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言文作為一種書面語言承載了很多傳統文化精髓,它是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語文課堂學習重點。教師在高中文言文部分具體教學時,為了激勵當代高中生傳承傳統文化,應注重帶領學生深入剖析文言文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精髓,啟迪學生心靈,讓學生主動學習文言文中傳統文化。本文將先分析高中文言文中涉及的傳統文化,再闡述如何傳承文化這一問題,旨在更好的達成文化傳承任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教學;文化傳承
一、 前言
在高中文言文教學時,很多教師傾向于采取比較僵化的教學模式,這不利于學生真正理解文言文,繼承文言文中傳統文化。在這一背景下,為了取得最有效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結合當代高中生讀不懂古文,不愿意研讀經典文言文作品這一現狀,實施一系列教學措施,最大程度地活躍課堂氛圍,讓以往比較呆板的文言文教學變得富有生氣,并抓住課前、課中、課后教學契機帶領學生品讀文言文中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熏陶下養成健全人格。
二、 高中文言文中涉及的傳統文化
高中文言文中涉及的傳統文化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以《離騷》文言文為例,它主要表達了屈原在流放途中仍有“眷顧楚國,系心懷王,其存君興國之志。”充分彰顯了詩人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其二,不屈不撓精神。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一句文言文為例,充分彰顯了傳統文化中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其三,居安思危精神。即在高中文言文中涉及到了一些居安思危內容,它主要是提醒人們銘記歷史,時刻保持清醒狀態。其四,淡泊名利高潔品質。這一內容在文言文中最為常見,主要用于贊揚看淡名利的人,讓生活富足的我們戒去浮躁,端正自身品行。即高中文言文中涉及的傳統文化內容較多,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傳承傳統文化,教師應合理規劃高中文言文教學環節。
三、 高中文言文教學中文化傳承策略
(一) 在課堂預習中了解傳統文化
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傳承傳統文化,既有利于發展學生博大的仁者胸懷,又有利于激起學生強烈愛國熱情,讓學生形成奮發進取品質。為了取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課前預習階段,教師應指導學生預讀文章,初步體會傳統文化。例如,某教師在講授《廉頗藺相如列傳》文言文之前,提前幾天開始安排學生預讀課文,并將課文內容分割為被薦、對策、獻壁、取壁、斥秦王五個部分,要求學生利用五天時間分天分段進行預讀,在這個預讀環節中學生們將初步體會到藺相如智與勇的品質,感受文言文所蘊藏的傳統文化。再如,某教師在講授《赤壁賦》文言文時,要求學生利用課前預習時間搜集一些與蘇軾一生經歷相關的資料,在資料搜集過程中學生了解到蘇軾在45歲時創作了《赤壁賦》。在此之前,蘇軾經歷了三位親人的去世,任職過七個地方,且曾經坐牢103天,命運十分坎坷。通過對文言文創作背景的了解,學生們開始與作者達成了情感層面的共鳴,更加理解文言文中所傳遞的傳統文化。
(二) 在課堂教學中理解傳統文化
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師也應把握每一個教學環節向學生灌輸文言文中傳統文化,幫助學生建立起一個健全的人格。例如,某教師在講授《石鐘山記》文言文時,為了活躍課堂氛圍,令學生在歡快的學習氛圍下理解傳統文化,為學生講了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秋香的“三笑”……在學生注意力集中以后,教師巧妙地引入了北宋才子蘇東坡在游覽石鐘山時的“三笑”,通過對秋香“三笑”和蘇東坡“三笑”的對比分析,讓學生找一找蘇東坡“三笑”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三笑”有什么具體含義?繼而在問題導向下令學生真正感知到蘇軾那種不畏艱險的精神,將其優良品質繼承下去。即在高中文言文課堂教學中,為了能夠深化學生對其中傳統文化的理解,應改變“灌輸式”教學模式,從人物身上文化精神入手帶領學生分析文言文中傳統文化。
(三) 在課后拓展中挖掘傳統文化
在高中階段文言文部分教學時,為了收到事半功倍的傳統文化傳承效果,教師應在課后拓展環節為學生設計一些課外活動,促使學生在課外活動參與過程中更好地認識傳統文化。比如,在課后,教師可以“與圣賢為伍,與經典同行”為理念組織一次文言文朗誦活動,讓學生在朗誦過程中感悟文言文所涉及的傳統文化。再如,在課后,教師可推薦學生反復聆聽《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虞美人》等樂曲,在樂曲中感知傳統文化。又如,在課后,教師可組織一些與文言文閱讀相關的專題講座,在專題講座上穿插一些文學典故、文學常識、奇聞異事,引起學生興趣,刺激學生主動探究文言文中傳統內化,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在課后拓展環節,教師也可引導學生搜集一些與文言文內容相關的新聞報道,借助新聞報道透徹理解我國傳統文化。例如,在《蘭亭集序》文言文教學中,可指導學生搜集“三月三”傳統文化節日新聞報道資料,觀看媒體上報道的人們身穿漢服到郊外踏青情景,從中產生發揚傳統文化情愫,全身心地投入到文言文中傳統文化挖掘活動。
四、 結論
綜上可知,文化傳承構建了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基點,而高中文言文教學又是文化傳承教育的重要陣地,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包括偉大愛國主義精神、不屈不撓奮斗精神等等。在高中文言文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在課堂預習階段帶領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在課堂教學階段,帶領學生理解傳統文化。在課后拓展階段,帶領學生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繼而繼承傳統文化,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鄭光環.核心素養下打造高中文言文高效課堂[J].漢字文化,2017,11(9):41-42.
[2]左延慧.基于語文核心素養建構高中文言文教學高效課堂[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7,33(1):80-84.
[3]宋楚佳,鳳子璇.淺論香港新高中文言文教學與中華文化傳承[J].文學教育(下),2016,13(4):80-81.
[4]陳鳳琴.繼承祖先智慧,傳承歷史文明——淺談高中文言文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4,40(34):66.
作者簡介: 張菁,安徽省淮南市,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