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瑞燕
摘 要: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在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下完成任務,除了能讓學生掌握新知識、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外,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動手和思維能力。文章通過分析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作用,提出任務驅動設計要考慮的因素以及營造完成任務的良好環(huán)境一些做法,旨在為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打造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提供參考。
關鍵詞:任務驅動;信息技術;高效課堂
一、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作用
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不斷有意外的成就感和喜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完成一項任務,教師就必須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符合學生學習情況的教學任務。在任務驅動下,當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后,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提高,久而久之,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二、任務驅動作用發(fā)揮要求任務的設計必須有藝術
1.任務的設計要考慮啟發(fā)性,以起到搭橋的作用
任務的設計必須考慮啟發(fā)性,這樣才能真正地開發(fā)學生的智力,真正地達到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的目的。
2.任務的設計必須有針對性,以能解決實際問題
任務的設計要做到有針對性,學習任務不要求多,而在乎精。圍繞著教學目標的同時,要考慮知識的重難點,這樣定能凝聚大家的力量,提高教學質量。
3.任務的設計必須有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由于家庭環(huán)境等不同因素的影響,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有一定的差異,特別在我們這些小學,普遍存在“兩極分化”的現象。同一項任務已經不能滿足掌握知識較快學生的求知欲,做一些對他們來說沒有難度的任務,他們會覺得枯燥無味。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任務設計時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
4.任務的設計要有趣味性,以貼近學生
如果強制學生完成一項任務,那么會引起學生的厭惡心理,所以,我們要投其所好,從學生的角度去選擇他們認為有趣的事物,從而吸引學生的好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營造完成任務的良好環(huán)境使課堂錦上添花
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包括:正常的計算機、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習資源環(huán)境和積極完成任務的氛圍。經過實踐,創(chuàng)設充足的學習資源環(huán)境及積極的完成任務的氛圍這兩點很重要。下面,筆者通過教學實踐中的一些經驗進行闡述:
1.營造積極完成任務的氛圍
抓住“兩心”:好奇心及好“斗”心。好奇心是小學生學習的動力,是小學生探求新事物、發(fā)現新問題的源泉,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在提問或引導時設計懸念,好讓學生順藤摸瓜;好“斗”心指的是學生的競賽心理,當然,對于學生“斗”的心理要處理恰當,“斗”得合適就是共同進步,“斗”得過分可能會引起學生之間的分組、分派及個別學生會出現自卑或驕傲心理。所以,教師在執(zhí)行任務時可以插入游戲、比賽等元素來刺激學生思維,且在最后時給予中肯的評價。
2.創(chuàng)設充足的學習資源
曾經有這樣一篇教學設計,一位數學教師在講授年份時設計了一個網頁,其中一個頁面叫“資料室”,里面有個關于日歷、年份知識的介紹,學生通過這一頁面可以找到有關該課題的相關知識點,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教學效果。這個案例給我們有很大的啟示,要想讓學生完成一項本來就不熟悉的任務,如果沒有相關的資源支撐,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所以,課前復習相關知識點就顯得很重要。如在學習開關機時,利用課件設計一個模擬開關機的環(huán)境;在沒有網絡連接的教室里講授網頁文字與圖片的保存時,可以模擬上網,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我們也可以通過以第三人稱、第一人稱進行自我介紹及模擬場景的方式來創(chuàng)設環(huán)境。
總的來說,任務驅動要求“任務”具有啟發(fā)性、針對性、層次性、趣味性和教學情境具有創(chuàng)建性,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從而培養(yǎng)出學生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1]謝欽彬.信息技術課堂中引用任務驅動式教學的要領[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5).
[2]韓學良.淺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