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摘 要】目的:分析微創經皮、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對脛骨骨折的臨床治療價值。方法:選取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期間收治的脛骨骨折的患者7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后,對照組行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研究組則行微創經皮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一般指標及術后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結果:研究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在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也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脛骨骨折患者采取微創經皮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效果顯著。
【關鍵詞】微創經皮;切開復位;內固定;脛骨骨折
【中圖分類號】R68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5-0-01
脛骨骨折是膝關節功能障礙中較為常見的一種,主要包括脛骨干骨折和脛骨平臺骨折,而且脛骨前內側無肌肉覆蓋,且血運能力較差,而由于血供不足,骨折部位愈合較慢,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很有可能導致骨折部位不可逆的創傷,傳統的切開復位內固定雖然可有效治療脛骨骨折,但其術中剝離廣泛,很容易破壞骨折周圍的軟組織,術后的內固定折斷、骨折愈合不理想以及感染等現象出現概率較大,而且鋼板對于骨面的壓迫導致骨質疏松加重,而且因為應力遮擋作用很有可能在II期取出內固定物后再次骨折,傳統的切開復位術弊端較大[1]。本次實驗選取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期間收治的脛骨骨折的患者7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行兩種不同的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并對比療效,實驗進行順利并圓滿完成,現將主要內容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期間收治的脛骨骨折的患者7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其中,對照組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齡17-72歲,平均年齡為(46.3±6.9)歲,研究組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齡17-76歲,平均年齡為(47.1±7.3)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數據間差異并不具備統計學中的意義(P>0.05),不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在患者骨折部位做向上下延伸的切口,將骨膜剝離開后充分暴露出骨折端,然后進行解剖復位,并采用適當的解剖鋼板行內固定;研究組則行微創經皮鎖定鋼板內固定術,行腰麻或連續硬膜外麻醉,如果患者骨折部位為開放性創傷,首先清潔消毒創口,在C臂X線機透視監測的輔助下,對骨折部位進行牽引,然后手法復位,這一過程進行如果較為困難,可以針對具體情況采用克氏針經皮撬拔復位或點狀復位鉗,也可以進行臨時固定。一旦發現骨折部位有碎骨存在,可協助復位,在患者骨折端做長度為3-4cm的縱切口,并且不會影響鋼板的置入,在充分暴露深筋膜后,沿著脛骨內端側面將骨膜和皮下深筋膜分離開,建立皮下隧道,在骨膜表面置入鋼板。完成后采用C臂X線機透視對患者的骨折復位及鋼板內固定的情況,在確定骨折斷段穩定對位良好后,可在皮外確定要擰入螺釘的位置立即擰入固定穩妥,完成后取出克氏針,之后攝片觀察,確定一切情況良好后對手術切口進行縫合,術畢[2]。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一般指標(主要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及術后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包括骨痂形成時間以及骨折愈合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實驗中所有對比數據采用通過SPSS22.0軟件處理之后,所有的計量資料使用表示,采用t檢驗;所有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采用(P<0.05)表示差異較大,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根據對比統計結果得出,研究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脛骨骨折由于其部位前內側無肌肉覆蓋,相對于其他骨折部位來說,血供較差,因此導致骨折部位由于血供不足很容易出現畸形愈合、延遲愈合甚至不愈合的現象,臨床中常見的治療脛骨折方法是切開復位內固定術,但由于其對骨折周圍軟組織的剝離破壞程度較重,治療和預后的效果大打折扣,而有研究顯示,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可有效減輕對骨膜的損傷,滿足骨折端血供滋養,有利于增強預后效果,加快患者骨折愈合的速度[3]。
本次研究通過將72例脛骨骨折的患者進行分組,然后給予傳統的切開復位內固定和微創經皮內固定術,并對比其療效。本次實驗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在一般手術情況指標以及預防膝關節功能障礙情況中的數據都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微創經皮內固定術的治療和預后效果相較于傳統的切開復位內固定都要更為顯著。微創經皮內固定術采用的是簡單復位,并制造有效的切口治療脛骨骨折,在術前做好充分準備,必要時要制作草圖,術前準備好適當的鋼板,遵從“長接骨板、少螺釘”的原理,手術中在骨折的近遠端分別做小的切口,然后借助裝置通過制造的肌下隧道插入接骨板,之后用固定器將接骨板固定在骨折部位的近遠端,手術中對于骨折處的血供給予最大的血供保證,因此可以加快骨折愈合的速度,可有效減少接骨板的所需固定時間,也可以增強接骨板的抗疲勞能力。與傳統的切開復位內固定相比,微創經皮內固定術可有效減少術中的切口充分暴露、內固定物壓迫骨面、骨膜過分廣泛剝離以及大量內植入物造成的局部組織腫脹難消等,也可降低骨折傷口愈合不良、骨壞死、鋼板疲勞斷裂等并發癥,而且微創經皮術的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住院時短,也更能為廣大患者所接受,是一種優勢要明顯大于傳統手術的方法。另外術后恢復也很重要,因此應及早安排患者進行康復訓練。
綜上所述,脛骨骨折患者采取微創經皮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效果顯著,而且更加符合生物學接骨原理,在確保治療效果的同時,有利于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更快恢復,值得在臨床中采用。
參考文獻
李德勝,楊明貴,馬健,等.微創經皮與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脛骨骨折的療效比較[J].重慶醫學,2012,41(21):2164-2165.
劉軍強,陸磊,陳新平,等.微創經皮鎖定鋼板內固定與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脛骨骨折的臨床研究[J].江西醫藥,2016,51(2):149-150.
周新勇.微創經皮與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脛骨骨折的療效比較[J].母嬰世界,2015,41(1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