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文學習是語言不斷積累,不斷內化的過程。厚積方可薄發,我們要指導學生運用有效的方法進行語言積累,發展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 語言;積累;興趣;習慣;方法;渠道;展示
語文學習是語言不斷積累,不斷內化的過程。《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痹诟鲗W段的目標中又強調:要引導學生“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其導向非常明確。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指導學生運用有效的方法進行語言積累,發展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結合實踐,我認為以下五方面合力是有效的訓練策略。
一、 激發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語言積累是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積累的過程。學生只有積極主動投入,才能拓寬積累的渠道和方法,形成良好的積累語言習慣,豐富語言積累。因此,激發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至關重要。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用飽含情感的語言引導學生認識到語言積累的重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運用有效的手段去激發學生對語言的興趣。一要注重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語言文字,體會語句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讓學生從內心萌生喜愛文字的情感,產生積累的欲望。二要注重對詞句的品味、朗讀。通過指導學生朗讀充滿情感的語句,領略詞句的音色、節奏、情感,體會詞句運用的準確與精妙,在朗讀中主動積累。三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興趣。對“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背誦自己喜歡的文段或句子”這一類的題目,教師不要強加過多的理性指導,應更多地讓學生主動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四可結合我國古今一些詩人、作家注重積累語言,提高文學素養的故事激勵學生。
二、 培養習慣
學生的語文素質,語感能力,是無形的,它要靠朝夕的熏陶,要靠學生勤于積累,善于積累的習慣。但好習慣的形成離不開教師長期的訓練與科學的指導。首先,教師要善用教材,強化精讀課文中的語言積累訓練,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和拓展題“課外閱讀文章作者的相關作品”等內容一一落實,保證課堂與課外語言學習、積累的內容和分量。其次,要引導學生把學習到的有關精讀課文的語言積累方法運用到略讀課文中去,在自主、探究學習中進行語言積累。如摘錄體會深刻的句子、運用修辭方法描寫形象生動的句子、新學會的詞語、成語或諺語等。再次,可開展各類的活動,如“每周一抄”(每周閱讀一篇課外好文章,并把文章抄寫下來,在文章結束處寫上閱讀的體會和感受,在文段中用符號標畫出好詞、好句),“每組一測”(利用每單元的測試卷,檢查學生的語言積累狀況)。定期開展“每周一檢”和“每月一評”活動(每月評選出積累內容廣泛,材料多樣的學生)。通過教師持之以恒的引導和訓練,學生的內驅力必能化成一種好的習慣。
三、 指導方法
方法的引導非常重要,好的方法會使學生的語言積累事半功倍。教學中,要適當教給學生語言積累的方法,通過長期潛移默化的訓練形成技能。我們可教給學生以下的方法:1. 摘錄。用筆記本分門別類地摘錄詞句。
2. 誦讀。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進行理解、感悟、鑒賞、記憶。初讀課文時,通過朗讀感知文字材料,體會語言描述的內容;學習課文時,要以讀代講,引導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語言;學習課文后,要引導學生品味、鑒賞語言的音韻、辭采、語法,進而熟讀記憶、積累。
3. 運用。定期運用積累到的詞句進行各類訓練。如學會新的詞語后,可進行造句訓練;積累到有關描寫環境的詞語后可進行寫話訓練;積累到運用修辭手法描寫精彩的句子可要求學生照樣子寫句子;積累到一整段描寫人物傳神到位的文字后可進行仿寫等,讓學生在積累中運用,在運用中提高積累的效果。
4. 交流。定期交流積累到的語言,通過互相交流分享,擴展積累。
5. 拓展。結合課文內容或詞句進行拓展積累。如教學完《青海湖,夢幻般的湖》一文時,可引導學生積累描寫自然景物詞語和句子。教學《狼牙山五壯士》,積累到“斬釘截鐵”一詞后,可引導學生課外積累描寫英雄人物的成語。在理解“瞬間”一詞后,可讓學生寫出四個表示時間短暫的詞語(剎那、轉眼間、霎時、頃刻)。當學生掌握并熟習這些方法后,積累就會事半功倍。
四、 拓寬渠道
魯迅先生說:“讀書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币虼?,我們除了讓學生在課堂上積累語言外,還要幫助學生拓寬積累語言的渠道,使學生能夠廣泛地進行積累。首先,充分利用好校園的文化資源。
1. 引導學生關注教室、走廊過道懸掛的古詩詞、格言、警句等,感受美的語言的存在,在耳濡目染中積累。
2. 根據學生的興趣,要定期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推介好書,好文章,讓學生在圖書館里有選擇地進行閱讀。班級還可以創辦“小小圖書角”,同學們把自己喜愛的書籍捐出來,輪流進行閱讀,在閱讀課外書中積累。
3. 利用好班級的板報欄,定期從報紙、雜志中剪輯出好的文章供學生進行閱讀積累。黑板報還可開設“詞語集粹”欄目,由學生抄寫名言警句,精辟句段等,定期進行閱讀。其次,充分發掘生活中的語言材料。如引導學生在觀看影視作品時,注重人物精彩的對話;在觀看文藝節目時,注意主持人傳神的語言;漫步大街時,注意看到的醒目的廣告標語;在與人交談中,注意對方有特色的語言等,引導學生懂得只要留心積累,生活處處有語言。
五、 展示成果
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后,我們可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展示學生語言積累的成果,借助交流,促進語言積累向深層發展,再次激發積累的興趣。如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交流讀書的收獲,交流對人物、故事的積累情況;鼓勵學生編制手抄報,用手抄報展示自己積累到的優美詞句、精彩片段、名言警句等;開展作文小競賽,讓學生展示自己運用積累到的語言,提高寫作水平的佳作;開展詞語大比拼,比比誰積累到的詞語多等。
“厚積”方可“薄發”。只要我們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有效的策略強化語言的積累,就一定能使學生的語言得到有效的發展,提高語言的水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曹桂河,廣東省清遠市,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龍頸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