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賢
一、實施“銀色人才”開發戰略的現狀背景
目前,浙江大學離退休教職工近8000人,70周歲以下的離退休教職工將近40%,他們身體健康、思想政治素質好、知識淵博、思維縝密、心理成熟,而事業心、責任心也強,他們有為學校和經濟建設做出新貢獻的愿望。他們通過發揮正能量,又能減輕其離退休后的失落感、孤獨感,減少不良情緒,豐富老年生活,提高他們的幸福感。據統計圍繞中心工作的退休教職工現有200多人,但“銀色人才”的作用遠未充分發揮,究其原因是缺乏工作統籌、供需雙方獲得信息的渠道局限等。
二、以“1+1+X”為主要載體的“銀色人才”開發戰略
(一)加強組織領導
“銀色人才”開發工作與離退休工作既有相通,又有不同,要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并配備相應的管理工作人員,形成主管校領導負責,組織、人事、離退休部門等密切配合的協調機制。
(二)完善一個“銀色人才”資源庫,建立一個“銀色人才”網,搭建多個“銀色人才”交流平臺,充分挖掘高校退休高級人才資源
1.一個“銀色人才”資源庫
目前,浙江省教育廳、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八家單位在浙江省高校“銀色人才”資源系統數據庫進行“銀色人才”的數據統計。在該數據庫的支撐下,第一,掌握“銀色人才”的數量、年齡、專業特長等基本信息,構建較完善的人才信息庫。第二,做好“銀色人才”資源的調研和建檔工作,對于繼續發揮正能量的“銀色人才”做好服務調研工作,并及時登記。第三,將“銀色人才”庫進行按需分類,對于每位“銀色人才”做到情況精準、分類精準、服務精準、效果精準。
2.一個“銀色人才”網
基于“銀色人才”資源庫,根據校內外需求建立“銀色人才”市場和“銀色人才”網,定期發布“銀色人才”信息供需信息,組織對接交流會,加強與校內外相關部門的合作,在線上與線下進行供需對接,為“銀色人才”發揮價值提供機會與平臺。“銀色人才”網在國內的起步較晚,國內有全國離退休人才網等。而國外“銀色人才”網的創建時間較長,如日本已有20 多年的歷史。日本“銀色人才中心”面向60歲到65歲的健康老年人招募會員,這些老人通常都有自己非常明確的工作意愿,工作人員會盡可能地按照老人們的要求為他們安排工作,并且是免費的[1]。
3.“銀色人才”交流平臺
(1)關心下一代平臺。發揮離退休老同志政治、經驗、威望、時空、親情等多方面的優勢,組織他們在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浙江大學關工委專門成立求是宣講團,一批老教授、老黨員通過宣講報告、講座等形式在大中小學生中開展教育活動,受眾人數超過萬人。打造“在鮮紅的黨旗下”的教育平臺,充分發揮老黨員、老同志的優勢,廣泛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
(2)教學督導平臺。浙江大學有30余位老同志作為學校教學督導員,一方面,通過審閱課程教學大綱等形式,充分發揮其教學經驗豐富的優勢,對青年教師進行教學“傳幫帶”;另一方面,經常深入教師和學生中進行訪談,了解師生的需求,并將信息反饋給有關職能部門,為學校改進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參考依據。
(3)科研合作平臺。浙江大學近200位退休老同志從事科研合作工作,緊緊圍繞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工作,依托浙江大學工業技術轉化研究院和技術轉移中心等平臺,與地方政府和企業緊密對接,轉化學校科技成果。
(4)黨建平臺。做好發展大學生黨員工作,對于發揮大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具有重要意義。浙江大學有近20位老同志任院系兼職組織員,承擔著協助各院(系)做好學生黨員的發展、教育和管理工作[2]。
(5)其他管理服務類、文化建設類、公共事物類等平臺。
參考文獻:
[1]華曉晨.日本老年人才開發機構——銀色人才中心[J].中國人才,1994(12):39-40.
[2]王發明.高等學校離退休人員“老有所為”的現狀與對策[J].人力資源管理,2018(1):36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