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應用型院校已經在中國普遍建立,對于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和推進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這一培養模式中的一個突出弊端就是過于重視對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學生在其他方面的發展。尤其是在能夠培養學生的涵養和素質的語文課程方面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就與教育中要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理念相違背。所以,在應用型院校開設《大學語文》課程是在教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關鍵詞】應用型院校 大學語文 必要性 人文素質
【基金項目】該論文是山西省四個一批人才項目(2016年)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8-0048-02
與一般的以科研辦學為目的的高等院校不同,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定位是應用型,它主要是為了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一種獨立的教育類型。當前這種院校在人文素養方面培養的缺失已經成為一種共同現象,尤其是在語文方面的學習,這不利于學生理解能力和語言能力的提升。針對這種現象,本文將主要就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目的、應用型院校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的必要性兩個方面來進行詳細論述。
一、大學語文課程的定位與目的
一方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是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的目的之一。大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經典的文學作品,在這些文學作品中既有鮮活的人物形象也有精辟的人生哲理。通過對這些作品的學習和理解,可以使學生加強對于各種精神品質的理解和學習,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另一方面,大學語文課的通用定義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理、工、農、醫、財經、政法、外語、藝術、教育等各類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文化素質教育課程。”課程設置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漢語語言文學方面的閱讀、欣賞、理解和表達能力。這是大學生文化素質中的一個重要方面[1]。
二、應用型院校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的必要性
(一)這是由相關教育部門的明文規定的
教育部高教司委托全國大學語文教學研究會聯合與教育部門高等學校中國語言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舉辦的高等學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研討會中指出:要將大學語文作為高等院校的一門必修課程。不僅如此,《大學語文教育大綱》中也提出在高校中大學語文課程設置要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基礎性的特點,適應當代的發展趨勢,培養一批全面發展的高水平人才。這與上文所提到的應用型院校培養人才的目的和定位是一致的[2]。
(二)這是由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地位決定的
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礎,要想學好一門課程首先要對這門課程有深刻的理解,對其所講的理論知識有一個總結,而這種理解能力和總結能力正是通過平常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積累起來的,所以也可以說語文是各種學科的基本素養,培養應用型院校的學生在語文方面的學習對于學好其他學科有著重要的地位。在語文學習方面,應用型院校對于學生的要求更多的是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常用文體的寫作、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專業文體、一定的思辨能力等等。同時,在對一些文言文、名人著作、經典的文學作品也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三)這是由應用型院校的語文教育現狀決定的
前文說過,應用型院校將過多的關注點放在了對學生專業方面的培養,導致校園之中學生的文學素養達不到素質教育的要求,所以加強應用型院學生對于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能力勢在必行。面對應用型院校的學生語文基礎和語文素養較差的現狀有以下幾個措施:一是要實事求是,根據學校和學生自身的情況合理地進行語文課程的安排。二是要提高各個高校和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重視,很多高校就算開設了這門課程,學生也對這門課程不重視,認為這是無用之課,上課不認真聽講或者干脆就不去上課,這不僅浪費了學生的時間,也無益于提升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所以要從根源上改變學生對于語文的認知,讓他們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三是要豐富大學語文課上的教學方式和內容,寓教于樂,也可以定期開辦相關的文學講座,請一些文學名人宣講,提升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3]。
(四)為了提升學生的文學情操和人文素養,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通過對學習大學語文,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陶冶他們的情操;另一方面還可以學習古人的精神和為人處事態度,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實現全面發展。比如,古詩詞中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告訴人們與朋友的相處之道;“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告訴人們學習之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告訴人們對待金錢的態度;“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告訴人們韶華易逝,要用有限的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大學語文中通過對這些現代和古代作品的賞析,全方面促進學生發展,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五)有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
長期的應試教育和“填鴨式”教學嚴重阻礙了學生在創新創造方面的發展,把學生的思維固定化,而語言的內在就是形象思維,語言是想象的載體。學習語文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的過程。在語文課文的學習中,有對祖國壯美山河的描述、有對未來人生的暢想……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么不僅可以想象世間存在的美好事物,還可以有“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的美好幻想。總之,學習大學語文在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塑造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六)這是為了培養適應未來社會、未來市場的人才的要求之一
在當今的多元化社會中,一個公司、一個企業往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尤其是對各種人才在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理解能力上往往有很高的要求。應用型院校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但是學生表達能力和語言能力的提升就要通過對語文的學習來獲得提升和增強。除此之外,一個企業對員工還有較高的寫作能力的要求,如果要上交一份方案,這份方案肯定要用書面表達出來,這就要求員工不僅條理清晰還要能將腦中的想法轉換為語言文字表達出來。所以要想培養出能很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人才,不僅要在專業知識上下功夫,還要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也是開辦大學語文的必要性之一[4]。
綜上所述,隨著現今社會對于語文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加深,相應的高校也應開展相應的課程,進行相關的語文教育的改革,改變授課方式,增強語文授課的靈活性,以提高大學語文在大學課堂里的地位。通過這些改革,讓同學們充分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在學習過程中增強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發揮出大學語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學生的整體文學素養得到提升,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伍曉莉.淺談應用型本科大學語文課程定位[J].青年與社會,2014,(18):184.
[2]譚蘇.談大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性[J].教學考試,2017,(4):58-59.
[3]滕穎,趙玉輝.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大學語文課程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赤子,2015,(5):79.
[4]陳詠賢,趙雅麗.試論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模式[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22):69-70.
作者簡介:
宋惠萍(1970-),女,山西長治人,漢族,本科,副主任,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