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春
【摘 要】目的:探討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 反應蛋白 (CRP)、白介素6(IL-6)與H型高血壓患者發生卒中的關系。方法:96 例H型高血壓患者 , 其中發生缺血性卒中的46 例為觀察組 , 未發生卒中的 50 例為對照組。檢測外周血 Hcy、CRP、 IL6的含量。結果:觀察組 Hcy、CRP、 IL6含量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P<0.01) 。結論:Hcy、CRP、 IL6的含量越高, H型高血壓患者發生缺血性卒中的風險可能性就越高。
【關鍵詞】同型半胱氨酸;缺血性卒中;H型高血壓
【中圖分類號】
R851.6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2-021-01
高血壓是常見的慢性病,是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特征的“心血管綜合征”,是我國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也是我國心腦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血管中的壓力還能導致血液漏出進入大腦,導致腦卒中[1]。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一般指Hcy≥10μmol/L)的原發性高血壓,稱為H型高血壓[2]。高血壓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在導致腦卒中上具有協同作用[3]。《全球疾病負擔報告2013》顯示,腦血管病是中國男性和女性的首位死因[4]。頸動脈易損性斑塊為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5]。大量基礎和臨床研究表明,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是血管壁對各種損傷的一種異常反應,具有經典炎癥變性、滲出及增生的特點,炎癥反應貫穿動脈粥樣硬化發病的各個階段,可能是多種致動脈粥樣硬化因素致病機制的共同環節或通路[6]。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應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皆為缺血性卒中的危險因素,并能預測卒中的嚴重程度和預后[7-9]。本文就我院住院H型高血壓患者發生缺血性卒中與Hcy、hsCRP、IL-6的相關性進行研究, 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組:選擇2016年2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住院H型高血壓患者46例(伴有卒中),46例患者中男26例,女20例,平均(56±9.8)歲 6哉兆椋貉≡?016年2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住院H型高血壓患者50例(無卒中),其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55±8.4)歲,兩組間年齡、性別比較無差異(P<0.05)。所有96例患者均診斷符合《中國高血壓基層管理指南2014年修訂版》標準[10], 急性缺血性卒中診斷標準參考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11],并經頭部MRI或CT檢查證實為缺血性腦梗死。所有患者高血壓按如下標準分為3級:(1)高血壓1級(輕度):收縮壓為140~159 mmHg或舒張壓為90~99 mmHg;2)高血壓2級(中度):收縮壓為160~179 mmHg或舒張壓為100~109 mmHg;(3)高血壓3級(重度):收縮壓≥180 mmHg或舒張壓≥110 mmHg。其中1級29例,2級17例,3級50例。所有觀察對象排除繼發性高血壓;非缺血性卒中等其它腦血管疾?。挥行?、肝、膽、腎功能不全;嚴重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感染、各種類型腫瘤、痛風、糖尿病等等。
1.2 方法 觀察組和對照組均在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3~5mL,分離血清檢測 Hcy、hsCRP及IL-6。血清Hcy、CRP檢測儀器是西門子生化分析儀,配套試劑及質控品購自西門子醫學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IL-6應用羅氏的白介素6檢測試劑盒檢測。各項操作嚴格按說明書執行。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結果采用SPSS18.0進行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結果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檢測結果均值比較 觀察組 Hcy、hsCRP及IL-6檢測結果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檢測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Hcy、卒中發生率與高血壓分級的關系 H型高血壓組Hcy水平、卒中發生率呈現隨血壓升高而逐漸升高的趨勢,Hcy水平、卒中發生率與血壓分級呈正相關,見表2。
3 討論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據估計全國約有2.7億人患有高血壓,腦卒中、心梗、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臟病是其主要的并發癥[12]。高血壓可以加重心臟病、腦卒中、腎衰竭、早死亡和殘疾等疾病的負擔, 嚴重影響著衛生體系脆弱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人民。每年全球大約有170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約占總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在這些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中,全球每年有940萬人死于高血壓并發癥。高血壓導致至少45%的心臟病死亡和51%的腦卒中死亡[1]。
在本次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12.05±4.54)VS(18.76±4.89)](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0.34%,對照組為36.21%,差異明顯(P<0.05);提示強化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減少并發癥發生,護理效果優于常規護理。研究發現[5],腦出血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尤其是伴有語言或者肢體的障礙患者,溝通能力下降,生活難以自理,往往會出現消極絕望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思維遲鈍、言語不清、焦慮抑郁等情況。在護理時,應關心患者的身心健康,重視社會心理因素對患者病情的影響,增強心理護理,提高康復信心。同時,由于中樞神經具有較強的可塑性,進行早期的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及肢體功能,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護理的過程中,與患者及家屬建立可靠的聯系,取得患者的配合及家屬的支持,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積極進行康復訓練,提高康復效果。
實施系統化護理干預模式后,各項護理操作更加規范化,護理服務更加細致準確,能夠更好的滿足患者的需求。在術前檢查、病情評估、術前準備等方面,更加細致、全面,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護理干預計劃。同時,無菌操作流程更加規范,護理人員積極性、主動性更強,服務態度更加嚴謹,確保手術順利進行,并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控。認真分析各種并發癥危險并做好預防性護理工作,加強引流管的管理,防止發生感染,促進患者的恢復。
綜上所述,對腦出血患者采取系統的護理干預,能夠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升康復效果,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叔夏.全程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7,(20):380-381.
[2] 蘇丹,胡秀蘭.預見性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康復、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7,(31):177-180,封3.
[3] 許連芳,趙菊梅.系統化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情緒和依從性及并發癥的影響[J].陜西醫學雜志,2017,(11):1615-1616.
[4] 李萌,于微.個性化延續護理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7,(35):155-158.
[5] 楊雪,潘金玉,鮮繼淑.風險評估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