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峰
【摘要】將多媒體運用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而且促進了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思想觀念的轉變。在語文教學中采用這種教學手段,能夠將抽象事物形象化,微觀事物宏觀化,復雜事物簡約化,能夠多角度、多層面地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與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 閱讀教學 情感 體驗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088-01
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隨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農村學校的不斷推進,信息化教學條件在農村小學也逐步得到推廣和普及。作為一名基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我在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巧用多媒體精彩導入,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好的開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巧妙的開頭設計,有利于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上課一開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點燃起學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們能情緒飽滿地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農村學生相對見識較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精心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課堂教學情境,從最佳的角度切入,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設下很好的鋪墊。
二、運用多媒體突破重點、難點,優化閱讀教學效果
語文課堂教學中,每節課都有教學重點或難點,而且重點和難點往往是關鍵性的知識,也往往是學生學習的障礙。由于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學內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現象,學生無法看到,無法理解和接受,成為教學中的難點。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感官獲得多重刺激,從而提高學習和記憶的效果,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可以使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直觀化、具體化、簡單化,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感情誦讀,激發情感
農村孩子社會活動較少,接觸面比較有限,對于沒有感知的事物或情景,情感的體驗較為困難。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使無聲的課文變成可感知的聲音,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的心田,從而在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情境氛圍,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輕松達到朗讀的預期效果。
課文的閱讀指導也不僅僅局限在寫景狀物或者感情充沛的詩歌散文上,寫人記事的文章同樣應該通過感情朗讀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小學六年級的《詹天佑》一文,我制作了動畫演示課件。動態展示“兩個火車頭在青龍橋路段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后邊推”的畫面,既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輕而易舉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又讓學生通過具體畫面體會到了詹天佑杰出的創造精神,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此基礎上再適時指導朗讀自然也就得心應手,課堂教學效率也大大提高
四、巧用多媒體進行知識拓展,深化學生體驗
教材只是教學的憑借,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體會它所包含的思想內涵,更重要的是要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本領,引導他們去閱讀各類課外書籍,進一步深化課內知識。這就要借助多媒體課件存儲量大、功能強、操作簡便等特點,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知識。如《星星的新朋友》一課,這是一篇介紹人造衛星的科普散文,由于在生活中孩子沒有看到、接觸到衛星,所以如果只是學習教材上的知識,不免有些生硬,讓學生難以理解。所以在課前我就找了一些關于人造衛星的影像。課堂上,在學生們學習了課本知識以后,我讓他們來觀看神秘太空世界中各種人造衛星:逼真的畫面,簡練幽默的語言,神秘的音樂和色彩讓學生們嘆為觀止。課后,我經常看到學生三五成群的討論他們熟知的人造衛星,也有很多學生追著讓我看他們查找到的資料。從文本到多媒體再到課外知識,無形中,讓學生們學會了自主學習,引導他們探求新知的欲望。從而也更透徹的讓他們理解了課本知識。
實踐證明,多媒體教學能夠把文本、圖像、動畫、聲音等信息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多種感官獲取相關信息,從而提高信息傳播效率。而將多媒體運用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而且促進了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思想觀念的轉變。在語文教學中采用這種教學手段,能夠將抽象事物形象化,微觀事物宏觀化,復雜事物簡約化,能夠多角度、多層面地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與教學效果。更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將使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課堂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當然,盡管多媒體教學有著相當多的優點,但是我們不應忘記它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不應該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傳統教學方法。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更要適時、適度、適量,做到科學合理、生動有效。這樣才能讓多媒體這朵奇葩在語文園地里開花結果,讓語文多媒體教學折射出多彩的光芒,讓語文課堂更加精彩!