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鐵紅
摘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水平是關鍵。在互聯網+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面臨多種機遇和挑戰。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需要,要從三個維度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素養能力建設:高度的理論自信是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素養能力的靈魂和基礎;深厚的專業素養是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素養能力的核心;良好的道德修養和人格魅力是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素養能力的關鍵。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 素養能力 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4-0123-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在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師”)承擔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任務。“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關鍵在教師。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能不能取得好的成績和效果,關鍵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任課教師的素質。”[1]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主力軍。教師素養能力水平的高低影響著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對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決定教學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素養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養能力、專業素養能力和道德人格素養能力三個方面。互聯網+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加強思政課教師素養能力建設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一、高度的理論自信是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素養能力的靈魂和基礎
“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雙重屬性:既是知識體系,又是價值觀念;既是一門學科,又是意識形態。”[2]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教師要“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這就決定了思政課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思想政治素養才能夠勝任自己的工作。思政課教師思想政治素養如何,對學生的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關系到高等教育的辦學方向和質量,關系到能否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素養是思政課教師最重要的素質能力要求,是成為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首要條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思政課教師如果自己對所講授的內容都缺乏理論自信,又怎么可能教育引導學生接受?高度的理論自信是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素養能力的靈魂和基礎,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立身之本。
理論自信源自于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只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堅定信仰者,才會從內心深處產生強大的信心和動力,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底氣,在教學過程中更加堅定自信、理直氣壯地宣揚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價值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只有堅持高度的理論自信,才會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做到真學、真懂、真信和真用,才能充分發掘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魅力,不斷地挖掘課程內容,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二、深厚的專業素養是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素養能力的核心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一定的專業知識是教師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的前提和保證,教師所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決定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傳播者,要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具有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素養能力。思政課教師的專業素養能力包括專業理論知識、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思政課教學的核心內容,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看家本領。站好三尺講臺,必須具有深厚堅實的理論功底。只有一定的理論功底做支撐,才能更好地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知識體系向信仰體系”的轉化。思政課教師要全面、深刻、完整、準確地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不斷加強對經典著作的研讀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對重大現實與理論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解決現實社會中熱點、難點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屬于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思政課教師不僅要成為自己領域的“專家”,還要有寬闊的理論視野,掌握豐富的、跨學科的知識,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涉及的教育學、心理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的相關知識有所了解和掌握。
如何讓馬克思主義理論真正走進大學生的內心,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有深厚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高超的教學水平和較高的科研能力。教學能力是教學取得實效性的保證,思政課教師要注重個人教學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學藝術。在現代信息社會,思政課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探索符合時代發展規律、教育教學規律和大學生成長規律的教學模式。為了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思政課教師必須積極開展科研活動,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要通過科研促進教學活動,沒有一定的科研成果作支撐,就會使課堂教學缺乏理論的底蘊和深度。教師要密切關注和汲取當前思想政治理論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時把科研成果不斷充實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實現教學科研的良性互動。
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人格魅力是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素養能力的關鍵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從事的是塑造人靈魂的工作,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為重要的是要成為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領者。思政課教師的言行舉止、性格和品質對學生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的特殊性,決定了思政課教師要重視道德修養和人格魅力的塑造和提升。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良好的道德修養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是對大學生最直接、最形象、最深遠的教育,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塑造學生的心靈。一個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人格魅力的教師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與尊重,受到學生的信任和愛戴。思政課教師具有較高的道德修養和人格魅力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需要,也是吸引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推手。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3]思政課教師良好的道德修養是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形成和提升的關鍵。教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自身道德品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品格的形成。愛是教育的靈魂,思政課教師要有一顆“仁愛之心”,以真摯的情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為學生起到的榜樣和示范作用。要始終堅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積極傳播正能量,用自己良好的品德修養去影響和陶冶學生,“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4]在潤物細無聲中使學生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實現對學生的言傳身教,做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
參考文獻:
[1]劉書林.如何提高思政課教師素質[N].中國教育報,2007-03-29(3).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15(1).
[3]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10(2).
[4]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2).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