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文勃 孫夕林
【摘 要】目的:研究在腦梗死合并腦內微出血患者中采取磁共振成像的分布特點。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從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納入且參與診治的100例腦梗死患者,均開展磁共振成像檢查,分析磁共振成像特點和表現,記錄腦梗死患者腦內微出血發生位置、例數以及腦梗死伴發腦內微出血患者分級和腦白質改變程度、陳舊性腔隙性腦梗死之間的關系。結果:在納入分析的100例腦梗死患者中,伴發腦內微出血占據比例29.00%,基底節占據比例65.51%;皮質以及皮質下占據比例55.17%;丘腦例數占據比例34.48%;腦干例數占據比例27.58%;小腦例數占據比例20.68%。隨著不斷增加腦白質改變嚴重情況,腦梗死伴發腦內微出血患者病灶個數不斷增加。隨著不斷增加陳舊性腔隙性腦梗死嚴重情況,腦梗死伴發腦內微出血患者病灶個數不斷增加。結論:腦血管病變和腦內微出血之間存在很大關系,是診斷晚期腦微血管病變的關鍵指標。
【關鍵詞】腦梗死;腦內微出血;磁共振成像
【中圖分類號】
R821.4+2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2-026-01
腦內微出血可呈現出梯度回波序列一致,形成2至5mm直徑圓形低信號影,含鐵血黃素在血管周圍間隙沉積是主要病理表現[1]。本次納入分析對象選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納入且參與診治的100例腦梗死患者,報道和評估磁共振成像的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將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納入且參與診治的100例腦梗死患者當做分析對象,女性患者50例,男性患者50例,最大年齡80歲,最小年齡55歲,中位年齡(67.54±3.54)歲。
1.2 方法 磁共振成像檢查:選擇 PHILIP Achieva 1.5T超導磁共振成像儀進行診斷,支持行SWI檢查所需的軟件。所有入組患者均行平行于大腦前后聯合軸位,常規自旋回波(SE)序列T1WI、T2WI、液體衰減反轉恢復(FLAIR)、彌散加權成像(DWI)及磁敏感加權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序列檢查。實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和快速反轉恢復序列掃描。T2WI參數:FSE,TR/TE設置為5800/103ms;TlWI參數:FIR,TR/TE設置為2000/13ms。FLAIR:TI設置為2 500 mm,TR/TE設置為8000/97 ms。DWI參數:TR/TE:3400/102ms,層厚:5mm,b值0,1000。SWI參數為:設置翻轉角為10度,TR/TE設置為24/34ms,層厚設置為1.1mm,無間隔,矩陣設置為512×400,最小密度投影重建SWI圖像;MRA:3DTOF,TR/TE設置為20/3.69 ms,層厚設置為0.65mm,層距設置為0mm,矩陣設置為320×240。
所得圖像由磁共振室經兩名診斷醫師來觀察MRI圖像且獲得相同意見之后詳細記錄診斷情況。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且分析100例腦梗死患者腦內微出血分布特點以及發生率,29例腦梗死伴發腦內微出血患者分級和腦白質改變程度、陳舊性腔隙性腦梗死之間的關系。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進行研究的100例腦梗死患者涉及的所有數據均選擇SPSS19.0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比較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比較用(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行t檢驗,P<0.05,統計學顯示參比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且研究100例腦梗死患者腦內微出血分布特點以及發生率 在納入分析的100例腦梗死患者中,伴發腦內微出血患者例數為29例,占據比例為29.00%,腦內微出血不但可以多發,也可以單發。不同位置腦內微出血存在不同發生率,基底節例數為19例,占據比例為65.51%;皮質以及皮質下例數為16例,占據比例為55.17%;丘腦例數為10例,占據比例為34.48%;腦干例數為8例,占據比例為27.58%;小腦例數為6例,占據比例為20.68%。
2.2 分析且研究29例腦梗死伴發腦內微出血患者分級和腦白質改變程度之間的關系 數據顯示,29例腦梗死伴發腦內微出血患者分級和腦白質改變程度間存在正相關性,P<0.05,r=0.369,即隨著不斷增加腦白質改變嚴重情況,腦梗死伴發腦內微出血患者病灶個數不斷增加。
2.3 陳舊性腔隙性腦梗死和29例腦梗死伴發腦內微出血患者分級之間的關系 數據顯示,陳舊性腔隙性腦梗死和29例腦梗死伴發腦內微出血患者分級之間具有正相關性,P<0.05,r=0.389,即隨著不斷增加陳舊性腔隙性腦梗死嚴重情況,腦梗死伴發腦內微出血患者病灶個數不斷增加。
3 討論
磁共振成像技術,特別是SWI序列能夠對腦內出血進行敏感的顯示,陳舊性出血之后涵蓋含鐵血黃素等成分[2],附近巨噬細胞能夠將其吞噬,進而引發局部磁場進入到去相位,T2WI表現成缺失局部信號,但SWI序列診斷中對于不均勻局部磁場時特別敏感[3-5],進而促使在診斷腦梗死伴腦內微出血中SWI序列的優勢更顯著。腦內微出血在T2傳統圖像上也白叫做出血性腔隙,隨后將其去定位SWI圖像上形成均勻、類圓形、2~5mm直徑且一致的低信號影,附近不存在水腫,已經獲得病理學驗證[6-8]。
綜合以上結論,磁共振成像技術診斷腦梗死伴腦內微出血疾病的分布情況和腦白質改變程度、陳舊性腔隙性腦梗死之間的關系存在十分顯著的作用,高血壓是確定小血管病變的關鍵因素,腦白質改變廣泛存在是診斷微血管相關性組織損傷的關鍵。所以,在腦內微出血發病機制中小血管疾病具有顯著效果,同時也是診斷晚期微小血管病變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李丹.高分辨磁共振成像3D-VISTA技術在檢測腦微出血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6,24(7):688-692.
[2] 李潔,劉妍君,何寧.磁敏感加權成像對腦梗死應用的研究進展 [J].醫學綜述,2012,18(10),1572-1574.
[3] 趙大聰.急性腦梗死患者腦微出血特征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7,27(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