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校教育需要的數學測試是一種課程標準目標參照考試,所追求的理想數學試題應可以通過轉變、改善傳統的評價方式使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解題策略、推理方法、數學素養在試卷中得到表現,進而給出更正確的評價。理解新課標下中學數學單元測試的真正目的,遵循一致性原則、科學性原則、規范性原則、度量性原則以及教育性原則的試題編制基本原則,才能編制出優秀的數學單元測試題。
關鍵詞:新課標;中學數學;試題編制
一、 引言
最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自《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頒布已施行了七年,國內教育改革不斷深化。考試是當前階段最重要的教學質量評價方法之一,在當今世界中小學基礎數學教育實踐中,各類數學考試多不勝數,其直接目的就是通過試卷測試結果對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進行評估。但當前還普遍存在的如:因為不明確考試內容標準試卷編制隨意和為了故意考倒學生而大量設置難題、偏題、怪題等錯誤的試題編制現象還普遍存在,也就是說,我們的試題觀并沒有真正契合新課標理念。
二、 新課標下中學數學單元測試的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測量與評價的目標核心是貫徹素質教育,我們需要的數學測試是一種課程標準目標參照考試,決定了測評性質主要在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所以試題編制要以容易題為主,以達到數學課程標準最基本的要求和目標。
(一) 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學習期望
對試題組卷后對學生進行量性測試,得到測試結果信息。在測試過程中可以使學生對學習后應該達到的層次、標準更加明了,幫助學生塑造一個正確的自我學習期望。使學生了解數學學習后應達成的標準和水平,可以督促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和努力方向。在以往的數學教育評價模式下,學生們是透過各種形式的數學考試來體會相關數學相關成就內容標準的信息,而各類數學“考綱”則更加強調了這種“學習標準”。這就使中學數學試題編制上存在一個“先入為主”的誤區。
教師要努力讓學生體驗到,即使在解題時沒有得出最后的完整結論又或結論不正確,只要在解題中展示出某些合理得數學思維方法或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都可以得到較高的評價和分數時,學生就會逐漸改變對素質教育要求的各種數學知識、能力、素養的認識,形成對數學學習的正確預期。
(二) 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學情信息
在完成數學試題結果的測量并得到反饋信息后,能幫助中學數學教師看到學生的學習難點、誤區,什么知識概念容易混淆,學生何處掌握比較好,哪些環節還比較薄弱。并且重要的是它還能幫助教師發現學生做錯試題深層次的原因,究竟學生是哪方面沒有掌握好,有何欠缺;讓教師找出解決學生學習困難的關鍵,在誤區被學生當成數學事實,并發展成一個根深蒂固的記憶之前,及時地、針對性地調整并改進自身的數學教學。
三、 新課標下試題編制的原則
為了更好地實現測量的預定目標,契合新課標內在精神,試卷的設計必須堅持一些基本原則,包括一致性、科學性、規范性、度量性以及教育性原則。
(一) 一致性原則
單元測試題的設計,編制和實施,都要嚴格遵循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評價測量要求規定,但同時也不要過于拘謹,重要的是從實際上領會與把握新課標的有關規定做到依據標準,又不拘泥于標準。
(二) 科學性原則
包括如下兩個內涵:一是目標的科學性。目標的科學性要求編制時依據國家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檢驗的目標與考察的目標相一致;二是考察知識的科學性。它指數學自身學科質量要求試題本身是正確的、相對嚴謹的(考慮到測量的中學階段學生思維發展的階段性)、有解的、沒有學科性和科學性的錯誤。
(三) 規范性原則
編制時對各項設計指標的提法,設計語言的運用試題程序的編排,以及各種指示語的采用。都應力求規范不一標新立異,以方便更客觀地得出學生的真實數學成就水平。
(四) 度量性原則
用試題進行測量,得到的測量讀數表現為分數。為了使它能有效地反映出被檢驗覺得心里能力的高低,要求試卷設計應該是采取度量性原則。采取度量性原則的要求正確處理好層次性和綜合性的關系,各個考察項目都應當有明顯的層次要求。層次也就是一種刻度尺標。比如在知識內容的認知上就包括“感受、了解、記憶、理解、掌握”(基于數學課程標準)等多個層次。
(五) 教育性原則
中學數學單元測試題的命題要體現它的教育功能。要努力讓學生完成試題后有所收獲,有所感悟。這種收獲不一定是僅限于數學知識內容領域,更體現在收獲數學的現實性和人文性的體驗。編制應讓學生認識到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更離不開數學;要促使學生從弗賴登塔爾所提倡體驗感受“數學現實”逐步發展為可以能動地將自己的認知世界“數學化”的深層次體驗。編制中,所用的試題素材情景都應與學生學習和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情境的表述要讓此階段的中學生能夠清楚地發現、提煉出情境中的數學信息。對于試題背景的選取,應以采用以學生生活貼近的正面教育影響的背景為主,幫助學生提升數學素養、擴寬視野,提升中學數學單元測試題的思想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汪賢澤.基于課程標準的學業成就評價程序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
[2]張舒.小學6年級數學學業能力傾向測驗編制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1,5.
[3]沈南山.學業評價標準研究:內涵、范式與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11(11):25-29.
作者簡介:
韓翔,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師范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