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麗努爾·哈日
摘 要:在生物實驗課堂上,每位學生都要動手完成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如果遇到自己難以處理的問題,可以通過與學生相互交流的方式來進行解決。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實踐過程總結,并對生物實驗書本里包含的實驗方法與實驗思路進行探索。
關鍵詞:生物實驗;創新能力;實踐能力
一、改善生物實驗步驟 ,開展第二教學課堂
生物實驗是注重動手操作的學科,學生可以從實驗中探索生物實驗的知識和科學理論,促進學生對生物體有更深入的了解,探索生命活動的規律。同時實驗活動具備直觀性,能夠提高學生觀察、學習、分析的能力,讓學生對實驗充滿熱情,進而主動愿意參與生物實驗。在以前的教學課堂中,教師更多的是依據自己的教學進度和教學計劃來安排實驗的相關步驟,最后展示給學生。這種演示方式雖然有著自己的優勢,比如進行集中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增加聽課學生的數量,但是這種方法存在一個問題:規模化的教學更多地注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共性,對于學生個體而言關注較少,使得很多學生對實驗不感興趣,實驗積極性也不高,導致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得不到提升,難以因材施教,因此阻礙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對此我們需要改變這種現狀,把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改為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例如,在種子進行呼吸消耗氧氣實驗中,教師負責把點燃的蠟燭放進未發芽種子的容器內,而學生是把蠟燭放進已經發芽種子的容器內,這樣做就達到了教師與學生合作實驗的目的。這些做法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思維方面有所拓展,在改進后的實驗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準備的材料進行相關實驗,從而他們的自我主動性得到加強,獲取更多知識的同時,也促進了他們創新能力的提高。
二、引導學生對課本上的實驗暗含的探究方式和思考思路進行歸納與總結
當課本上一系列的實驗思路被學生掌握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試驗歸納與總結,探索其中蘊藏的常規實驗方式與大致思路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如取樣調查法、化學分析法、顯微觀察法、取樣調查法等常見的實驗方法。實驗原則常用的包括單一變量原則、對照原則兩個。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實驗方式與思路,需建立在學生已經進行了試驗總結的基礎上。
三、巧立設想,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為了減少中學生在實驗中總是進行簡單的步驟操作和沒有具備較深的思維深度與廣度問題的出現,教師需要致力對實驗情景的創新,提高學生自我創新能力。通過營造寬松、自由的教學環境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課堂上加強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使學生漸漸放開思維,卸下身上的包袱,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對生物實驗提出自己認為可以改進的步驟;在進行實驗期間,部分學生實驗出錯是因為其在實驗中有些操作不正確,這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所在,同時對學生的出錯教師要持寬容態度。
四、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用自身已掌握的知識去解決其他實驗類似的問題。這需要培養學生的2種能力:①進行不復雜實驗的能力,其中涉及完善設計實驗以及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② 對課本上未出現過的實驗理念做出解釋的能力,其中包含用部分實驗步驟推測實驗結果的能力。
五、促進學生探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水平
教師在生物教學期間應該利用好生物實驗的長處,讓學生實事求是地分析實驗步驟。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需要嚴格要求學生結果的準確性。正是因為實事求是和嚴謹的研究態度,部分的科學家才能得出世界聞名的研究結論。
總而言之,教師在初中生物實驗課程期間,需要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當做教學的出發點,對課上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使得學生能夠實事求是地按照相關的標準進行實驗。生物學實驗課上好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記憶與理解知識與實踐能力,同時學生對知識的探索興趣與創新能力得到提高,使得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得到重視。所以實驗課教學在生物學教學中處于關鍵的地位,利用好生物實驗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生物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毛 廣.淺談中學生物實驗室的管理[J].中學生物學,2009(6).
[2]戚富厚.淺談生物實驗教學中科學素質的培養[J].中學生物教學,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