難以共存,因水解相互促進,要生成H2S和NH3,但實驗結果證明這一判斷是錯誤的。②用“失敗性實驗”證偽,如在上苯酚與溴水反應時,故意往稀苯酚溶液中滴加濃溴水,邊加邊振蕩,看不到白色沉淀。實驗為何失敗,激起了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教材中可利用的易失敗的實驗還有很多,如做銀鏡實驗時滴加氨水過量;證明蔗糖水解產物時,沒有用NaoH中和多余的硫酸等等。失敗實驗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嚴格控制實驗條件對成功實驗的重要性,有助于培養探究性學習所需具備的嚴謹求實的科學素養。
四、以課題組織探究式教學,發揮探究的自主性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把學生推到主動位置,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權利,每步探究讓學生先嘗試,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規律讓學生自主發現,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
課題式探究模式為:提出課題——確定研究方案——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評價。在教學中以課題為任務,使用任務驅動的方法,讓學生完成整體任務下的一個又一個的任務。教師設置學習的重點,向學生提出待解決的問題而不代替學生思考;提供信息,補充知識,而不把學生的自主探究引向已有的結論。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中質疑、探究、創新。
總之,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充滿教學智慧。探究性教學,重在探究,貴在引導,贏在評價。我們必須轉變教學觀念,確立新的教學理念,改進和創新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營造和諧氛圍,創設探究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就一定能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全面提高探究性實驗的課堂教學效益,提升化學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