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 要 為了提高廣大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應用綜合能力,培養創新能力,開設了計算機技術綜合實驗課。針對課程需求,以其中的模塊“網頁制作與網站建設”為例,分析了課程的特點、傳統教學方式的優缺點,提出了結合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多種方法的多元化教學方法,構建了課程教學的雙向體系結構。多元化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實驗教學效果。
關鍵詞 任務驅動 案例教學 項目教學 網頁制作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9.044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of non-computer major students 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ability, a comprehensive computer technology experiment course was opened. For the course requirements, taking the module "Webpage Production and Website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re analyzed. A combination of task-driven method, case teaching method and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s proposed.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have constructed a two-way architecture for course teaching. The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 has achieved good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sults.
Keywords task-driven; case teaching; project teaching; webpage creation
伴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絡已經融入人們生活中的各個部分,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技術成為人們必須了解的知識。對于高校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掌握相關的計算機技術也成為學習的一項必備技能。本校面向非計專業學生開設的計算機技術綜合實驗課,便是以此為目的開設的。該課程是可以獲得創新學分的獨立實驗課,包含多個獨立的實驗模塊,涵蓋了計算機多個領域的知識,包括: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其中的網頁制作與網站建設模塊,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實驗課程之一。本文以網頁制作與網站建設模塊為例,說明在計算機綜合技術實驗課中出現的問題以及使用多元化教學方法的解決方案。
1 課程背景
1.1 課程教學需求
計算機技術綜合實驗課是理論聯系實踐的一體化課程,教師不僅要教授相關的理論知識,而且最重要的是要體現實踐性,學生通過學習和操作,可以掌握相關的計算機知識。學生學習了“網頁制作與網站建設”模塊后,可以掌握“三個一”:一門技術、一門語言、一類軟件。一門技術即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相關知識,一門語言即HTML語言,一類軟件即網頁制作軟件Dreamweaver軟件的使用。通過這個模塊,學生可以制作出體現自我主題的網站作品,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有較大的提高。
該課程作為創新性實踐類課程,不是以固有的驗證性實驗為主,而是要求體現學生的動手創新能力。并且該課程面向的是非計算機專業的大一大二學生,他們對于計算機技術的相關知識了解甚少、操作經驗少,因此在教學實驗過程中不能以傳統的教學方法來實現。傳統的教學方式一般是教師講解知識點,并進行演示。然后,學生對演示的內容進行單純的模仿操作。這種方法缺乏實踐性、應用性不強;教學方法過于陳舊,不適應該課程的教學特點,對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不夠。因此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做”和“學”結合,是該課程需要切實解決的問題。
1.2 教學方法簡介
課程中主要涉及到的教學方法有如下幾種: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進行思想教育的方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應用比較廣泛的教學方法。它是在建構理論的基礎上繁衍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過程必須與任務相對接,通過問題的導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簡單的范例入手,帶動理論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探索、不斷創新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1]
項目教學法就是以項目為載體,以任務為中心并融合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學生為活動主體實施項目教學方法,也就是將教學內容融入項目實施過程的一種教學方法。[2]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學生能夠在對案例的分析過程中學習和回憶已學知識。
2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體現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實驗教師對“網頁制作與網站建設”實驗課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整合,自編了講義教材,對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創新了多元化教學方法,總結出橫向和縱向相結合的教學體系結構。該體系結構的目標是:以項目縱向貫穿教學內容,以任務驅動方式作為橫向引導,選取一些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實用案例作為演示,讓學生在完成各項具體任務的同時輕松掌握網站的制作過程,并最終制作完成目標項目。
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
2.1 縱向體系結構實施過程
縱向體系結構以項目的方式實施。首先將實驗目標定位于最終實現一個項目即簡單網站。實驗過程以一個書城網站為例,包含多個頁面,首頁包含網站LOGO,日歷、橫向和縱向導航欄、推薦書目展示等內容。二級頁面包括注冊頁、購物車頁、推薦書詳情頁、幫助頁等。
然后將項目進行細分,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內容:制作簡單網頁,包括:使用Dreamweaver建站、配置服務器、了解HTML語言、熟悉軟件使用。第二部分內容:設計與美化網頁,使用Dreamweaver進行頁面布局,實現首頁和二級頁面的設計和基本構成。第三部分內容:高級網頁設計,了解JavaScript,為網頁添加動態效果(日歷、圖書滾動展示框)。第四部分:完成實驗項目之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定主題,自己設計實現該主題的網站。這樣任務劃分明確,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習與制作相互交替,循序漸進,可以有效理解和把握任務要求的知識與技能。
2.2 橫向體系結構實施過程
橫向體系結構以任務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為手段實施。項目確定后,劃分了任務,每個任務里面可以設置小任務作為學習目標。首先使用案例引入知識點,操作講解,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對細分的任務進行描述、分析,學生實施操作,完成練習,最后老師歸納總結重點和難點。這樣,在橫向體系結構就形成以“任務”為中心,案例為引導的教學過程。
2.3 綜合運用多種方法的教學體系結構
課程融合了多種教學方法, 首先明確實驗目標,將實驗目標設定為一個項目,將課程內容劃分為4個小項目,每個小項目承前啟后,相互關聯。其次將每個小項目劃分為多個實驗任務,每個任務引入教學案例,說明原理,講授理論知識和技術要點,最后制作完成書城網站。詳細的教學體系結構圖如圖2所示。
3多種教學方法結合應用的效果
在本課程中,將任務驅動模式、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項目教學法等模式靈活地引入實驗教學中,總結出了多元化教學法融合的雙向體系結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使學生逐漸積累知識,循序漸進地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學生在實踐學習中提高了學習興趣,掌握了知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完成此課程的同時,學生已經開始在個人展示、班級宣傳、社團發展、廣告創業等方面利用所學知識,制作了相關的網站和網頁,提高了個人能力。
參考文獻
[1] 敖冰峰,徐鵬,喬陽.淺析《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學方法[J].科技與企業,2012(9).
[2] 陳曉燕.項目教學法在《電子商務網頁制作》課程中的運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