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莎莎 馮垠都??
摘 要:
電商扶貧實施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近年來,一些地方電商扶貧在經歷探索、總結、反思的過程中形成了較為豐富的經驗,“沙集模式”就是其中較為成熟的模式之一。本文首先對電商扶貧的重要意義和背景作了界定,接著從路徑、動力和保障三個層面對“沙集模式”作出了總結和分析,最后得出啟示,即要讓農民群眾有真切的獲得感、政府不可缺位更不可越位、與市場的對接是重要關鍵。
關鍵詞:電商扶貧 ;沙集模式;互聯網
一、 電商扶貧是國家扶貧新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4月19日舉行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指出:“可以發揮互聯網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更多貧困群眾用上互聯網,讓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出鄉村,讓山溝里的孩子也能接受優質教育。”這是今后一個時期扶貧工作的新思路,而互聯網+扶貧產生的化學效應也將成為打贏扶貧攻堅戰的“新式武器”。
2016年11月4日,國務院扶貧辦聯合發改委等15個部門下發《關于促進電商精準扶貧的指導意見》,更是進一步將電子商務助推扶貧攻堅工作納入到扶貧工作的綜合體系之中,至此,電商扶貧正式成為由政府推動的脫貧行動之一。其實在國家尚未正式提出電商扶貧的概念之前,就有許多地區對電商扶貧的實踐做出了有益嘗試,特別是位于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的沙集鎮最早探索利用“互聯網+”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進而發展為電商扶貧模式。
二、電商扶貧的“沙集模式”
沙集鎮的東風村,是“中國電子商務第一村”,被認為是“沙集模式”的起源。沙集模式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發展歷程。2006年,沙集鎮東風村的三個年輕人受互聯網發展的影響,在淘寶上注冊了銷售家具的賬號,從此,網銷家具以星火燎原之勢迅速發展。他們的這一嘗試不僅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狀況,同時也讓他們所在的東風村過去貧困落后的面貌有了大幅度改善,甚至帶動了全村發展?;仡櫳臣J降陌l展歷程,我們將其經驗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路徑獨特:信息化引領鄉村“嬗變”
電子商務不受空間、時間的局限,只要供需雙方信息匹配,交易就可以輕易實現,相比較傳統的商務活動更為高效、便捷,可以低門檻的發揮信息化作用。沙集模式是比較典型的以信息化手段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案例。農村要實現突破發展,必須要有嶄新的手段支撐,而信息化在此時就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沙集模式不同于其他地區的特殊之處就在于,由電子商務促進了鄉村產業發展,不同于以往的“必須等到鄉村的產業化完成之后再信息化”。沙集模式以“農民+互聯網+企業”的形式運作,而關鍵則是發揮互聯網的聯結、紐帶以及促進產業生產的作用。沙集模式的信息化應用,是對農民生產活動和鄉村發展的一種倒逼,它不但加速了農村以第一產業為主的傳統產業調整,而且為農村發展新型經濟形態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動力十足:內生力量驅動發展
內生動力是擺脫貧困的最重要源泉。沙集模式最重要的一個特征就是農民群眾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從當初第一個注冊網店的三位農民,到后來加入電商大軍的各位鄉親,都是自發性地受市場因素影響而完成由農民變網商的轉變的。改變落后現狀的迫切愿望,是他們完成身份轉換的重要動力,也在后來的發展中起到了持續不斷地推動發展的作用。在鄉村,農民間的鄉親關系是一種特殊的親緣關系,帶有強烈的地緣色彩,這種親緣關系為這種群體以示范效應為藍本,快速形成擺脫貧困,開網店、做網商的迅速復制起到了促進作用。農民是沙集模式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主體,企業是電子商務發生的基礎。可以說在這樣一種模式下就形成了“農民變網商,鄉村變市場”的良性互動。
(三)政府保障:培育優良的發展環境
政府在“沙集模式”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不占主導地位,以既不僭越管束,也不缺席成長的姿態保障其發展。雖然發展網商對于政府的主動索求并不是很多,但是睢寧縣政府仍然很重視電商發展,積極發揮保障作用,成立專門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領導小組,出臺系列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文件,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和服務支持來推動農村電商的進一步發展。對于沙集鎮的引領示范作用也是十分的重視,在沙集鎮特地設立電子商務監管局,全方位促進沙集效應的再顯現,從而提升本地產品產業質量提高,規范企業行為。面對沙集鎮在農村電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障礙,縣政府積極主動作為,邀請專家和學者把脈問診,對癥施策,幫助沙集鎮解決了專業人才短缺、土地資源匱乏、資金鏈供應不足、知識產權糾紛、電力供應不足、道路設施不完善等方面的難題。
(四)定位精準:對接市場無縫有序
農民因文化程度、信息渠道、對接市場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對市場的敏感度是十分有限的。沙集的家具網商的崛起是源于三個青年人的創業想法的偶然,但后來的發展勢頭卻包含有沙集人對市場前景的精準判斷。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對于家具的需求在不斷變化,由過去單一的使用功能逐步演變為裝飾、個性化需求增加,沙集人看準商機,不斷將功能升級,還采用個性化定制的手段將產品升級,提升利潤空間,擴大市場份額。農民身在鄉村依然可以與市場實現直接對接,這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在家中就可以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個人談生意,形成規模,規模、集聚的效果顯現就是形成產業,這種快速擴張引領了其他配套、支撐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
三、電商扶貧“沙集模式”的幾點啟示
(一)讓農民群眾有真切的獲得感
發展農村電商,農民群眾是實實在在的主體。從沙集的經驗我們不難看出,農民群眾在農村電商形成規模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電商扶貧,一定是在農村電子商務成規模的基礎上,而這個規模既包括基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的“條件規?!保舶ㄞr民群眾對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認同規模”。其中,更為關鍵的是“認同規?!薄UJ同感來自于農民群眾的內心,無法用客觀現實的指標去量化。農民群眾,特別是貧困的農民群眾的獲得感是形成認同感的前提和基礎。認同感的取得需要讓廣大群眾較為廣泛地參與進來,同時要不斷地對其進行造血能力的錘煉。農民群眾是電商扶貧的受益者,也是發展主體。沒有農民群眾的積極參與,電商扶貧就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農民群眾在電商扶貧行動中的獲得感是評價成否的重要指標,而政府、各類企業和社會相關主體對電商扶貧進行扶持和扶助的最終落腳點還是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二)政府不可缺位更不可越位
扶貧攻堅是國家的總體戰略,而電商扶貧是戰略的行動策略之一。從沙集的經驗看,當地政府扮演了“剛剛好”的角色。電商扶貧,政府既不能越位,更不能缺位??傮w來說把握三個方面的作用:第一,政府要充分發揮好引導作用。引導不是主導,引導作用主要是通過建立和完善促進當地電商扶貧發展的政策體系來實現的,以政策引導,以規劃引導;引導企業和貧困地區群眾或困難群眾投入到電子商務活動中來,引導產業形成集聚效應。第二,政府要保證做到扶持不干預。要扶持產業發展但不干涉電商產業發展,保證市場在電商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者;扶持電商扶貧示范點的建設,把資金來源渠道進行充分整合。第三,要做到不完全包攬服務。電商扶貧更重要的是發揮好當地群眾和企業的主觀能動性,政府對農村電子商務必備的基礎設施建設給予支持,但基本框架搭建后不能完全代勞,要讓企業和群眾積極投入其中。
(三)與市場的精準對接是重要關鍵
電商扶貧,說到底還是要通過電子商務這種模式來實現減貧脫困。市場是交易的前提。從沙集的經驗看,一定要以市場為主導,不能有什么經營什么,要注重于市場的精準對接,市場需要什么,結合本地實際就生產銷售什么。為此,必須從兩方面著手。第一,提升農民群眾把握市場機會的能力。貧困地區的群眾大多對商業機會不敏感,對市場不能快速的判斷并作出反應,因此,必須提高農民群眾對市場的敏銳度,保證農產品需求和供應的匹配。第二,提升廣大群眾運用互聯網對接市場的能力。在互聯網+時代,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即便是貧困地區,也已接入互聯網“大盤”中。農民群眾必須提高運用互聯網的能力,把互聯網素養的培養與對接市場的能力疊加,使其發揮“乘數效應”,對接本地市場甚至是全國市場。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促進電商精準扶貧的指導意見(國開發辦[2016]40號)[EB/OL].http://www.cpad.gov.cn/art/2016/11/23/art_624_55721.html.
[2] 李長青,尤雅琪.從“沙集模式”的發展歷程看中國農村電商發展的困境[J].經濟研究導刊,2018(03):36-38+94.
〔基金項目:甘肅行政學院2017年度院立一般項目《甘肅省電商扶貧現狀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GXYB1719〕
(作者單位:甘肅行政學院,甘肅 蘭州 73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