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笑天 陳志清
摘 要:實習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如何在實習教育中加強思想政治(以下簡稱思政)教育是現有研究中的薄弱環節。因此,文章作者探索了影響實習教育中思政教育效果的因素以及更好實現思政教育與實習教育相結合的策略。
關鍵詞:實習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分析
一、實習中加強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實習教育作為學生在校期間實踐教育的重要一環,必然肩負著高校思政教育的使命。在實習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獨特的優勢。
第一,育人主體多樣性。在實習教學中,我們不但有帶隊教師參與其中,更有企業和實習服務的對象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多元的教育主體可以讓教育內容更加立體生動,如思政教師、輔導員充分闡述思政理論,企業的導師用實踐中的案例豐富思政的理論教學。
第二,育人過程互動性。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往往是被動接受理論灌輸,其效果并不理想。而在實習教育中,學生對社會進行自主探索,自主性的探索和與社會的互動能增強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和道德品質。
第三,育人內容針對性。目前高校有很多不同形式的社會實踐,但實習教育是眾多實踐環節中,最貼近學生自身專業的社會實踐。正是這樣有針對性的特點,可以更好地讓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潤物細無聲般讓學生接受思政教育。
二、實習環節中影響思政教育效果的因素分析
實習作為高校的必修課程之一,已經得到了全面的普及,本文以某985高校數學專業的實習生為樣本,進行實習效果分析。
1.指導教師特點與思政教育效果關系不顯著
學院安排一名學院行政領導、兩名專業教師和一名思政輔導員各指導一組學生進行實習。根據調查結果發現,學院行政領導和一名專業教師的認知度明顯高于輔導員和另一位專業教師。由此可知,指導教師是否為專職思政工作者與思政教育效果并不構成顯著影響。
2.崗位特點與思政教育效果關系顯著
企業提供的實習崗位與數學專業相關性從高到低分別是商業銀行、通信供應商、投資分析企業和課外教育機構。而實習后,學生的認識提升程度排序分別為商業銀行、通信供應商、課外教育機構和投資分析企業。可見崗位特點越接近專業所學,思政教育效果就越好。
3.實習環節與思政教育效果關系顯著
在四家企業實習中,部分企業采用包括小組課題在內等更為互動的實習模式,學生認識程度明顯提升。相反,實習模式越傳統,認識程度提升越小。
4.實習環境與思政教育效果顯著
實習環境包括住宿環境、飲食條件、工作環境等,當學生對實習環境的滿意度越高,認知的程度也逐步提升。
三、以實習建設為契機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首先,實習教育以專業為核心才能更好地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當下實習教育存在只“實”不“習”的情況[1],因為企業盲目設立實習基地,而當實習內容與專業相關性不大時,學生只能盲目模仿企業導師,無法真正做到檢驗知識、更無法促進自己總結與反思學業。當我們將實習內容圍繞專業進行設置時,學生才能從中得到更好的鍛煉,思政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保障。
其次,實習教育需要豐富的活動支撐。豐富的實習活動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熱情,吸引學生投身實踐活動當中。例如,課題小組、實地調研、辯論賽等[2]都可以作為實習方式之一。只有不斷豐富實習方式,才能促進思政教育的有效開展。
最后,實習環境不能忽視。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環境對人的情緒具有極大的影響。大學生的實習環境往往決定了他們對實習的重視程度和喜好程度,但給予學生良好的環境不代表要提供高成本的錦衣玉食。相反,實習需要給予學生真實的社會環境,盡量提供整潔有序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并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筆者認為實習教育絕不是個別教師的任務,各院校應該從頂層設計開始,與實習企業結合雙方特點制訂科學有效的實習制度,才能實現思政教育與實習教育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陳踐美.專業實踐視野下的教育實習反思[J].中國電力教育,2013(32):182-183.
[2]韓笑天,陳志清,禹 萍.辯論作為自主招生思政素養考察新模式的探究 [J].亞太教育,2016(1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