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企業經營中,由于內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風險管理也越來越重要,而內部審計在企業的風險管理中又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內部審計的職能是采用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監控、檢查、評估風險、提出審計建議等,內部審計是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工作中的第三道防線,由此也被賦予了更多的職責和使命。本文就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職責和作用作簡要闡述。
關鍵詞:內部審計 不可或缺 風險管理 職能 作用
一、內部審計對企業風險管理的作用
內部審計的定義在《內部審計實務標準》一書中有明確說明:“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與咨詢活動,目的是為機構增加價值并提高機構的運作效率。”這一定義說明了內部審計的范圍不僅在于審核、監督,還包括了企業運營和風險管理,內部審計和風險管理互相聯系,互為機遇和挑戰,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的進步,內部審計和風險管理已經發展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勢,本文將從以下兩方面簡要介紹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對風險管理過程進行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第一,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化經濟發展勢態下,調節企業內部結構,使企業適應經濟環境,避免外部環境的不穩定引起的風險;第二,與管理層討論企業未來的發展規劃和近期的目標,監督檢查細分到各部門的目標的完成進度如何,并適度地加以調整;第三,準確評價管理層對風險的識別和評估;第四,分析控制措施,盡可能地使風險造成的損失降落在企業的可容忍范圍之內;第五,認真執行風險監控,完善監控報告制度,充分、及時地上交風險監控報告。
站在被咨詢的角度上,協助企業確定風險的形成,評價風險管理的決策是否合理,并監督其實施。內部審計在該方面可以做的有如下三點:首先,進行控制和評估風險的培訓。使整個企業各個層面的員工都加強風險意識,有效識別風險并提出控制措施,參與討論和實施,實際加入到風險防范和應對的行列中;其次,審計人員要定期組織召開控制風險評估的專題討論會,針對企業面對過的、即將面對的或者經過判斷可能會產生的重大風險隱患,在企業內外部專家的研討中交流經驗、學習提升;再者,充分利用評估工具,風險評估更加科學準確。
二、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職責
隨著內外部經濟環境的風險性增加,企業要在風險中穩步發展,把總體發展目標和風險管理緊密聯系起來,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就必然成為內部審計的一項重要職責。
(一)監督、改進企業風險管理體系的職責
監督職責是風險控制的起始和基礎,是內審的一項基本職責,也是特有的能力和責任,要想管理風險,需要先了解風險、識別風險,才能逐步做到分析風險、評估風險、防范風險,不僅如此,內部審計還要對企業內部的管理情況、經營情況有一定的了解,要堅持原則,勇于發現企業存在的風險,企業中很多內部的風險是由各管理層人員甚至是領導人的決策和工作上的失誤和不足造成的,所以內審的職責就是切實履行監督職責,幫助企業避免這些風險。
(二)具有對構成風險的因素進行識別和分析的職責
企業在經營管理中不免會因為經營或者管理產生各種各樣的風險,而且內部的風險具有傳播性、持續性、差異性,如果不及時處理和規避,在各司其職的各個崗位上必然陸續會產生風險。
(三)完善企業風險管理方面制度的職責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內部審計在企業中正是擔任了一個“立規矩”的角色,眾所周知,制度在企業內各部門中起到的是領導作用,內審監督就算可以審查風險漏洞,但主要還是要找出風險的源頭,從根本上減少風險的形成,制度就是根本的解決方法。制度既要涵蓋所有可能出現風險點的行為,在決策、執行、監督的全過程中,有明確的制約、權衡的方法,又要能準確計算和評估風險,未雨綢繆。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企業身處其中,必然受到各種風險各種競爭的干擾,企業為了能夠健康長遠地發展下去,對風險管理越發重視,而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是內部審計的最新發展方向,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培養基礎人才,可以達到為內部審計發展提供契機,有利于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的雙贏局面。
參考文獻:
[1] 王紅,李繼志. 論風險基礎審計在內部審計中的應用[J]. 消費導刊, 2008, (05) .
作者簡介:師煥榮(1970.5-),女,漢,山西臨猗人,本科,高級審計師,西安航天動力實驗技術研究所,財務、審計、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