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茂青
【摘 要】目的:針對老年期精神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進行分析探討。方法:選取76例老年期精神疾病患者進行治療分析,根據治療結果總結對老年期精神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76例老年期精神疾病患者經治療后痊愈17例,有效32例,好轉23例,無效4例。結論:臨床就老年期精神疾病的治療相對而言療效較為確切。
【關鍵詞】:老年患者;精神疾病;臨床治療
【中圖分類號】R47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3--01
近年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精神疾患是常見病,幾乎人口的19%都患有這種或那種精神疾患,老年期精神疾病也不在少數。目前大多數精神疾病主要還是靠精神藥物進行治療。現就76例患者的臨床治療分析探討老年期精神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療效,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取76例老年期精神疾病患者進行治療分析,76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60~73歲,平均年齡66歲。76例患者中包括精神分裂癥患者31例;老年期抑郁患者12例;焦慮癥患者5例;譫妄癥患者21例;酒精中毒性精神病7例。
2 臨床治療方法
(一) 精神分裂癥
以奮乃靜治療為主。奮乃靜與氯丙嗪同為吩噻嗪類但不同亞類,有相仿的療效,而副作用較少,如鎮靜較輕,對臟器功能影響較小,故可用于年老和合并軀體障礙的患者,但錐體外系反應較氯丙嗪為多。奮乃靜為高效價藥物,口服常用量為20~60 mg/d;肌注每次5~10 mg。該藥有長效制劑氟奮乃靜庚酸酯和癸酸酯。藥代學與氯丙嗪相似,半衰期為8~12 小時,藥物應分次服用。
(二) 老年期抑郁癥
廣義的老年抑郁癥指發生于老年期的抑郁癥(≥60歲),包括原發性(發病于青壯年或更早,持續到老年,還有些是起病于老年期)和見之于老年期的各種繼發性抑郁。狹義的老年抑郁癥特指≥60歲首次發病的原發性抑郁。盡管ICD-10、DSM-IV、CCMD-3均未將老年抑郁列為獨立診斷類別,然而就發病年齡、臨床相而言,老年抑郁癥又確有某些特點。老年抑郁癥陽性家族史較少見,軀體疾病所占比重大,認知損害多,主訴軀體不適多,疑病觀念強烈。失眠、食欲減退明顯,情緒脆弱、波動性大,往往不能很好表達憂傷的情緒,自殺觀念常常不會清楚表露。由于老年抑郁癥常發生于明顯的應激性生活事件后,且與共病的軀體疾病、認知損害或癡呆、嚴重的焦慮障礙有關,故老年抑郁癥的診斷與鑒別比較困難。
老年病人的用藥需小心謹慎,SSRIs和其他新型抗抑郁藥較TCAs或MAOIs更能耐受,服用方便。用藥宜緩慢開始,起始劑量可為成年人的半量,逐漸加至治療量,由于其顯效時間較年輕人慢,抗抑郁治療可能較青壯年抑郁的持續時間長一些。
對60歲以上第一次起病者,在達到臨床痊愈后至少維持治療1年,若出現復發,特別是伴有焦慮或精神病性癥狀時,更應長期服藥,維持治療盡量采用半衰期長、服用方便、不良反應小的抗抑郁藥物,劑量原則上與治療劑量相同,若治療劑較大時,維持劑量可略低于活療劑量,但應矚定期隨訪。其預后較青壯年者差,有認為1/3改善、1/3無變化、1/3越來越差,常與共患的軀體疾病、功能障礙和認知損害等有關。
(三) 焦慮癥
主要使用苯二氮?類進行治療。苯二氮?類是一類主要的抗焦慮藥物,也是早年治療廣泛性焦慮障礙的主要藥物。苯二氮?類對廣泛性焦慮障礙的治療是有效的,尤其在改善睡眠,減輕軀體癥狀,平緩緊張和警覺性方面相當有效。但是鑒于某些不良反應,其廣泛使用受到限制,只是在掌握好適應證后,這類藥物仍然是廣泛性焦慮障礙治療的一線藥物。
常用的苯二氮?類藥物無非為以下幾種,如阿普唑侖、艾司唑侖、勞拉西泮以及氯硝西泮等,治療廣泛性焦慮障礙時,苯二氮?類毋需應用大劑量,一般中等劑量即可,如阿普唑侖1.2~4 mg/d,艾司唑侖2~4 mg/d,勞拉西泮1.5~3 mg/d,氯硝西泮2~3 mg/晚。
廣泛性焦慮障礙常是慢性病程,需要較長期的藥物治療,因此要考慮苯二氮?類的藥物依賴問題。較可接受的治療方案為苯二氮?類與其他藥物或心理行為療法聯合應用。
這里需提一個老的抗焦感藥物,不屬于苯二氮?類的羥嗪,在苯二氮?類以前是一種很有用的抗焦慮藥物,就是現在也還未淘汰。據認為對廣泛性焦慮障礙有效,療效與苯二氮?類相仿。常用量為50mg/d左右,該藥有鎮靜嗜睡作用,優點是不引起藥物依賴。
(四) 譫妄
譫妄的藥物治療目標是鎮靜、控制興奮、妄想幻覺癥狀,改善睡眠,其中興奮躁動與妄想幻覺是有聯系的,后者往往引起前者。選擇藥物的原則除了考慮有效之外,對引起譫妄原發疾病的影響必須格外重視。同時也要注意到控制精神癥狀同時,不可妨礙對意識障礙程度的觀察。例如,有時僅考慮到盡快使病者安靜下來,結果用藥不當,使病者發展進人昏迷狀態,這樣的例子常見。另外適當的保護性約束也是必要的,盡可能的減少跌倒墜床風險。
使用小劑量的氟哌啶醇肌注進行藥物治療,始用劑量0.4mg,服藥次數根據病情而定。譫妄較輕的可于晚間睡前服用;較嚴重的,一天幾次服用,以達到鎮靜為止。使用劑量原則,對于軀體疾病患者來說,一般宜小,但譫妄患者興奮激越較明顯者,卻可能需要較大劑量。
(五) 酒精中毒性精神病
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原則上應首先針對酒精依賴的治療,包括戒酒為主的各種手段,其次對相關障礙有一些對癥處理為主的治療手段①戒酒治療:對于酒精依賴的戒酒與慢性酒精中毒不同,一般不用遞減法,而是采用一次性斷酒,重癥者可用與酒精有交叉依賴性的鎮靜助眠藥,如苯二氮?類替代,然后再減少劑量,達到戒酒目的。國外也有采用戒酒硫治療,但毒副反應和危險性較大,國內幾乎無人采用。②行為治療:有人應用阿樸嗎啡和催吐藥吐根堿進行厭惡治療取得療效,方法是皮下注射阿樸嗎啡后,讓病人聞酒味,引起惡心嘔吐,給病人飲酒,連續10~30 次后,形成條件反射,對酒產生厭惡而戒酒。也有人采用電厭惡療法治療,原理相似。③集體心理治療:常用于戒酒者的康復治療,通常由--位或兩位集體心理治療師主持,每周聚會一次,每次1~1.5 小時,為期4~5 個月以上,主要以指導、解釋、分析和應對方法討論為主。
3 結果
76例老年期精神疾病患者經治療后痊愈17例,有效32例,好轉23例,無效4例。詳細結果如下所示。
4 結論
目前精神藥物已經在臨床上得到非常廣泛的應用,甚至超出了精神科的范圍,每一類精神疾病都有多種精神藥物可供選擇,針對各種不同病例,在眾多精神藥物中進行合適的選擇,且劑量掌握恰當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精神科醫生絕對的專業。目前臨床藥物治療老年期精神疾病療效相對較好,但精神疾病多誘發于各種原因,故多與認知行為治療、心理治療等聯合使用。
參考文獻
莫霞. 精神分裂癥臨床研究療效及安全性評估量表使用情況分析[D].暨南大學,2015.
崔麗.老年期抑郁癥20年臨床回顧與研究[J].中外醫療,2015,34(05):197-198.
溫全勝,陳扎生,張傳福.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藥物應用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5):130-131.
謝根生,項愛萍.第二代抗精神病藥在精神分裂癥治療中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24):3876-3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