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農村地區的醫療衛生服務中,鄉鎮衛生院所發揮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對于滿足農村居民的就醫需求、推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對當前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的現狀有一個清楚的了解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分析了我國現階段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現狀;建議
一、 我國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的現狀分析
(一) 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不足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全國范圍內建立的鄉鎮衛生院的數量在逐漸增多,衛生院中工作人員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但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我國到2015年還是存在著醫生匱乏的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來越關注身體健康與保健,尤其是新農合的開展,社會對醫生的需求只增不減。衛生院人力資源不足嚴重影響著鄉鎮居民的就醫質量。而且與城市相比,鄉鎮衛生院的環境條件是比較落后的,對于高素質醫療人員的吸引度不夠,因此在引進人才方面比較困難,現有的工作人員也經常因為鄉鎮衛生院工作壓力大、工資報酬低而另尋高枝,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的匱乏。
(二) 分布不平衡
我國衛生人力資源配置不均衡是非常突出的問題,城市醫療人力衛生資源的優勢是農村地區所遠不能及的,比如截至2015年,我國城市護士的密度是農村的3倍,醫生密度是農村的2倍,而且醫療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也要強于農村。詳細地講,首先衛生人力資源分配不合理,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之間人力資源差異比較明顯,中東部衛生人力資源質量和數量都要優于西部地區。第二,人力資源結構不平衡,鄉鎮衛生院中公共衛生服務人員少,醫護人員少、護士少,醫生多。為了滿足農村居民的就醫需求,衛生部建議農村醫護比應該是1∶1,然而據相關調查,現實情況中鄉鎮衛生院的醫護比是1∶0.26。
(三) 工作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現階段我國鄉鎮衛生院中的醫護人員的業務素質還是比較低的,首先醫護人員學歷總體水平較低。大學本科學歷的人員占不到總數的2%,大多數人的最高學歷只是中專。除了醫護人員以外,鄉鎮衛生院的管理人員同樣學歷不高,中專和高中學歷的人占大多數,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上至管理人員下至工作人員,他們的學歷都不高,所受的專業教育就比較薄弱,因此人員素質整體水平都比較低。另外,在職稱構成上,鄉鎮衛生院中有高級職稱的衛生技術人員比例過低,多是師級、助理職稱,由此可以看到鄉鎮衛生院非常缺乏有著高專業技術資格的人員。工作人員專業素質低就會影響工作效率與質量,比如說相關部門出于病人數量增多,衛生院工作量加大的考慮為衛生院配置一定的先進的醫療設備,可是卻因為缺乏專業能力常導致因為受操作技術的限制而不會熟練使用,因此會影響服務水平。
二、 我國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的建議
(一) 提高對農村衛生的投入支持
政府要將農村衛生事業作為自己主要的一項工作內容,不能全部推給衛生部門,要重視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以及在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方面,鄉鎮衛生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意識層面提高重視程度的基礎上,加大對農村衛生的投入支持,制定并落實涉及衛生院工作人員子女就學、業務進修、生活待遇、經濟收入等多個方面的有利于穩定隊伍、引進人才的政策。由于我國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員配置密度不夠平衡,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時要適當地向貧困鄉鎮傾斜,積極縮短中西部與東部地區之間的差距。要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契機,增加對鄉鎮衛生院硬件設施建設的投入,改善衛生院工作環境,提高衛生院服務能力,從而引導更多的醫學人才來農村就業。
(二) 加強鄉鎮衛生院內部人力資源的人性化管理
只有在融洽和諧的環境中工作才能提高工作人員的歸屬感,從而增強其長期在此工作的意愿。因此鄉鎮衛生院要積極為人員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采取人性化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衛生院管理者要多關心員工的工作、生活,積極解決員工遇到的困難,并給予員工參與管理決策的權利,從而調動他們工作的創造性與積極性。
(三) 改善開展城市支援農村的工作
可以指派城市醫院的醫技人員輪流到鄉鎮衛生院工作,特別是要安排一些業務能力強的人員到鄉鎮衛生院對鄉鎮衛生院的人員進行指導。也可以對鄉鎮衛生院中衛生技術人員進行培訓,而這項任務就交給城市醫院來執行,并在費用上給予優惠。特別是針對那些貧困地區,嚴重缺乏衛生條件的地區的衛生院人員的培訓,可以完全免去培訓費用。
(四) 加強鄉鎮衛生院人員素質建設
提高鄉鎮衛生院人員的素質首先要提高衛生院院長的素質,院長是引領衛生院經營發展的主要力量,對院長的選拔和配置要科學合理,要特別重視考察職稱、學歷、知識結構、年齡等方面的內容,要建立長效機制,將對院長的培訓納入規范化的渠道,發揮好院長的帶頭作用。要加強對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的再教育,特別是要加強對那些中青年醫生的繼續教育,由中青年醫生帶動整個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素質的提高。政府也要積極減輕衛生院的負擔,為衛生人員的再教育提供經費,鼓勵鄉鎮衛生院中的人員外出學習,從而增長知識面,提高自身技術水平。
(五) 建立以縣為單位的衛生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結合農村當地的實際情況,建議縣級成立衛生人力資源管理委員會,以各個醫療衛生機構的領導為委員,以衛生局局長為副主任,以縣領導為主任。委員會的職責在于根據現實需要制定輪崗標準,安排衛生人員在縣鄉輪崗,尤其要多安排公共衛生人員到鄉鎮衛生院輪崗。還要負責推進農村衛生人力資源的共享,對當前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進行統一編制,協調縣轄區內所有衛生人力資源工作。并在薪酬待遇上制定統一的標準,適當地提高農村衛生人員的工資福利,從而解決衛生人員的個人物質生活問題,增強他們繼續留在農村為農村醫療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的意愿。
三、 結語
當前我國鄉鎮衛生院在人力資源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例如人力資源短缺、分布不平衡、人員素質不高等都會制約著農村醫療服務水平的提高,為此我們需要強化對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管理,加強人員素質建設,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意識,積極推進鄉鎮衛生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毛宗福,王永棣,劉繼強,胡國善.我國衛生人力資源及其研究現狀[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3(01).
[2]方鐵紅.我國基層衛生人力資源的發展策略研究[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1).
[3]楊清波.我國農村醫療衛生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
作者簡介:
陳婉紅,福建省南安市,南安市梅山鎮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