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傳福 張曉帆 劉凡杰
【摘 要】目的:觀察并探究針刀聯合細銀質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方法:本次研究對象為30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將其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50例。予以對照組患者電針治療,予以觀察組患者針刀聯合細銀質針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刀聯合細銀質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顯著。
【關鍵詞】針刀;細銀質針;神經根型頸椎病;電針
【中圖分類號】R42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3--01
近年來,隨著科技設備的不斷更新普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低頭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的時間越來越長,導致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發生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1],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以便有效提高人們身體健康指數。本文基于此探究觀察并探究針刀聯合細銀質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具體情況如下。
1 研究對象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從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30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將其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50例。觀察組患者有79例男,71例女,年齡30~59歲,平均年齡(44.5±3.7)歲;對照組患者有81例男,69例女,年齡30~60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治療手段
予以對照組患者電針治療,即于患者的C4夾脊穴、C5夾脊穴、C6夾脊穴為主穴,合谷、風池、后溪、大椎以及外關為配穴進行消毒處理(碘伏溶液)之后進行施針,30min/次,1次/d,一個治療周期為1周,一個治療周期結束后間隔1d,開始第二個治療周期,一共兩個治療周期。予以觀察組患者針刀聯合細銀質針治療,即為保障患者的頸肩部位充分暴露于外,指導患者取俯臥位,并為保障患者的呼順暢,將圓枕墊于其額頭部位,將薄枕墊于患者胸前。于患者背部、肩部以及頸部的的壓痛點或者條索狀結節進刀,以便該位置實現松懈效果,每次3至5個點進刀,并進行消毒處理(碘伏溶液),保障在無菌條件下予以患者進行局部麻醉處理(麻醉液為生理鹽水稀釋后的1%濃度的利多卡因溶液),予以進刀(漢章牌Ⅰ型4號針刀),其刀口線保障與肌肉纖維、大血管以及神經纖維的分布方向相同,在針刀點上按下刀口,從而形成長形的凹陷狀,并于刀刃兩側觀察到有患者的血管(淺表)以及神經,之后予以深入刺針處理,并保障與人體縱軸抑制行橫向剝開處理,在病變組織位置的瘢痕以及黏連以及肌肉的起點和止點,與患者骨面后位置進行鏟剝,鏟剝1至2次之后,將針刀取出后予以止血(3min)封創(無菌敷料)處理。三天后予以患者細細銀質針治療,即借助于龍膽紫標記2cm針距的進針點(患者C2至T2的棘突部位、椎板至后關節的項伸肌群兩側),予以患者進行消毒處理后,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使用0.45mm或0.6mm細銀質針于標志點進行針刺處理,至骨面后位置時患者身體感覺異常施針完畢,并用無菌的小塊布巾墊于針間處,于針尾處接上細銀質針導熱巡檢儀的導熱頭加熱,根據進針的深度、病人的耐受程度調節個連接電極的溫度,范圍在60°C~110°C之間,待病人能耐受且有溫熱感為好。也可用專門的測溫儀測量針與皮膚交界處溫度約42°C~45°C,病人感覺溫熱,無灼燒感為好。拔針后見布針區域微紅成片,而無疼痛感,紗布覆蓋,24小時內不接觸水后去除敷料即可。一次治療20分鐘,每次治療約間隔1周,3~5次為一個療程。
1.3 療效評定標準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借助于疼痛詢問量表以及神經根型頸椎病量表對患者的疼痛情況以及癥狀進行評分[2]。
1.4 統計學方法
借助于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其數據進行分析并統計,用()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差異用t進行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用X2檢驗 ,判斷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觀察組中有75例治愈,31例顯效,34例有效,10例無效;觀察組中有52例治愈,35例顯效,21例有效,42例無效;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3.3%(140/150)顯著高于對照組72.0%(108/150)(P<0.05)。
兩組患者的疼痛緩解情況以及臨床癥狀評分顯著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頸椎病的發病機制為頸椎間盤發生異常,對鄰近的神經、血管等組織受到刺激或壓迫,并引起其他具有相關性的病癥,并且在臨床上的頸椎病當中,神經根型頸椎病發病率的發病率占據著較高水平(60%左右)[3],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較大的影響。
針刀治療是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常用方法,其主要作用在局部松解病變部位,改變關節相對位置,解除神經壓迫,增加組織血供,促進炎癥消退。神經根型頸椎病在中醫中歸為“項痹”范疇,病位在頸。應用細銀質針對患者棘突部位、椎板至后關節的項伸肌群兩側進針,該部位存在較為密集的壓痛點,在中醫學上有“以痛為腧”的說法,臨床上中醫針灸、推拿等手法常以此作為“穴位”。通過細銀質針治療痛點,可刺激穴位,引氣而行,消除“痹癥”。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經針刀與細銀質針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針刀與細銀質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有效方法,其療效優于單純電針治療。
綜上,針刀聯合細銀質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顯著,能有效促進患者的痊愈進度,該方法具有臨床治療意義,值得被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張濤,王冰.電針療法聯合銀質針松解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J].中醫正骨,2014,26(06):52-53.
覃智斌,徐敏,唐福宇,王繼,王潤生,梁冬波,張鴻升.針刀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7,23(02):340-343.
肖尊雄,陳鋒,宋湘麗,黃前愛.小針刀、銀質針、整脊立體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17,25(0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