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華
概率統計是主要研究隨機現象統計規律的學科,它與所有學科密切相關,具有嚴密的數學基礎。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信息化、數字化的不斷深入,概率統計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現代社會的各個領域,特別是自然科學、經濟管理和金融等領域,因而,其教育價值日益受到數學教育的重視。
一、概率統計課程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1.教學目標龐雜寬泛
目前,概率統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很多,如隨機事件的頻數、頻率與概率,離散型隨機變量函數,隨機變量數字特征(數學期望、方差)等內容,多而龐雜,抽象且較為難懂。而且,對學生教學內容掌握情況的考核也主要是通過考試,對專業關聯性低、前期相關知識儲備差的學生而言,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會不斷下降,最終可能只是為了通過考試,至于知識到底掌握了多少,是個未知數,這也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理想。
2.教學方法缺乏創新
目前,大多數院校的概率統計課程在教材內容方面大同小異,教學模式千篇一律,基本采用“理論知識+例子說明+解題”的教學模式,理論化、單一化、呆板化,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潛在的學習能力。事實上,隨著信息化、數字化的不斷深入,概率統計除了古典概型的應用,在大數據時代的應用更為突出。如當今社會比較流行的數據分析師,其工作內容的主要部分也是應用概率統計來對大數據進行分析?,F代社會的經典案例和教學方法不斷迭代,而教學模式的因循守舊,造成課堂教學缺乏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使大多數學生丟失了學習概率統計的熱情。
3.教學過程互動性差
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雙方都沒有比較強烈的互動意愿。作為教師的一方往往會在教學中留下一個公共的聯系方式,如QQ群、公共郵箱等,主要是將課程中的一些習題和相關講解發給學生,而學生一方除了對課程特別有興趣的,一般也只是在QQ群或者公共郵箱中交談些作業的相關內容,雙方的交流基本就在課堂之內,出了課堂就沒了溝通。這樣的結果就是教師認為自己完成了教學任務,而學生即使對教學有自己的看法也不發表,嚴重影響了教與學的效果。
二、概率統計課程定位
1.明確實踐導向
興趣是學生學習、堅持和探索的一種不可缺少的情感,也是學生能夠通過概率統計課程建立隨機思想的關鍵。因此,在教學中,第一需要考慮的是如何通過本次課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論是固定的,但案例卻是豐富的,且可以不斷更新,教師可以在介紹書本案例的同時,誘導學生舉一反三,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解決問題,進而理解知識。
2.精準教學目標
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劃分為知道、理解、掌握、學會四個層次,根據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指導一些基本概念,方便學生理解和掌握常見的離散型與連續型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學會實踐中常用的期望和方差等相關概率和統計方法,形式四個層次的知識結構體系。
三、結語
概率統計課程教學應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變化,不斷豐富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應用能力,用一個個現實中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最終以實際應用為導向,強化師生互動,以實現教學質量目標。
參考文獻:
[1]孔凡秋.《概率論》的課程教學改革[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7):117-118.
[2]王 波.關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的幾點體會[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3).
[3]曾善玉,張錄達.《應用概率統計》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00(7):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