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車工工藝學》“項目引領”理實一體化課程建設為契機,通過制定課程標準、分解工作任務、整合教學項目、創新教學過程、綜合考評,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
關鍵詞:課程建設;項目引領;理實一體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8.210
中等職業教育中專業課教學活動要以社會人才市場的需要為切入點,擔負著培養學生生存技能的重任。車工是加工制造類企業需求較大的工種,開設《車工工藝學》課程使學習者掌握有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勝任車床操作,同時對其它機床操作能力培養起遷移作用。針對普通車床應用的教學特點,結合企業的用工實際,對《車工工藝學》進行了“項目引領”理實一體化課程建設進行了研究,取得較好效果。
1 項目教學的特點
項目教學是將學習內容整合為模塊式的項目,每個項目按照復雜程度又劃分出若干個任務。是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由學生全部或部分獨立自主學習的全過程。在整個項目學習中,學生按照項目中的任務提綱自己搜集知識信息、進行操作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師生共同評價。在項目實施過程學生中掌握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進而完成全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隨著項目難度梯度螺旋上升,學生獲得成就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項目引領”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指導思想
“項目引領”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源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知識與實訓的結合,是一種理論知識講解和實踐并重的教學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創設真實的工作環境,用項目引入新知識,通過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方法,實現“教、學、做”的合一,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師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工作任務,并將技能、知識隱含在工作任務中,教學活動打破理論課、實訓課的界限,將課程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生產實踐融于一體,實現學生知識的內在建構,達到將知識和技能內化為能力的轉變,提供獲取知識的多種渠道以及將所學知識加以綜合應用的機會。
3 《車工工藝學》“項目引領”理實一體化課程建設研究的具體實施
遵循職業活動導向,突出能力目標,借助項目載體,利用任務訓練職業崗位能力,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3.1 課程標準制定
(1)按照“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的總體設計要求確定課程知識、技能內容,突出工作任務與知識的聯系,讓學生在職業實踐活動的基礎上掌握知識,增強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相關性。
(2)依據項目內容總量、難度及地位分配各學習項目的課時數。
(3) 確立學習目標程度,“了解”用于表述事實性知識的學習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識的學習程度,“能”或“會”用于表述技能的學習程度。
3.2 教學項目及對應工作任務確定
學習項目選取的基本依據是該門課程涉及的工作領域和工作任務范圍,在具體設計課程中,整合出“臺階軸車削、錐面車削、孔車削、溝槽車削、三角形螺紋車削、復雜工件車削6個項目”, 并分解出14個任務,使工作任務具體化。在項目的編排上考慮該職業所特有的工作任務邏輯關系,而非知識邏輯關系。
項目一臺階軸車削:任務1 認識車床及車床基本操作;任務2車削基本知識;任務3認識車刀;任務4 端面車削;任務5 外圓車削;任務6 臺階車削。
項目二錐面車削:任務1外錐面車削。
項目三孔車削:任務1 鉆孔;任務2 孔車削。
項目四溝槽車削:任務1外溝槽零件的加工。
項目五三角形螺紋車削:任務1三角形螺紋車削。
項目六復雜工件車削:任務1梯形螺紋車削;任務2 偏心車削;任務3 薄壁、成型面和滾花車削。
3.3 教學工作流程制定
(1)劃分項目學習小組,每組3人。
(2)課前教師在校園網站發布任務,上傳配套數字化教學資源(實訓指導書、課件、視頻、題庫等),學生搜集整理與項目相關的知識和信息。
(3)課中師生完成學習任務,包括基本理論學習和基本技能訓練。
(4)師生評價交流,提升相關能力與水平。
(5)項目總結并展示綜合訓練成果。
3.4 項目設計時形成5個突破
(1)突破45分鐘授課限制,依照項目內容不同,確定教學專用課時(以天為單位)。
(2)突破學習場所的限制,教室設在車間,配有 CA6140普通車床,3人/臺,為實訓環節學習提供足夠的設備保證;配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可實現信息化教學;配備2臺多媒體觸控一體機及配套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學生可以隨時針對自己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反復觀看講課視頻。
(3)突破課程個人負責,成立4-5人的教學團隊,老教師負責教學架構設計,青年教師負責信息化教學素材的搜集、制作及課程實施。課堂配備主講教師2人,全程擔任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的教學,共同承擔分項目專業技能及綜合項目實訓指導。
(4)突破教學形式單一性,依照學生實際,教學環節靈活變化,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學生自學匯報、理論知識講解、學生實操訓練、自評互評講評等環節在教師主導下變換進行,不受課時限制。
以項目五三角形螺紋車削之任務1三角形螺紋車削為例,《車工學習指導書》中將該任務分解為5個知識點:(1)外螺紋車刀刃磨的方法;(2)螺紋車刀裝夾的方法;(3)螺距調整方法。(4)外螺紋加工方法;(5)外螺紋的測量方法。學生首先學習第一個知識點--外螺紋車刀刃磨的方法,按照理論學習--教師單項示范操作—學生單項訓練—評價交流—展示成果環節進行,學習中要求小組成員每人完成一次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內化理論。最后由學生做出一個綜合的任務,完成此知識點的學習后,繼續進行下個知識點學習,5個知識點全部學習后,學生完成一個綜合項目。
(5)突破一張試卷定成績,以形成性考核為主,重在考察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中表現出來的各項能力特別是團隊精神和安全意識。在平時成績(課堂表現、課堂紀律等)常規考核基礎上,增加對學生完成各個項目的過程和結果的評價(指導教師評價和項目小組評價)、針對課程提出的知識目標完成作品內容進行理論考核。
(下轉第244頁)
(上接第235頁)
4 項目式教學的成效
4.1 學習周期縮短,可測評性強
在教師全程指導下,學生在一個短時期內,可以分階段分項目進行學習,知識的難度水平呈梯度形式上升,學生由合作探究到自主完成再到自我評價,教學效果可測評性強。
4.2 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獨立完成項目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理論水平和實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師有目的地引導下,培養了團隊合作意識、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
4.3 教師團隊建設得到提升
該教學方式不僅僅是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而且是知識、技能和教學能力的一體化,課程教學團隊成員與相關企業緊密合作,對行業專家、從業人員等從事的崗位、工種、所具的知識和技能加以調研,教師對課程項目設計、方法設計、環節設計、信息化設計等有統籌考慮。通過教學實踐,促使教師理論與實踐能力提升,促進了青年教師成長。
5 結語
在整個課程建設中強調將知識整合為項目,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強調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實踐研究,學生學習興趣高,技能水平提升快,實現了學生知識的內在建構,達到將知識和技能內化為能力的轉變。探索出一條適合中職學校《車工工藝學》課程建設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編.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試行)加工制造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李園(1966-),女,遼寧人,本科,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機械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