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摘 要:我們知道,之前的課堂提問方式是老師占據主動性,學生被動,此時的學生有種畏懼感,害怕回答錯誤導致的批評和嘲諷,從而拉大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課堂氛圍不是很活躍、有生機。尤其是小學生,處于對知識的懵懂期,要想發揮小學生的積極主觀能動性,就必須要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主的提問方式,而應該做到以教師為輔,把原來的教師提問,點名回答,變為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的方式,然后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分析,使其積極參與表達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激發小學;語文教學;主動提問;課堂教學路徑
1導言
小學語文是學生需要學習的基礎學科,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科,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應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提出自己的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語文,感受語文。
2培養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中主動提問能力的重要性
傳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課堂主體,學生只能夠被動的接受知識,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來思考和提問,這就極大的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事實上,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利于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新時期,注重小學生自主提問能力的培養,能夠有效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小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小學生的全面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3激發小學語文教學主動提問的課堂教學路徑
3.1交流語文話題,激發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在語文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與文章內容有關的知識穿插其中,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在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問題。在解答學生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又幫助學生對文章的知識內容進行了擴展,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中,相關話題為課文知識的延伸、與文章有關的知識、作者其它的一些文章等。例如:在學習《小池》的時候,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下寫作背景,有一年,楊萬里到常州任職,這里淳樸的民風、農家的炊煙、小河的流水、美麗的田野都使他感到新鮮,一天他來到池塘邊,只見一汪清泉分出細細的水流匯入池塘,影映碧波,小荷剛剛鉆出水面,幾只蜻蜓或站或飛,雖沒有粉紅色荷花的點綴,倒也清新可愛,詩興高漲,即成小詩一首。之后在介紹楊萬里的另一首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也向學生介紹寫作的背景和寫作的意圖,引導學生思考并提出問題,如同樣是寫景,心境有什么不同等。這樣,可有效喚起學生提出問題的積極性,感受作者情感的變化等,能夠增強教師與學生之前的溝通,使學生感受語文知識的深意和魅力,擴展知識面。
3.2鼓勵學生主動講解課文,提出問題
在語文的日常授課中,可以應用其它一些方式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效果。其中,可以利用學生之間相互講解知識的形式。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想、學習能力等為同一個水平,學生之間相互講解會更加容易溝通和理解,可幫助對方更快的理解知識點。此外,學生在講解的過程中,其他學生也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愿意說出自己的疑問等,大膽表達自己的不同觀點,促進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對問題的溝通和交流,有益于擴展思維,提升語文素養。例如:在學習《釣魚的啟示》過程中,釣魚獲得的啟示,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所以,教師要圍繞啟示,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其中,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么,是學生學習的又一難點,因為學生的思想還不成熟,沒有較多的經歷,領會起來很難,因此可利用學生能夠之間的相互講解和討論,聯系實際來理解知識點。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對文章的見解表達出來,如為什么說“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在學生講解之后,鼓勵其它學生將自己的問題提出來,如是與非是指什么意思?從釣鱸魚的這件事來看,怎樣做才是對的,哪樣做是錯?為什么說帶走鱸魚是錯的?等問題,之后讓學生相互討論,之后發表自己的見解。在不斷的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提升對重點知識的理解。
3.3注重提問的互動性
教學的關鍵在于教與學的相互依存,不能偏向一邊,需要共同發展。因此教師在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互動即使有效溝通的一種必要手段,也是傳遞信息的而有效橋梁。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是學生積累經驗、學習知識的重要方式。為此,教師需要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情境,使提問具有互動性。例如,在講解《落花生》時,教師可以借助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分角色的對話表演,在學生興趣濃厚的時候,進行提問:“同學們,你們認為父親所說的話正確嗎?你們從父親的話語中感受到了什么呢?”繼而,學生們會紛紛進行討論,各抒己見,有的學生會說:父親的話很正確,它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不能只看外表。有的學生可能也會說其他的想法。諸如這樣的提問就很有技巧的增加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有效增進了教學的良好氛圍,有助于學生接受知識和積累知識。
4結語
總之,在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授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通過交流語文話題,激發學生提問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講解課文,提出問題、為小組布置任務,激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與學生一同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于意.激發小學語文教學主動提問的課堂教學路徑[J].新課程(小學),2017(04):68.
[2]馮小霞.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J].甘肅教育,2017(04):96.
[3]彭聯秀.小學語文課堂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路徑探索[J].中華少年,2017(03):86.
[4]邱慧晴.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現狀及提升策略[J].科普童話,2016(4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