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宇
【摘要】隨著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區塊鏈技術以及金融業務成為了我們國家目前非常重視的問題之一。現階段國外的區塊鏈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對于市場金融的業務方面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從而為后期的創新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本篇文章將闡述區塊鏈技術對金融業務帶來的影響,分析其在應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對于具體改進提供了一些合理的見解。
【關鍵詞】區塊鏈 互聯網金融 區塊鏈金融 金融科技 金融安全
一、引言
區塊鏈技術主要是指利用加密鏈式結構進行數據的驗證和存儲,再利用分布式節點進行數據更新。區塊鏈技術具有多種全新的特點,使其在數字加密貨幣已經金融業務中有著非常大的應用前景。
二、區塊鏈技術對金融業務帶來的影響
(一)打破了現有的支付體系
區塊鏈技術的架構十分靈活,可以重塑信用形成全新的機制,也就是說傳統的第三方支付監管會被智能合約完全取代,進而對第三方支付的基礎業務帶來極大的沖擊。在確保信息安全的同時還能有效減少成本投入,提高資金利用率,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數據信息資料無法篡改
區塊鏈系統依靠公鑰和私鑰進行加密處理,所有加以都會被記錄在區塊鏈之中,任何信息都能夠隨時查詢,且無法更改,因此具有較強的公信力。在2015年的時候,美國某公司便使用區塊鏈進行私人正確交易,原定交易時間為3天,最終時間只有短短的10分鐘,且結算風險大幅度下降。
(三)共識機制能夠得以優化
具有高安全性特點的智能合約可以進行重新編程,以此實現主動的處理數據,既可以確保信息資訊的真實性和曝明星,而且還能提供時間證明。例如應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支付,減少成本的同時還會降低人為操作失誤發生的概率[1]。
三、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業務中的不足
(一)法律法規建設十分滯后
其一則是區塊鏈帶來的去中心化機制,對傳統的監管體制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對當前監管體系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將該技術與銀行的基本制度展開結合,所需要耗費的金融成本相對較高,導致數據透明性的特點無法體現,且監管機構也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數據解讀。
其二則是區塊鏈的制度建設較為之后,使得市場經營活動中的風險不斷增加。一旦智能合約與傳統合同之間產生了矛盾,相關法律責任的界定工作便會受到影響。同時,每個創新產品都有業務所有權人,而如果智能合約存在漏洞,具體責任的確定很難界定[2]。
(二)多數運用仍然停留在實驗室
從目前區塊鏈時間的進展而言,大部分內容仍然停留在測試之中,為了能夠獲得市場的認可還有很多困難存在。其一是大型交易和區塊鏈膨脹的處理能力問題,區塊鏈主要采用分布式的存儲方式,占有大量空間,交易時間相對較長,導致對于空間膨脹的抗壓能力出現下降。其二是智能合約的執行和靈活性相對較低,智能交易和高頻交易十分相似,很容易出現較大的價格波動。區塊鏈的數據信息一旦輸入之后,則無法更改,因此便需要額外設置追索機制。其三是技術方面的挑戰,在通信領域中應用區塊鏈技術,從而可以有效增強信息傳輸的穩定性。
(三)缺乏統一標準
首先是區塊鏈缺少生態體系。現如今區塊鏈技術的種類十分繁雜,多數大型項目均缺乏相應的體系,從而變成了各自為政的狀態。甚至目前相關管理工作也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標準方案,多數許多項目均缺乏有力的數據支撐,導致生態體系變得十分脆弱。
其次則是技術監管的標準不夠統一。從全球的角度來看,當前區塊鏈技術開放仍然缺乏統一的技術開發標準,從而使得智能合約的使用受到了限制。而且創新工作也不夠到位,我們國家在標準研究和制定方面還沒有完全起步,與國家的發展差距非常大。
(四)風險防范機制有待改善
現如今我們國家在實際應用中的密碼學產品全部來自于西方國家,因此區塊鏈技術的基礎核心也全部都在西方國家,如果基于區塊鏈技術構筑相關重要核心系統,會導致一定的安全風險出現。諸如去中心化的運作會在一定程度削弱政府對于金融方面的及控制,從而對于國家的金融安全帶來威脅。由于區塊鏈的所有結點全部都在網絡中公開,傳統的防范模式則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使用需求。例如在前幾年,DAO受到了網絡黑客的供給,其智能合約代碼被黑客讀取,從而造成了大量資金損失[3]。
四、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業務中的改進方法
(一)加強交流合作
首先需要積極參與其中,制定相關標準。區塊鏈技術屬于新型事物,需要政府監管部門帶頭,以此促進金融機構和企業的合作,開拓新領域的研究工作。同時還要允許一些技術條件較好的企業開始實踐應用,探索全新的應用場景,制定區塊鏈的應用標準。
其次需要關注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動態,做好創新工作,改善發展戰略,從而投入到國家化區塊鏈產品研究工作之中。在進行標準制定的同時,還要創設處于獨立狀態的區塊鏈實驗室,以此對區塊鏈的具體應用展開研究,進而推進技術應用的溝通與合作。
(二)做到與時俱進
首先,企業需要開展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方面的法律研究,加強技術和創新工作之間的交流,制定全新的標準規范以及操作要求,鼓勵更多商業性隱含參與其中,合理開展相關技術的研究,以此探索區塊鏈應用場景和技術制定的相關標準。
其次,企業需要防止監管過度的問題出現。監管部門需要對其時刻保持關注,做到與時俱進,了解政策信息的動態變化,充分運用區塊鏈金融技術,改善原有的管理模式,對現有的市場秩序予以規范,提升監管工作的效率,促使市場雙方能夠實現共贏。
(三)完善區塊方案
密切關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熟練度、安全性以及時效性,與開發區塊鏈的架構進行合作,以此開展場景應用的實踐活動,提高交易的安全性。之后再對技術方案展開深入研究,并對其不斷完善和優化,同時還要對于業務應用場景展開探討,選擇業務成熟度相對較高的場景作為主要切入點,以此打造最為合適的區塊鏈技術方案。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便在于結算、支付以及發行等方面,以此構筑通用性服務平臺,為后期金融業務的開展提供足夠的技術支持。
(四)完善保障體系
首先需要對密碼學技術展開研究,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相關部門可以學術界展開合作,共同探討與研究,促進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品的開發。
其次則是加強安全方法,需要結合金融系統以及區塊鏈技術本身的特點,探索最為有效的解決方案,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綜合“高效低能”以及“去中心化”兩者的平衡點。為了能夠加強區塊鏈技術人才的培養,需要和西方院校與機構展開交流,設立專業培養項目,聯合培養專業人才。最為常見的便是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開展的攻關項目,依靠項目研發培養相關人才,以此推進區塊鏈技術的大力發展。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區塊鏈技術現如今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市場,將其應用到金融業務之中,能夠有效推動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為此,人們理應對其繼續展開研究,并將其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王碩.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研究現狀及創新趨勢分析[J].上海金融,2016(2):26-29.
[2]張璟霖,倫祖煒.區塊鏈技術與供應鏈金融結合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21):58-59.
[3]孫國茂,LiMeng.區塊鏈技術的本質特征及其金融領域應用研究[J].理論導刊,2017(2):5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