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期背景下,教育體制深化改革,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也逐漸突顯出來。其中,小學語文教學能夠對學生的語言能力和閱讀分析能力加以培養,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貫徹落實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語文閱讀教學是科目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文本細讀,逐漸成為閱讀教學的技能培訓方式。基于此,文章將文本細讀作為研究重點,闡述其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具體策略,希望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策略
伴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實施,逐漸提高了文本細讀的要求。其中,學生應借助文本材料,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對文章內涵形成深刻地印象,進而熟練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方法。然而在實踐過程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細讀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有待完善。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細讀策略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問題闡釋
(一) 以教師解讀為重點
貫徹落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引導學生參與到文本閱讀環節。但在學生遇到了無法準確理解內涵的文章片段,教師僅僅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而不會合理引導學生對問題展開相關性的思考。現階段,大部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教師主要講解個人對文章片段的理解,而忽視學生閱讀教學中所需要的思考意義。長此以往,語文教師就無法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使得學生在思考文章并討論的過程中花費大量的時間。對于語文教師而言,為追趕教學的進度,借助教學理解措施替代了學生自主理解的環節,嚴重影響了學生閱讀學習過程中文本細讀的質量與效果。
(二) 拓展延伸盲目性明顯
語文教師將教學綱要作為主要參考,而在講解文本內容以后,會安排學生針對理解難度較大的文本段落展開延伸分析,錯誤地認為這種途徑可以培養學生閱讀解析的能力。但是,由于閱讀延伸教學過于盲目,導致學生陷入思考困境當中。雖然課堂延伸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需要將學生文意掌握的程度作為出發點,逐漸地引導學生展開深入地思考,而并非導致其處于混亂思維狀態而影響其學習的積極性。
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策略研究
(一) 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十分重要。為不斷增強學生對于課堂內容的興趣程度,要深入掌握其心理的特點。因為小學生對于很多事物都相對陌生,所以好奇心極強,即便是小事情同樣可以引起其興趣。所以,只要語文教師能夠有效地引導,就可以使學生興趣得以激發。
以《秋姑娘的信》一課為例,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直接告訴學生將教材翻到多少頁,并學習《秋姑娘的信》,這種蒼白無力的教學導入效果必然會不理想,難以激發學生興趣。為此,教師應改變教學導入的方法,向學生提問:“同學們,有誰了解秋姑娘的模樣?”,通過這一問題,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會主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秋姑娘很美麗也很漂亮,她穿著金黃色的裙子”等等。隨后,教師可以再次提出問題,“同學們的回答很精彩,那么你們是否了解,秋姑娘還會寫信呢!”。此時,學生肯定會十分好奇,并且產生無限地遐想,提出問題“老師,這是真的嘛?秋姑娘還會寫信?”“秋姑娘的信會寫些什么呢?”。在這種情況下,語文教師就可以提示學生將教材翻至特定的頁數,并開始《秋姑娘的信》的教學。以上教學導入方法,就是教師借助小故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在科學引導學生的基礎上,使學生能夠更熱愛學習課堂教學的內容。
(二) 積極引導學生思考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發揮著主體性的作用,而教師則應發揮其引導作用,使學生能夠主動地思考并且揣摩文章內涵。當學生遇到難以理解的片段,教師應當及時做出引導,使學生能夠通過思考獲得答案,并非將答案直接告知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文本細讀教學的過程中,應向學生提出重點的問題,并為學生預留充足時間,使其能夠細讀文章和思考,自主感悟文章內涵與真諦。
(三) 準確把握文本細讀重點
第一,整體性把握。在開展文本細讀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在整體角度對文章線索以及情感等相關內容進行把握,堅決不允許出現斷章取義的情況。以《將相和》一課為例,由于藺相如屢次建立功勛,所以趙王將其封為相,而廉頗因嫉妒身處相位的藺相如,所以會故意刁難藺相如。后來,正確認知個人錯誤之處,拜訪藺相如以負荊請罪。若學生僅閱讀到前一段的內容,會誤認為廉頗是個心胸狹窄之人,與文章主旨嚴重偏離。為此,必須要在整體層面把握文章的主旨涵義。
第二,細品文章細節。任何一篇文章,細節都是不容小覷的。所以,在細節品味的過程中,應將關鍵詞作為重點。其中,“僧敲月下門”一句中,即可對“敲”字進行仔細地品味,思考為何使用“敲”而不是“推”。另外,要對空白之處內容加以挖掘,以《小珊迪》一課為例,在文章內容中,小珊迪首先想了一會兒才回答,一個便士可以賣兩盒。那么內容中的“想了一會兒”的隱藏內涵又是什么。只有細細品味文章的細節,才能夠真正地了解文章的精彩。
第三,注重文章藝術特點。在文章閱讀的過程中,藝術特點也是其出彩的重點。通常情況下,文章藝術特點集中表現在修辭手法與說明方法兩個方面。為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通過引導學生對片段修辭手法以及說明方法進行全面地思考,以保證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強化其文本細讀的能力。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文本細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夠不斷增強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能力,對問題進行深入地分析并采取解決措施。即便在教學實踐中仍存在不足之處,但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通過語文教師的不斷努力,能夠有效地改善當前的文本細讀現狀。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貫徹落實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時候,教師應當強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重要性,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改進與創新教學方法,以保證學生能夠在文本細讀中獲得收獲。
參考文獻:
[1]鄭鵬.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分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2):265.
[2]閆尹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分析[J].文理導航(下旬),2017(12):26.
[3]王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文存閱刊,2017(8):93.
[4]韋勝.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17(18):124.
[5]謝朝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探討[J].小作家選刊,2017(26):100-101.
作者簡介:
劉靜華,吉林省長春市,長春市朝陽區明德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