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新梅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農村的經濟狀況越來越不能滿足農村人的發(fā)展需求,越來越多的農村人為了生計而背井離鄉(xiāng)外出打工,留在農村的只剩一些老人和小孩。教育體系的改革和社會經濟發(fā)展需求使得學生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自然也就備受關注。本文就農村留守兒童的英語教育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對此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此提高全國兒童的受教育水平。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 英語教育 現(xiàn)狀 解決措施
“留守兒童”是指在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進程中,為了滿足生活需要,改善農村生活,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而留在農村的其他群體則是一群老人和處在教育初級階段的孩子,這些人統(tǒng)稱為“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而對于還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他們的教育問題卻成為國家及整個社會最關注的的問題。由于教學資源的匱乏、學生生活狀況以及心理因素的影響,使得農村留守兒童的英語教育一直停滯不前。
一、農村留守兒童英語教育的現(xiàn)狀
(一)教學師資力量薄弱
社會經濟水平的快速發(fā)展,也帶動著整個社會的教育水平的提高。不難發(fā)現(xiàn),城市的教育發(fā)展是日新月異,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使得教學設施也日益完善,電腦、多媒體、投影儀、電視、微課等高技術含量的教學設施都已經投入到城市的學校教育中來。但是由于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性,大多數的偏遠地區(qū)以及落后的農村仍然存在教育困難的問題,更別說有完善的教學設施和高素質的教學老師了。
針對農村地區(qū),國家也進行了大量的教學資金和教學力量的投入,但由于生活環(huán)境及思想觀念的影響,這些資源都沒有被充分利用,或者說是投入的力度還不足。留守兒童的教學課堂上還是只有一張黑板,一尺講臺以及一些簡單的教學輔助工具。
(二)留守兒童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自信心
面對家庭的離散和生活上的壓力,留守兒童在學習上的積極主動性不高,在學習較有難度的英語課程更是吃力。由于長期處于一種不被關注,沒有家庭完整的關愛的狀態(tài)下,學生們對于學習的關注度也不高,沉默寡言以及怕生成為他們的一種常態(tài),學習上也就更缺乏自信心和成長的動力。
(三)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較低
據調查顯示,農村留守兒童的輟學率特別高。受家庭環(huán)境以及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很多學生都未能堅持完成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學習成績相對來說也比較差。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和語文知識是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一些內容,留守兒童都未能有較好的學習成績,那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成績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影響農村留守兒童英語教育的因素
(一)教育資金投入不足,教師資源匱乏
很多農村地區(qū)由于農村環(huán)境和經濟狀況受限,政府及社會給予再多的幫助也只能解決眼前的問題,卻不能帶動農村教育的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政府及社會各界針對農村兒童的英語教學,都有提供一些英語畫冊,英語教材以及一些英語故事書、童話書,但是僅有這些是不足以提高整個農村的英語教學水平和英語學習成績的。相比城市來說,農村的英語課堂上學生們只能看著那些英語單詞和簡單的英語圖畫進行自我想象,基礎硬件設施不完善,沒有多媒體,沒有電腦,也沒有微課,并不能將單調枯燥的英語課程以形象的圖片、視頻、音頻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課堂學習氛圍也就沒那么活躍。
學校配備的英語教學老師自身都沒有較高的知識素養(yǎng)與綜合素質。受農村交通條件和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很多大城市的英語教學老師不愿意去農村進行教學,有的老師就算去了也會其他環(huán)境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響而放棄繼續(xù)在農村任教,導致農村地區(qū)的教學陷入了一個死循環(huán)的狀態(tài),各方面的教學師資力量的不完善,自然學生的英語教育水平也一直停滯不前。
(二)家庭環(huán)境及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
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學生學習的關鍵因素。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對于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國學生來說,要學好第二語言除了掌握基本的詞匯和語法結構,還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周圍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而農村的留守兒童身邊接觸的都是說漢語的,由于知識的欠缺,沒能幫學生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英語的氛圍,因此對學生的英語學習來說就產生了一定的困難。
小學階段的學習,是需要有家長和老師的正確指引的,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知識面都不足以支撐他們的課外學習和家庭作業(yè)的完成的。受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農村留守兒童所處的家庭狀態(tài)不是父母雙方有一人外出打工就是父母雙方都外出去打工,而學生的學習自然就缺乏家長的指導和幫助,學生很難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
(三)學生自身的心理及學習態(tài)度的影響
留守兒童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個人的社會認知、性格、教養(yǎng)以及知識水平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留守兒童很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學習觀。有些留守兒童在性格上可能就有一些孤僻,不愿與他人交談,也不樂意被人說教。因此在英語學習上如果碰到了不懂的不會的問題,他們也很少會提出來,更不愿意與老師進行溝通和交流。對于學生們不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老師明確地幫學生指出來之后,可能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更加喪失了對英語的興趣,導致學習成績越來越不理想。
三、改善農村留守兒童英語教育現(xiàn)狀的解決措施
(一)政府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扶持
政府及社會各界應該加大對農村兒童教育的關注度,從經濟及社會因素上幫助農村解決一些現(xiàn)實性的問題。打破城鄉(xiāng)二元經濟的發(fā)展結構,加大農村現(xiàn)代化建設力度,促進農村經濟的發(fā)展,使得更多的農民不用外出打工也能掙到錢,切實解決農村的經濟問題。同時,政府也應該加大農村教育的資金支持,不斷完善農村的教學設備及師資力量。對于外出務工的家長來說,政府也應該降低學生在外借讀的費用,讓家長有能力把孩子留在身邊,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
(二)加大農村英語教育的師資力量投入
政府相關部門及校方應該加大農村英語教育的教學設備以及專業(yè)英語教師的投入,完善教學基礎設施才能幫學生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而專業(yè)的英語教學老師的出現(xiàn)更是幫助學生們學起英語來更加專業(yè),更加得心應手。每個年級的教室都應該備有多媒體、投影儀或者電視,也提供更多的英語課外讀物。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會吸引學生的視線,增強學生課上的集中力。此外,利用多媒體等設備將單調難解的英語教材以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更加方便學生的理解,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
比如在學到魯教版英語課本上關于“colour”一文時,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各種顏色展現(xiàn)給學生,并給出英語單詞,讓學生去分辨單詞和圖片哪個是對應的。還可以以視頻或者音頻的形式給出學生們一段對話讓學生們在對話中去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 xx”“He is xx”通過對話引導學生們去主動學習英語,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三)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課堂對學生及教學老師來說都可能存在一定的難度,要使學生們主動配合老師的教學,教師應該在教學模式上進行改進,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講到“family”一文時,基本都是關于家庭成員的介紹,老師可以將學生們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們自行講解或者分別扮演家庭的一個成員:mother、father、grandpa、grandma、sister、brother等等依次上臺講出自己扮演的是家庭的哪位成員。同時還可以以講小故事的形式來進行課堂內容的講解,激發(fā)學生們對英語的興趣,讓整個課堂的氛圍也更加活躍。
(四)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學習態(tài)度的養(yǎng)成
農村留守兒童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很少愿意與他人進行交流,在課堂上遇到問題也不愿意提出來,老師很難幫助到每一個學生,因此就需要英語教師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心理素質。課堂上老師要引導學生們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真切地了解學生心中所想,盡力幫學生解決一些學生生活上的困難。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就不愿開口講出來,讀“thank you”的時候可能發(fā)音不太熟練就不愿意講話,老師要幫學生們及時糾正發(fā)音然后試著讓學生大聲講出來,說的多了自然也就愿意說了,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
(五)提高家長對學生的關注度
家庭教育對于學生的教育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雖然說家長不能經常陪在學生身邊輔導并督促他們學習,但是他們可以通過老師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在校表現(xiàn)。或者讓有能力的親戚來輔導學生的課后學習,加強對學生英語學習的關注度,讓學生們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關愛,從而有動力去更好地學習。
總而言之,農村留守兒童的英語教育已經受到政府、社會、校方、教師等各界的關注,在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的英語教育現(xiàn)狀進行具體分析后,社會各界以及家長、老師都應該共同努力,從各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英語教育問題。
參考文獻:
[1]黃昊文,蔣小云.“留守兒童”英語學習的狀況及對策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24).
[2]馮琴.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英語學習之我見[J].中國校外教育,2012,(34).
[3]胡丹,胡一川.農村留守兒童英語教育的現(xiàn)狀與思考[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0,(01).
(作者單位:濟寧市任城區(qū)喻屯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