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燕 劉靜
【摘 要】反思教學能體現出教與學的雙邊性,在反思教學活動中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使得學生能具有主動探究知識的意識,同時也能讓教師成為反思性教育工作者,能在教學中篩選各類有效教學法,實現教與學的同步發展。本文主要概述護理教學法中反思教學的應用方法,希望能在合理應用反思教學的基礎上,讓學生的反思能力有提高,進而能挖掘學生的護理潛能,使得學生最終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護理人員。
【關鍵詞】護理教學;學生反思;培養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1-256-01
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中若教師僅依靠考試的方式檢查學生的學習狀況,將不能真實反應出學生臨床實踐水平,且很多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不能將其更好的融合到實踐中來,導致理論學習與實踐脫節。所以護理實踐教學活動中為能讓相應的教學方法得到改善,就要使用反思教學法,讓學生能在課程內容學習完成后,結合臨床實踐情況進行反思,使學生能更好的內化知識,并讓理論與實踐更好的融合,以提升學生的臨床護理能力。
一、護理專業開展反思教學的意義
(一)反思教學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現在部分護理專業的學生不能認識到反思教學的重要,加之部分課程內容偏于枯燥,所以學生在進行知識內容學習的時候,會對知識學習產生厭煩感,感覺部分知識內容難以理解,致使學生在學習期間缺少堅持的動力。在教學中引入反思教學,能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學生通過反思能更好的理解知識內容,且學生的操作能力也會有提高,這樣學生的學習成績會有進步[1]。
(二)反思教學能提高教學主動性 反思教學活動開設期間,教師需要從繁重的知識講授中脫離出來,使用反思教學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各類疑難問題,通過監督和反思的方式,能讓學生課前、課中、課后都能進行反思學習,進而能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不要限制學生能力的發揮,只需達成既定的學習目標即可。教學活動中從課中反思能了解到,學生的參與熱情增大,隨之參與積極性也會提高,部分疑難問題能在討論中得到妥善解決,這對學生反思能力提升有積極影響。
二、護理教學中反思性學習培養的有效方略
(一)優化教學內容 教師需要在課前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自身教學經驗,認真完成教學過程的設計。例如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和重組,要做好問題的提出層次、控制好教學問題的難度,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最為恰當的教學方法等等。教師還要做好預習內容的布置工作,設計高質量的教學導入。教師要積極參與集體備課,通過群力群策的方式完善授課設計[2]。
(二)啟發課前反思 在上課之前學生要積極地開展資料的收集工作,以小組為單位,參考教師布置的任務合理分工,合作完成預習工作。在課上,學生要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積極開展討論研究,對教師在教學導入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將討論意見進行整理,形成小組結論。組長要將小組的結論在課上進行匯報,與教師和其他同學一起對本小組在預習過程中所無法解決的問題進行討論,尋求合理的答案。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在課前便對知識點進行深刻地反思,能有效的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三)激發課中反思 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方式的調整,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例如,教師可以使用實地考察、自學圖解、角色扮演等等多種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工作,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行充分調動,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其中就以實習反思日志為例進行剖析,教師讓學生在臨床護理實習完成后,進行反思筆記的記錄。教師讓學生記錄實踐過程中與病患溝通的感想、總結自己的操作技能。學生在反思日記中提及初期與病患溝通,很緊張不能馬上明白病患的意圖,所以溝通不暢,但經過一段時間磨煉后,能清晰的了解病患提問的意圖,準確的提供建議和幫助,進而為病患提供較好的護理體驗;在技術操作上,在配藥方面十分小心,但是手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會抖動,并忘記查對,有些基礎護理工作,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實際操作起來有很多問題,所以需要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地訓練,最終做到孰能生巧。同時教師要將反思日記的分數加設到期末考試附加分中,且每個月教師都要閱讀學生的反思日記,然后將反思日記中問題提煉出來,考試以附加分的方式展示出來,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參與度,使得學生不要將反思日志看成是必須要完成的課下任務,而要將其看成是自我總結的重要方式,這樣也能避免課中反思學習流于形式。在教學工作中,需要始終堅持反思性教學,要為學生創造民主、開發的反思氛圍。要引導學生主動尋找問題,尋求問題的答案。同時教師還需要對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進行監控,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講解自己解決問題的實際方法,以及學生學習這些知識點時所選擇的渠道。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講其對某一問題是怎樣考慮的,怎樣想到的用這樣的圖示進行知識點的表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論,以及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都獲取了什么樣的經驗。
(四)引導學生開展課后反思 在每次授課活動結束之后,教師都要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其開展課程反思,將重點集中到自己如何獲取的知識,以及在這一過程當中都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和策略。其中的內容包含以下幾點:第一,在進行預習的過程中都有什么樣的問題出現?這些問題到最后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進行解決的?第二,教師所布置的預習任務與自己想要開展的預習任務都有哪些相同點與不同點?如果讓你自己找出重點內容進行預習的話,你自己是否能夠將其準確地找出?如果能夠找出重點的話,那么是通過什么樣的方法得出來的呢?第三,在課堂教學當中,其他同學的想法是否能夠對你進行啟發?其他人的學習方法對你有幫助嗎?你自己是否對他人的觀點有不同的意見呢?如果有,是什么意見呢?通過這些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能夠讓學生更加高效地開展反思。
結束語:教學活動中使用反思性教學手段是符合現代心理學認知規律的,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教與學生的關系更好的體現出來,在教學中需要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兩者結合,能讓雙方在相互作用影響下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最終以培養學生的學習潛能。
參考文獻
[1] 趙坤, 姜安麗. 淺談護理教學中學生反思性學習的培養[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04, 21(9):78-79.
[2] 徐志芳. 護理臨床教學中學生反思日志內容分析的研究進展[J]. 護理研究, 2017, 31(13):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