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麗華 劉貝 饒婷
摘 要 按照《中國制造2025》及上海市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要求,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圍繞解決關鍵工程技術難題的高水平人才培養為目標,秉持“學生為本,需求導向”的理念,構建了應用型高校的工程碩士人才培養體系。
關鍵詞 先進制造業 應用型大學 工程碩士培養 改革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8.025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a made 2025"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Shanghai'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s set up a training system for master of engineering talents in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high level talents for solving key engineering technical problems and holding the concept of "student oriented and demand oriented".
Keyword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pplied university; training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reform and practice
《上海市制造業轉型升級“十三五”規劃》要求結合上海實際及發展趨勢,加快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支撐、生產性服務業協同的新型工業體系。本研究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承擔的“以企業為導向的校企聯合研究生創新培養模式研究”、“化學工程領域專業碩士核心課程群建設”等上海市教委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及化學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等上海市教育綜合改革項目為依托,面向先進制造業對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需求,聚焦應用技術型大學工程碩士創新能力提升,構建了緊貼制造業前沿技術和突出工程專業實踐的課程體系,實施了源于先進制造業關鍵技術的選題方案,創新了突出先進制造業技術轉化的學位授予標準,建設了一批深度產學研合作的市校級專業實踐基地,培養了一批高素質工程碩士,獲得了較高的社會反響。本研究圍繞解決關鍵工程技術難題的高水平人才培養為目標,秉持“學生為本,需求導向”的理念,構建應用型高校的工程碩士人才培養體系。
1 工程碩士培養改革與實踐的原因
1.1 先進制造業的人才需求呼喚工程碩士培養改革與實踐
目前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存在:目標模糊,工程實踐不突出,促使研究生理解生產一線的方法及運營的實線環節不豐富,造成工程實踐能力鍛煉不足,畢業生難以適應先進制造業對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知識結構和能力的要求。因此必須樹立準確的人才培養理念,全面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創新解決關鍵工程技術難題的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滿足先進制造業需求的高水平工程碩士。
1.2 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辦學呼喚工程碩士培養改革與實踐
高水平應用型高校辦學需要高水平工程碩士培養的支撐,反之,高水平工程碩士培養是高水平應用型高校辦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以應用技術學科建設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線,以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為發展目標。我校2016年入選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工程的百校之列。因此高水平應用型高校辦學需要與之相對接的工程碩士培養。
2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工程碩士培養改革與實踐的主要內容
(1)立足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定位,踐行符合先進制造業需求的人才培養理念。學校以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為發展目標,提高服務上海及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面向先進制造業對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需求,緊扣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突出能創造新技術、解決關鍵工程技術難題的工程碩士培養為目標,秉持“學生為本,需求導向”的理念,構建應用型工程碩士人才培養體系。
(2)對接先進制造業的學位點學科布局。面對先進制造業的需求及標準,學校的工程碩士學位點建設穩步發展,現有化學工程、安全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3個專業學位授予點,目前正在積極建設7~8個工程碩士學科。學位點建設的原則是對接先進制造業發展需求,重點考慮與先進制造業發展的結合程度。
(3)制定聚焦應用技術型大學工程碩士能力提升的培養方案。根據學校高水平應用型高校發展定位及先進制造業要求,聚焦應用技術型大學工程碩士創新能力的提升,建立了與之相適應的工程碩士培養方案,對工程碩士培養過程進行質量監控。將先進制造業需求內化為校企合作的課題,然后把課題與工程實踐內容、學位論文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并將先進制造業需求與校企合作課題有機結合起來。
(4)實施緊貼制造業前沿技術和突出工程專業實踐的課程改革。實施緊貼制造業前沿技術和突出工程專業實踐的課程改革,如化學工程領域專業碩士核心課程群建設、研究生數學類公共基礎課課程體系建設與優化等。開設實踐課程,合格者可獲得6個實踐學分。實踐課程對接先進制造業關鍵技術需求,教師在課堂上將先進制造業前沿技術傳授給學生;公共課程方面如將工程倫理設置為工程碩士培養方案的必修課,開設區別于學術英語的工程英語,根據專業領域的需求對工程碩士數學課程進行模塊化教學等。
(5)制定滿足先進制造業關鍵技術需求的學位授予科研成果要求。面對先進制造業關鍵技術需求,工程碩士的論文選題全部來源于先進制造業關鍵技術,基于上述標準,學校制定了工程碩士研究生學位的授予條件(三選一):①以第一作者(或導師第一作者、學生第二作者)發表國內核心期刊收錄的學術論文1篇;②發明專利(有公開號)1項;③研究成果已投入生產(企業出具證明)。
(6)搭建深度產學研合作的實踐平臺。構建了校企合作監控體系,建設了一批實踐基地、協同創新平臺、省部級工程技術中心及研發中心等,將研究生的培養真正實現與先進制造業需求對接。實踐基地采用實踐案例教學、現場教學、準員工式等教學培養模式,論文選題全部集合企業的關鍵技術需求。
(7)第二課堂與第三課堂成效突顯的學生工作。強化第二課堂:鼓勵研究生參加暑期學校、學術論壇、學科競賽等科技創新獲得;資助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參加國際會議或論壇;積極為學生創造條件出國交流學習。
創新第三課堂:緊密對接課題教學,完善實踐教學平臺,重復利用各種網絡媒體平臺,多渠道多層次傳授先進制造業關鍵技術,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意識。
3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工程碩士培養改革與實踐的成效
3.1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1)實踐基地對接先進制造業需求 ,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學校共建設有8個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及10余個工程領域協同創新平臺,其中上海化工研究院研究生實踐基地與上海百潤香精香料股份有限公司實踐基地為上海市示范級實踐基地,上海化工研究院為化工領域前沿技術頂尖研究機構,上海百潤香精香料有限公司為香精香料領域前沿技術頂尖公司。
(2)科研成果對接先進制造業的關鍵技術。到目前為止,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100%以上已公開發表論文或者申請專利,多項科研成果已投入企業生產。參與產學研項目300余項,累計經費8500萬元。目前為止畢業生累計發表核心論文121篇,發明專利170 項 ,科研成果轉化 6項,科研成果累計投產規模近5000萬元。
(3)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強,創新成果層出不窮。學校累計完成11項工程碩士教育創新計劃項目、承辦2次上海市級工程專業碩士學術論壇、承辦5次暑期學校、工程碩士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專項累計16項、各類講座及學術沙龍800余次,獲得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二、三等獎16項,獲得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全國總決賽二等獎,獲得 “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獲得了上海市大學生先進材料創新創意大賽三等獎等。
(4)畢業生競爭力強、就業率高、去向合理。研究生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就業質量優異,大多就業于先進制造業企業,如睿智、德國漢高、藥明康德、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贊譽。
3.2 社會認可度顯著提高
(1)媒體廣泛報道,工程領域產學研成果受到社會各界充分肯定。工程碩士培養提升產學研合作水平,成效明顯。解放日報、新民晚報、中國科學報、香港大公報、上海科技報、東方網、澎湃網、上海觀察等多家主流媒體報道了工程碩士培養在我校產學研合作中的成效,給予了高度評價,《解放日報》以“促成果轉化,勿再糾結轉化率”為題對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及工程碩士培養體制改革等刊發新聞;東方網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產學研創新顯著”為題也進行了詳細報道。
工程碩士培養促進產學研合作成功,得到社會各界充分肯定,學校工程碩士研究生已成為各研究團隊應用型科研成果產出的重要生力軍。如在第19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我校 “新型風味乳酸菌發酵食品制備關鍵技術”及 “創新陶瓷材料3D打印技術”兩項工程領域技術分別進行了展示,《中國科學報》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讓綠色食品告別添加劑”為題進行了詳細報道,《解放日報》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創新陶瓷材料3D打印”為題也同時進行了詳細報道。
(2)廣泛交流辦學成果,同行認可。從2008年起,學校成為全國化工教育協會、全國化工高教學會的副理事長單位;化學工程專業列入教育部卓越計劃試點專業。工程碩士改革及實踐等相關成效除在《課程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時代教育》、《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外,還在應用科學和工程創新國際學術論壇、化學工程與材料特性國際研討會等大型會議上作經驗交流或主題演講。2014年至2017年,先后有佛山科技學院等10余所國內高校來學校調研交流工程碩士培養模式,學習學校在主動適應先進制造業需求,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方面的成功經驗。
參考文獻
[1] 王駿飛,桑玉軍,宋作忠.轉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J].價值工程,2018(3):213-215.
[2] 杜海玲.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J].長春大學學報,2017(4):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