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部分初中生小學數學就不好,小升初后,隨著數學學習難度的加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存在畏懼、抵觸心理,產生怕學、厭學情緒。本文就他們的數學學習現狀,從數學學習生活化、參與數學活動、多元化評價等方面探討了激發后進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
關鍵詞:生活情境;數學活動;評價
在初中階段存在這樣的一群學生,他們數學基礎較差,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都沒有掌握,運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的發展都存在不足,隨著初中數學學習的開展,出現上課幾乎什么也聽不懂、家庭作業靠手機、考試分數個位數等亂象,對他們而言,每天的數學課沒有任何樂趣可言。提升這些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需要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可以讓學生主動投入到數學學習中,是他們進行數學學習重要的內驅力,只有興趣才能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要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真正地喜歡數學,學好數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嘗試:
一、 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要遵循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規律,強調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學生現有的認知著手,按生活-數學-生活的模式,讓學生了解學習數學的必要性,慢慢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空間觀念、推理能力等數學核心素養。
(一) 善用“生活”來創設問題情境
情境問題是一節數學課的起點,有了好的情境,一下子就能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探求數學知識的思維活動,就從這里開始的。應用題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一個難點,有的學生看到一大段文字后,就會失去思考的勇氣和信心。在七(上)4.3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一課引入時我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姚明在NBA的一場比賽中,22投17中,三分球三投三中,罰球得了5分,本場比賽姚明共得分32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多少個二分球嗎?”題目旁配了姚明打球的圖片,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紛紛議論,有的同學拿起筆演算起來,此時的學生沒人去關心這是比較難的應用題,而且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上去了。
(二) 借用“生活”來理解數學概念
數學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單位,是學生認知的基礎,初中數學中不少概念的表述比較抽象,一些學生不理解其中意思,無所適從,這個時候給一個生活中能抽象出概念屬性的例子,就能幫助學生抽象出其中的本質屬性。在和學生一起探討“不可能事件”與“不確定事件”這兩個概念的時候,總有孩子搞不清楚,產生混淆,我就舉一個例子“太陽從西邊升起”讓學生判斷,這個事件是什么事件,學生七嘴八舌,這是一個顯然不可能的事情,這是不可能發生的,因此應該屬于不可能事件,而不可能事件是屬于確定事件的,這樣也就搞清楚這兩個概念了。讓數學知識不知不覺地滲入到學生的頭腦中,這樣學生先有感性的認識體驗,慢慢上升到理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 設置數學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單純的灌輸和傳授知識的教學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主動地學習,不能幫助學生形成真正的數學核心素養,學生在數學課堂只有經歷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實踐操作、歸納概括、質疑驗證、總結反思等數學活動,才能感受凝練數學概念的過程,體會數學的知識體系構建,品味數學的魅力。在執教七(上)5.1豐富的圖形世界中一課時,為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幾何體的特征,我設置了一個活動,準備了一個道具箱,里面放有球體、棱柱、棱錐、圓柱、圓錐等不同的幾何體,我讓學生輪流上來在箱子中先抓住一個幾何體,然后通過觸摸說出它是什么幾何體和理由,課堂氣氛一下子就被點燃,學生一起舉手要上來參與這個活動,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中,數學語言越講越規范、幾何體特征越講越準確,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數學知識,提高了數學能力。
三、 改善評價機制,調動學習興趣
評價作為整個教育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學生的主體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切不可以分數定成敗,要多關心、多鼓勵每一位學生,幫助他們調適學習心理,引導他們以正確的心態對待數學學習。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把評價觀的轉變作為重要的樞紐。我們在對學生的評價中,評價的主體、內容和方法都要多元化、多樣化。
(一) 數學評價要重發展
《標準》指出:要“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是我國重要的戰略和國策,在數學教學評價中要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重視學生在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創造能力和合作精神等具有長遠發展意義的能力方面的評價,根據初中生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需要,多進行激勵性評價,促使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恐懼心理,減少挫敗感。教師要避免簡單的訓斥和責怪,而應該通過詳細的數據分析,尋找不足,查找原因,商討對策,幫助學生尋求更好的發展。
(二) 數學評價要多元化
評價是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單一的分數作為評價標準已遠遠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而應該從評價主體、評價標準、評價結果等方面多元化入手,讓學生,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從不同的視角評價學生的同時要充分保護學生的自尊,以學生從中受益為出發點,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數學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比如聽課效率、作業書寫、試卷訂正、學習歸納、自我提升等方面,只要學生踏實做好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日積月累,讓每一個學生都成功絕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可以實現的。
要想把后進生數學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個長時間的系統工程,在其中最關鍵的是教師觀點的轉變,教師應該努力在平常的生活中積累數學素材,創設生活情境;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以生為本,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活動,改善評價機制,讓更多的學生得到激勵,慢慢地培養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從而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和素養,將來也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裴光亞.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興趣[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7(4).
[2]王紅兵,卜以樓.生長過程——概念教學的本質標志[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7(7).
作者簡介:
李鵬,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